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37)
在书院里面所有的生活所需都有书院提供,会跟孩子要钱的家庭大多不会给他们留一些傍身,就只能孩子们自己留下来了。
当然,也有不跟孩子要这份钱的,不过那基本上都是男学生才有的待遇了。
总之,在学生们奇奇怪怪的默契下,大家还真的就没有一个人将真正工钱泄露出去的。、
这一笔钱很好地安抚了那群想拿人换彩礼的家伙,也更坚定了女孩儿们帮助天下女性的心。
所以,当她们可以申请一笔钱做自己想做的项目时,大家就开始朝着女孩儿们可以多挣钱的方向努力去了。
陆执安也只是在过程中稍稍提点了一句,说是可以尝试将纺纱机、织布机这些机器的运作方式改变一下,看能不能让一个人同时纺更多的纱、提高织布速度。
没想到,不过几个月的时间,竟然真的让这群丫头给折腾出来了!
虽然因为陆执安的一些考虑,新式纺纱机,不,现在应该叫济民纺纱机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但女孩子们已经兴致勃勃地开始研究起了织布机。
女生们努力,一直和他们较劲儿的男生也不遑多让,他们成功搞出来了水车。
不过这会儿的水车还只是简简单单的水车,暂时还没有作为一种动力使用的工具。
但是水车这种将水力转换成动力的工具都已经出现了,想来,未来关联各个行业也不会太难。
这两个方向的成果,一个暂时不公布,一个还不成熟,所以陆执安此前一直按兵不动。
直到新式皂角的出现。
“真做出来了?!”陆执安也没有想到,这群学生们的效率竟然这么高,这才过去多久啊!
陆执安拿着一块白里透黄的肥皂左看右看,还是觉得自己小看了这群孩子们。
不,应该说小看了古人们。
事实证明,他们的智慧,从来不输于旁的某些人。
以前只不过是没有发挥的余地而已。
这也更坚定了陆执安想要重现百家争鸣盛况的决心。
倒不是要复现先秦时期的那诸子百家,而是希望各科学术可以像是那时候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先将孩子们想的,让济民书院收支自负这件事给安排上了。
肥皂,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子。
这玩意儿做起来不难,只要有配方,很容易大批量制作。
而且去渍效果也比现在常见的皂角要强许多,哪怕只是平价销售,也能赚到不少的钱。
济民书院的人依旧不多,只肥皂这一项就差不多能够覆盖掉整个书院的支出,等回头其他的项目正式发布了,学生们还会有一笔专利费可以拿。
这样看来,每年给济民书院的拨款差不多可以省下来了。
陆执安捏着肥皂洗了个手,感觉手上确实清爽了不少,满意地点点头。
“跟六年级研究经济学的学生们说,让他们研究个销售方案出来,包括价格定位、目标人群,嗯,就当做期中考试的试题了,四月底交上来。”
“是。”侍书应下了这件事之后就退下了。
他现在已经很少待在宫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常驻济民书院,身上还担着个副院长的名头呢,每天也挺忙。
学生们送来的肥皂不算少,明显是精心制作出来的,色泽均匀细腻不说,还添了好几味香料。
陆执安让人把花香的几款送去凤仪宫,又把松木香、龙涎香之类的分了一些送去中正殿。
这些小鬼头一个比一个的机灵,送这么多过来显然是留足了他送人的份额。
肥皂这件事说小不算小,但放在整个大恒的层面上来将就显得不是那么起眼了。
能用得起肥皂的毕竟还只是少数人,家里有几个余钱的。
而大恒如今的情况虽说是比早些年好了不少,可也没有到人人都用得起肥皂的程度。
陆执安这次打算搞的,是一系列辅助百姓们处理田间地头事项的工具。
他后面要做的事情需要大量劳动力,若是不能先把他们从田地里面解放出来的话,到时候不是荒了地,就是工程进度达不到预期。
难得有几年休养生息的机会,陆执安可不想错过这稍纵即逝的好时节。
农作物从种下到收获要经历不少的阶段。
播种、施肥、浇水、收割、晾晒、打穗、收仓。
这已经是最简单的步骤了。
当初陆远平刚刚登基的时候曾经面向全国推广曲辕犁,帮助百姓们能够在播种前和收割后的工作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和力气。
但,曲辕犁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已经转向荒地开垦,几年下来,百姓们种的地多了,却也没有富裕的劳动力可以让陆执安用。
收割这一步,陆执安虽然知道收割机这个神器,但是其中的技术壁垒实在是太厚,哪怕他已经尽可能详细地跟将作监匠人们描述过工作原理,至今也没能造出来。
倒是后一步的打穗,先一步搞出来了阉割版人力打穗机。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简单好做,只比当初的曲辕犁稍稍复杂一点,用料也不算多。
当然,一件打穗机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有点负担,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完全值得大家一起凑份子买两三座。
要知道,全靠人工脱穗的话,耗费的时间足足是用打穗机的五倍。
农忙农忙,从到了季节开始,不只是没一天,哪怕每一个时辰,都是宝贵的。
粮食一旦长到了合适的时候,就必须尽快收割,然后处理好囤放进各家的仓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