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6)
他担心自己浪费太多的时间,耽误了陆执安的课程,入口的饼子都只是囫囵着嚼了几下就咽下肚,全程就突出了狼吞虎咽四个字,最后来一碗清粥顺一下喉咙就算完事,总共用时还不到半刻。
“殿下。”赵家梁行礼。
“赵师来的正好,你带来的东西我已经看完了,有些疑惑想要请赵师解答。”
陆执安指了指赵家梁刚才的座位,让他坐下,然后才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北方动荡不止,但我看每年都有北境戎庭的出使队伍前来,鸿胪寺和礼部那边,对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章程?”
人都打上门了,还敢来出使,真不怕他们恒朝一怒之下把使者给宰了吗?
“这……”赵家梁也没有想到太子上来就是这样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事实就摆在那边。
“礼部和鸿胪寺都是按例接待,每年左不过是收了礼,再回一点礼,就算完事了。”
陆执安皱眉:“就这?边境劫掠的事情就不管了?”
赵家梁听到这话,心里已经开始为礼部和鸿胪寺的同僚们默哀了,嘴上却是老老实实地回答。
“礼部曾经责问过戎庭使者,但对方说那些南下劫掠的部落都是不在他们麾下的小部落,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
陆执安差点被气笑了。
陆执安看了资料,知道戎庭是北境有史以来势力范围最强大的政权了,尤其是边境附近,九成九的部落都归降了戎庭。
就这样的势力,他们好意思说那些人不归他们戎庭管?
不过是一个敷衍的借口而已。
“他们敢说,你们就敢信啊?!礼部和鸿胪寺是干什么吃的!”
陆执安没有想到朝中竟然会是这种处事风格,象征性地问一句就算了?
和稀泥也没有这种和法啊!
人善被人欺,国善也是。
别说是现在了,即便是他前世那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称为流氓兔的国家,在对外强硬起来之前,也经常明里暗里吃亏。
但那个时候他们是武力值不够,为了安全发展,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等到后来发展顺利之后,不也挺直了腰杆子吗?
可恒朝并不弱小,甚至可以说,它在周围的这些国家中都已经是最强盛的一个。
这样的国力,被人欺负了还不还手?
闹呢?!
如果他是边关的百姓,知道自己被抢劫之后朝廷也不管,甚至还给了对方回礼,心中的不满早就已经溢出来了。
“殿下,您也知道,先帝在时……”
先帝,也就是陆执安的爷爷,晚年时候夺嫡之争如火如荼,尤其是在陆老爹退出争斗以后,剩下的几个皇子那简直就是打成了一锅粥。
就那样的环境中,边关能稳住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精力分出去教训那些劫掠队伍。
就算是真的把这件事提上日程,只怕是冬天都要过去了,京城这边几位皇子还在为了谁手下的人领兵、吃下这份功劳在扯皮。
陆执安:……
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真的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不是当初陆老爹心灰意冷,选择远离朝堂,成了这场夺嫡之战中唯一的幸存者,只怕是恒朝就要从此陷入新一轮的战火之中了。
无论是在恒朝还是在他的前世,北方外患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双方为了生存几乎可以说是必须互相对立,除非有一天二者被某一个势力统一。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它给纳入到恒朝的范围内呢?
戎庭不是总是借口推辞吗?既然他们管不了,那就恒朝来管。
能者上,庸者下,多么简单又浅显的道理。
对于侵略者,陆执安已经在心里判了他们死刑。
只是什么时候让他们死、怎么死,还需要细细斟酌一下。
解答完陆执安的疑惑,赵家梁总算是可以开始正式进行讲学了。
不过因为陆执安先前的话,赵家梁在措辞的时候明显小心了许多,生怕自己一句话没说对,他就气得不行想要给戎庭判一个死刑并立即执行。
这个层面上的事情不是他能置喙的。
不过在下课的时候,他还是给陆执安留了一份作业。
如何在尽可能减少我方伤亡的前提下平定戎庭。
只是看着这个题面,陆执安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都不需要过多思考,脑海中无数个案例就涌现了出来,恨不得立刻挥笔写就一番文章,今天落笔明天执行后天就平定。
可惜他还要上兵法课。
赵家梁给陆执安留这么个作业其实是有目的的。
太子殿下年少气盛,了解到了不平之事就想要铲除,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留下这么一个作业,等明天的时候再跟他分析一下这么做的利弊,权衡时宜,总归是能将他心中的那团小火苗给暂时压制住的。
皇上登基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对戎庭动兵的花,只怕是会让政局不稳。
而如果不动兵,那不痛不痒的警告一下又有什么用?
赵家梁都已经想好了明日要怎样劝说太子,却没有想到陆执安在第二天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一日,陆执安来的稍微早一些,赵家梁一下朝就赶了过来,到的时候已经看到陆执安在书桌后端坐了,手里还拿着什么在看。
听到赵家梁到了的消息,陆执安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个笑,连忙叫人进来。
“赵师,这是我昨天的课业,还请赵师一观。”
陆执安的情绪并没有赵家梁想想的懊恼,反而对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的样子,赵家梁下意识地接过他递来的本子,低头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