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73)
如果还有比他更安全的护送队伍的话,那估计得镇国公孟信昭亲自来才行。
杨左将箱子从背上取下,放到了最近的桌子上。
他先是从自己的头发里摸出来了一根钥匙,打开外面的锁。
然后对着眼前的方块一顿操作,才解开了内里的锁。
十五个小圆筒,在细软布料的包裹下,静静地躺在箱子里。
孟铭德伸手拿了其中一个,回忆起之前收到的密信中提及的使用方法,将望远镜对到了眼睛上。
“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孟铭德一边看一边感叹道。
身为和戎庭对峙多年的武将,孟铭德可太懂如何制敌了。
对付戎庭大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拉扯,让他们的主力骑兵疲于奔命,削弱对方在这方面的优势。
而拉扯,比的就是信息差,以及谁跑得更快。
当然,其中还有故布疑阵等策略在,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信息差了。
如今战场的指挥,基本是依靠旗语和锣鼓声来进行。
毕竟战阵冲锋混乱无比,真要是派传令兵进去传令,那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传遍三军。
同样的,战阵中的人想要传消息回来,也只能依靠这样的方法。
无论是鼓声还是旗语,都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将领指挥大军的需求。
不过,打起仗来规模宏大,双方的阵地之间怎么也要隔个几里地,能看到自家的旗语已经是极限,根本不可能看到对家的。
但是有了这望远镜就不一样了。
望远镜可以看到更远处的东西啊!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实时看到对方下的指令,然后快速做出何时的反应。
就相当于是在敌方安排了个细作一样,直接把对方的计划和想法都透了出来。
试想一下,A阵营的指挥刚刚下令攻打一号高地,B阵营指挥就直接下令到一号高地附近埋伏,等到二者相遇的时候,是不是差距立刻就来了?
这可不是只能存在于臆想中的操作,甚至于足够经验丰富的将领还可以做出更别致的指挥方案。
杨左懂他的感受,所以他才接下了这次任务,想要亲眼看着这望远镜第一次在战场上立威。
孟铭德抓着望远镜稀罕了好一阵儿,然后才将东西好好地收了起来。
他知道这玩意儿精贵,容易碎容易坏,因此格外小心。
杨左都已经到了兰城,就意味着戎庭的主力部队应该也不远了,所以要尽快做好迎敌的准备才行。
这时候就是再怎么稀罕望远镜,孟铭德也不可能捡芝麻丢西瓜的。
虽然兰城驻守的部队都是孟铭德的自己人,但是杨左作为与孟铭德齐名的将领,在将士们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杨左也不在意太多,飞速地融入了将士们之间,直接把自己当成了普通兵员。
他来就是想过过手瘾的,怎么可能不跟着上前线?
不过他的逍遥日子也没过多久,就被孟铭德抓走,处理军务去了。
好不容易有个有才干的将领,怎么可能不薅他一把呢?
干活吧你!
和大恒这边相对比较轻快的氛围比起来,戎庭就相当压抑了。
损失近千战马可不仅仅代表着骑兵队战力下降。
那些被偷走的战马,必定会加入到大恒的队伍中去。
此消彼长之下,骑兵的威慑力就被抹去了六七成。
相当于是断了他们一臂。
而更让人气愤的是,在追击失败之后,派出去的小队带回了勘察的消息。
这十几个突然失联的部落,很有可能是一起叛变了。
从他们的驻地周边痕迹来看,这些人根本不曾反抗过,就消失了。
若真是如此,多了一批养马好手的大恒,再加上可以选育种马的那么多战马,要不了几年,双方在骑兵上面的差距就可以被抹平了。
不,大恒幅员辽阔,一旦掌握了合适的技术和种|马,养出三四千匹战马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他们如今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被人骑在脖子上狠揍。
“额尔敦,不能这么等下去了,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把战马抢回来!”
大帐中,有人说道。
额尔敦,也就是这次南下的主将,面色阴沉如锅底,并没有对此人的话进行反驳。
他很清楚,对方说的是对的,必须要把他们抢走的东西给抢回来才行,最差最差,也要毁掉。
否则,以大恒近几年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战马饲养将会迅速有起色。
到时候,哪还有戎庭南下劫掠的机会,不被撵得抱头鼠窜就已经很棒了。
而戎庭这么多年,至少有三成的资源是依靠南下劫掠得来的,断了这条路,所有人的日子都会难过许多。
不过此时在前线的他们尚且还不知道,在戎庭王城的人们,推测出了一个更可怕的结论。
一下子出现十几个部落叛变,必定不可能是临时起意,要么就是他们串通好的,要么就是有人在穿针引线。
顺着这两种可能追查下去,宿康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轻易的就被找了出来。
羊毛贸易的面目也终于展现在了他们眼前,同时给了他们一巴掌。
别看叛逃的部落只有十几个,但是羊毛贸易所涉及的部落几乎占了戎庭的九成。
而他们因为羊毛的钱好赚,这两年都多养了不少的羊,就等着下一季剃毛卖钱。
然而,曾经用来致富的羊,如今却成了拖累。
羊毛收购只有宿康成一个,除了他,谁都不会来收。
而宿康成如今已经暴露,自然也不可能再到草原上来收购,那不是收购,是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