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97)
今生却走了大运,站到如今这个位置上,不做点什么总觉得很亏。
所以他说出了远在海外的粮种,倒腾出了研究院和济民书院,将自己有限的所学种在大恒的土地上,期待着有朝一日它们可以开花结果。
他不保证自己一定是个圣明之君,但他的价值观绝不允许他做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毕竟,前世的他,也可以说是被整个社会供养着长大的啊。
虽然脚下的土地再怎么相似也不一定就是同一片,或许是平行时空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但同样是生养他的地方。
他在这里埋下了同样的种子,在更早的时间长河里,或许就能更早的看到开花。
是不是未来就不会有屈辱的百年,是不是就能有无数人脱离原本穷苦寥落又无助的日子,是不是就能少一些他那样的孤儿。
陆执安不知道,但他知道,做总比不做好。
哪怕只能帮一个人,那都是值得的。
因为清楚自己这些作为的意义,所以陆执安一直都很好地约束着自己。
他知道自己很多观念都与现在格格不入,所以也在努力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为什么这两年陆执安的课程越来越宽松自由、东宫的老师们除了三师三少以外都快成了伴读们的专属先生?
就是因为师长们有时候都会觉得陆执安给自己的担子太多太重,怕一个不小心把陛下这根独苗苗给累坏了。
反正他足够自律、清楚自己的未来,可以说是他们带过最省心的孩子了。
有这样的储君,大臣们都是高兴的,毕竟国家稳定才能有他们的家族长盛不衰,只有蠢货才会对此感到不满。
再加上陆执安近几年一直跟着上朝,说句不恭敬的,也算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待人接物温和有礼,谁能说一句不喜欢?
如果不是担心失仪,只怕是不少有点年纪的大人们都想把他当自家的优秀后辈儿郎看待。
虽然没敢这么做,但那种由心而生的慈爱是藏不住的。
自从狠抓了一番吏治,地方上不提,京城官场气氛可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就是以前一个眼神不对就能吵起来的文武两方,如今在朝中意见相左的时候,都很少吵的脸红脖子粗,可见有多么和谐。
也因此,除了偶尔要被压一压进度条之外,陆执安的学习进行的十分顺利。
等到年底的时候,大臣们一边对各自工作进行收尾,一边复盘今年的事情。
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没有年初松州城的鼠疫,那么元安四年依旧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一年。
腊月初,眼看着到了年关快要封笔的时候,各部都忙的要命,陆远平也一样,但这个时候大家的脸上都是带着笑的,心情也都很好。
然而,就像是老天看他们不顺眼一样,腊月初十,刚过了腊八节没两天,东宫突然封宫。
但凡是正在东宫中当值的全部被封在里面,就是前两日轮值的,也被金吾卫的人点对点盯梢,全数封在了家里。
这消息来的突然,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大家都忙着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几番打听之下,众人终于得了一些消息——
太子染了天花。
第127章 天花
太子染了天花!
这个噩耗就像是一阵风,迅速从在京百官们心中刮过。
这么大的动静也很难瞒得住所有人,就连京中百姓们都很快知道了,他们那天资聪颖、有明君之相的太子殿下竟然染了天花。
一时之间,恐慌的情绪开始在京中蔓延。
比他们更恐慌的是陆远平一家。
对于孟梓华和陆风致来说,陆执安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哥哥,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而对于陆远平而言,陆执安还多了一个他满意的继承人身份。
无论是于公于私,陆执安这一病,三个人都险些昏过去。
好在陆远平也不是年轻人了,还算沉得住气,第一反应是让所有太医去东宫为太子看诊,然后就是封宫、迅速阻隔所有有可能患病的人,尽可能避免疫情外传。
忙活完这些之后,陆远平也顾不上其他了,直接去了距离东宫最近的宫殿,随时关注着陆执安的情况。
忙活完这些之后,陆远平才总算是有精力一边关注着东宫里的情况,一边处理朝中的紧急事务。
如果不是那些事务实在是由不得他拖延,陆远平甚至都想要直接将这些政务全部丢在一边,先等儿子过了这道难关再说。
那可是天花啊!幸存率还不到五成的天花!
一想到陆执安现在患了这样危险的病症,陆远平就觉得呼吸滞塞。
他到底是已经经历了不少事的人,这会儿还能勉强保持清醒,孟梓华更是已经雷厉风行地开始查起了天花是怎么传进宫里的。
只有陆风致,已经懂了一些天花的含义,此时却什么都没有办法做,只能干着急。
东宫内的人不能往外出,有什么情况就只能隔着宫墙大声汇报,听消息的人离得近了还能闻得到里面传来的浓浓醋味和酒味。
等待的每一刻都是煎熬的,对于每一个关心陆执安情况的人来说,他们又怕迟迟没有好转的消息,又害怕万一得来的是坏消息。
而奉命在东宫中为太子看诊的太医们,此时却是惊愕与不解参半。
天花的可怕没有人比身为医者的他们更加清楚,尤其是其中有不少人都经历了今年年初的那一场发生在松州的鼠疫,城中那凄惨的景象尚且历历在目。
若是天花也像是鼠疫一样传播开来,还是在京城中传播开来,意味着什么,他们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