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50)
所以这次大声密谋的就只有陆执安他们仨。
聊的也不是特别机密的话题,是数年后大恒的军事规划。
待得这轮休养生息结束后,大恒是肯定还要继续开疆拓土的,便是不为了其他地区的资源,只为了保持儿郎们骨子里的血性和战斗力,对外的征伐也不能停。
这件事孟信昭早已经告知过孟铭德,这次来不过是讨论细节来的。
孟铭德虽然是武将,但不是特别极端的好战分子,所以听到这父子俩东一句西一句的,将目标范围覆盖了几乎半章世界地图时,他连看到这地图的震惊都给忘了。
“可惜啊,现在的通讯技术还是不太行,疆土面积太大就不好掌控,不然还真能肖想一下全世界目之所及,皆是大恒的盛况。”
孟铭德看了看眼下大恒所占的区域大小,又看了看世界地图的大小,好悬没问出一句“殿下你没发烧吧”。
他是不是有些过于高看大恒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了?
行军打仗可不仅仅是出人出力的事,战士们的兵甲、粮草、衣物,都是最表面的需求了。
将士们一走数年,他们家中剩下的土地、一家老小怎么照顾,才是最大的问题。
为什么不管什么朝代一说征兵,百姓们就风声鹤唳,还不是因为走了一个壮丁对于家庭收入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吗?
想要远征,所需要的军队人数必定庞大,越往后距离越远,耗费的时间越长,就越是容易出纰漏。
这其中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把战斗力和补给都提上来就能消弭掉的。
的确,“宝贝蛋”对于攻伐一事来说确实是神兵利器,可也不是所有的战事都能因为它而势如破竹。
就拿北境来说,过了原本戎庭的驻地再往北依旧是平原地区,一望无际,且越往北越冷。
草原上鲜有城池,到时候战争更大的可能是平原上的对阵。
“宝贝蛋”确实还能发挥出不小的威力,可也不可能像是攻城拔寨一样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还有就是大恒的将士们是否能扛得住那样的温度,以及东北方向的又一处高原。
方方面面都是顾虑,孟铭德不确定陆执安想到没有,不过少年人有志向总是好的。
他虽然不是极端好战分子,但却是认同陆执安的一个理论的——与其停歇战事,内部倾轧、自我消耗,不如向外转移矛盾,以强而亡。
再说了,要他们这些大臣们是做什么的,不就是在君主所思所想不够全面的时候帮忙查漏补缺、及时给出合适的方案的吗?
有这个志向,已经比先帝好太多了。
【先帝:不是,这都几年了啊,怎么还拉我出来鞭尸?】
现在只是他们三个人在这边讨论,影响的却是整个大恒的未来,所以在思考过后,孟铭德还是没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长时间的战事,军中补给和兵员从哪里来?
补给是要花钱的。
说到底还是钱和人的问题。
孟铭德想过两人应该真的有考虑过这方面,但是他不知道接下来这父子俩会给他多大的惊喜。
“学义兄可知,大恒如今一年的税收有多少?”
学义是孟铭德的字,当年陆远平就是这么称呼自己大舅子的。
陆远平看似问了个毫不相干的话题。
“这……”是他不懂的领域了。
“大恒去年的总税收是六百一十三万贯。”陆执安很贴心地提醒道。
“学义可知,京中那家玻璃铺,每次拍卖能得多少银钱?”
这回陆执安都不需要让孟铭德思考,直接给出了答案。
“四月初的拍卖,玻璃铺净利润八十九万两。”
一两等于一贯,也就是说,这次拍卖足足赚了一成半的大恒税收。
这么恐怖的数据,即便孟铭德经历过大风大浪,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知道玻璃铺很赚,也是皇室在背后操控,但真的没想到竟然能这么赚啊!
众所周知,大恒皇室的钱约等于国库的钱,国库有钱就等于军饷不愁。
那就只剩下丁源问题了。
“大恒近几年的人口应该还会有一波快速增长,虽然暂时还不能成长到足够上战场的地步,但战局扩大是一步步来的,我和安儿估摸着,到时候应该差不离了。”
“至于田地,这孩子搞出来了不少能帮百姓种田的家伙事儿,不仅能让农活更轻省些,产量也不低,也能腾出来不少的人手。”
“舅舅有所不知,您回来前不久,朝中正在商议规范田间配置的事情呢。”
规范田间配置?
又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孟铭德恍惚间觉得自己好像不是离开了朝中十余年,而是数十年,不然怎么又这么多他听不懂的名词呢?
第145章 五年计划
规范田间配置也是大恒今年的主要任务了。
先前所说的开采铁矿虽然占据了一部分的劳动力,但远没有规范田间配置这件事那么费劲。
好在不像是铁矿那样从远处调人手过去干活,百姓们忙活的范围基本上都是在田间地头罢了。
否则,单凭几种工具节省下来的人工还真不一定能够补上这方面的空缺。
田间地头需要规划的东西其实不算多,主要是挖引水渠、打水井、修水车这种体力消耗比较大的项目。
这几年大恒的水泥锻造就一直都没有停过,逐步将边境线上的大小城墙都进行了一遍改造,这会儿也终于腾出手来了,可以用在民生上。
引水渠主要是在地面上,负责引流河水到田间地头,这个只要规划好路线就可以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