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67)
首先是西南边境。
西南边境因为小部落众多,生活方式还相对比较原始,所以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收服。
一方面是因为那片区域文明尚未开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中由瘴气构成的天然屏障。
但是在陆执安提出之后,陆远平向西南方向派出了一批医者前去验证,最后证实所谓的瘴气其实是依靠蚊虫叮咬、不干净的水源传播的一种疾病。
想要阻断传播途径也很简单,只要穿得严实一些,再杜绝生水的饮用,就能够将瘴气阻隔大半。
受条件限制,他们无法连面部都全部掩盖,所以才有了一小半依旧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但即便是如此,也足以让南下的军队得到充足的保障了。
西南的小部落本就是依据着瘴气天险来对抗大恒,如今大恒的军队已经无惧这些瘴气,征讨起来自然就是势如破竹。
短短半年的时间,率兵出征的孟泽鹏就往京城发了十余封捷报,把对方打得溃不成军。
西南方向自此也就安定了下来。
甚至于连年关都没有过,西南便已平定,这对于大恒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今年淮南道的水灾终究是对国内的气氛有些影响。
虽然因为处置及时,并没有出现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但是淮南道向来是产粮大户,这一趟下来,今年大恒国库的税收直接锐减。
幸好还有羊毛贸易赚来的银钱撑着,不然今年整个大恒都会难捱起来,更别说是攻克西南了。
有朝廷在暗中控制,淮南道的粮价并没有上涨太多,再加上工钱派发准时,受灾的百姓们是难过了些,但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大恒中部和东部是大片的平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经历的多了自然也会对比,一来二去的,更是感念如今的朝廷。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大恒的情况也就愈发稳定,根本不曾有过灾逼民反的迹象。
而在结束了这一场西南之战之后,随着元安三年的到来,剑指北方的计划,终于在中枢的一众君臣心中,提上了日程。
第109章 劝降(上)
自从羊毛贸易的方案被提出来之后,大恒君臣们所担心的便只剩下计划是否能顺利进行。
与戎庭是早晚都会有一战的,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打仗的准备一早就要开始做好了。
而如今,也不过是时机成熟罢了。
说起来,从羊毛贸易开始执行到现在也已经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宿康成从戎庭运回了数以千万计的羊毛。
即便是戎庭一些大部落的人们,也因为对于羊毛制品的喜爱而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甚至开始减少马匹的饲养数量。
这还不是大头。
为了攫取足够的礼仪,戎庭向来是由那些小部落来饲养战马,大部落则是饲养牛羊这种更容易产生经济价值的牲畜。
大部落因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哪哪都不差,所以对于羊毛贸易的动摇并不严重,三年过去了,也只是对于用羊毛换衣服比较动心而已。
而小部落,因为平日里就受到这些大部落的压榨,日子本就难捱,饲养战马还没有经济补偿。
所以,在羊毛贸易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小部落对挪用马草这件事动了心。
毕竟,个人生存都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谁还管族群的死活。
那些大部落抢来的财物又不会给他们分,偏又要他们为了对方牺牲,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以前也不过是因为没有别的出路,所以才不得不委曲求全,但是现在有了啊!
更何况,最近几年大恒与戎庭边境一向都挺安稳的,那些大部落用不到那么多的战马,想要糊弄过去并不是一件难事。
所以几年下来,小部落饲养的羊群呈爆炸式增长。
而这些增长产出的羊毛,宿康成也照单全收。
如今,也算是到了收网的时候了。
收网的第一步,并不是彻底斩断收羊毛的商路,而是悄悄前往草原,联系那些小的草原部落。
他们的体量小,对于部落的生存也看得极重,同时,若是中断羊毛贸易,饲养羊群数量最多的他们肯定也是首先遭殃的。
未来都是自家人,能少损失一点是一点,所以,在商议过后,大家一致决定,派人分别前往这些部落,进行劝降。
别看这只是些小部落,可他们聚在一起,也是一股相当大的力量了,若是真要拼起来,也能给大恒带来不小的损伤。
而且,大部落的战马,如今有一大部分都正握在他们手里呢。
若是能劝降几个,不仅能减小未来战场上的压力,还能给大恒捞回来一批战马,一举两得。
宿康成每年收羊毛的季节都是春秋季,一般来说,最晚十月份,他就会返回大恒。
毕竟草原上寒冷,这么冷的天气,也不会有什么人跑出来卖羊毛,除非他连羊都不想要了。
不过今年,宿康成却没有按时回大恒。
返回大恒的只有三年如一日的羊毛商队,他自己却是带着一批人留下了。
即便是早已经做好了决定,宿康成依旧觉得肩上的压力沉甸甸的。
他只是个商人,无意间卷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棋局中已经是个意外,如今却是要走上更意想不到的那条路了。
十月十五,草原上落下了初雪。
这一日晚上,宿康成和一队人马顶着夜色与雪色,悄然拜访了一个小部落。
“宿先生?!”这个部落正是这几年的时间里,羊毛商队进入戎庭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最大的羊毛交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