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50)
该透露的信息他都已经透露了,接下来的事情与他无关。
送走天使以后,桓夫人脸上的笑意真切了起来。
太子伴读这种好事可遇不可求,因为大恒好几代都是单传的原因,太子伴读几乎就相当于是预定了太子登基后的心腹位置,各个都是高官厚禄。
即便是陆远平这个中途自废的太子,在重回朝堂之后也将伴读们拉了起来,这会儿正在各部历练呢。
而当今膝下又只有太子一个,连先帝时的夺嫡风波都不必经历,他们这批伴读只要安安稳稳的读书学习,未来就是一片坦途。
为人父母的,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未来,桓夫人可不就要高兴极了吗?
“走走走,到你院子里去,看看明早入宫都要带着些什么,早些收拾好,别事到临头再漏了什么东西。”
说着,桓夫人就拉着桓子墨朝他的院落走去。
桓子墨是家中独子,桓府的占地不算小,他自然有着自己的独立院落,而且相当宽敞。
其实入宫需要带的东西并不多,主要还是他们自己的被褥衣物、书籍以及文房四宝,作为伴读,他们还被允许带一个书童入宫,帮着他们处理身边事。
指挥着小厮给儿子收拾东西的间隙里,桓夫人就已经选好了要陪儿子进宫的书童。
桓子墨有两个书童,一个负责他书房内的事情,比如整理书籍纸笔、每过一段时间把该晒的书晒一遍、提醒他课程安排之类的事情;另一个则是主要负责对外沟通,充当顺风耳的角色。
这次被选中陪他入宫的就是后者。
主要是考虑到宫中贵人多,再加上还有其他伴读在,和同窗之间打好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桓夫人才选了做事周全圆滑的他。
安排好了书童的事情,桓夫人的注意力就全数集中在了给儿子收拾衣物上。
眼下已经是八月末,往年一进九月份,天气就会突然冷下来,厚实一些的衣服是必须要带着的。
也不知道东宫那边安排的住处是什么模样,加厚的被褥也要多备两套,以免遇到屋子朝北晒不到太阳太潮湿,有替换的被褥也方便晒被子。
日常惯用的笔墨纸砚多备几套,以备不时之需。
墨儿最近在看什么书来着?算了,带什么书让他自己决定就好!
桓夫人在桓子墨的院子中忙里忙外的好不快活,她的侍女再加上他院子里的小厮来来回回的走动,没给桓子墨留下半点可以插手的地方。
眼看着明明东西都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桓夫人还想要往里面塞个冬日里用的手炉,桓子墨只能无奈地阻止她。
“娘,只是一旬的时间而已,还不至于到要用手炉的时候,明日第一次入宫,还是不要带这么多东西比较好吧。”
他这句话提醒了桓夫人:“对!要给太子殿下留个好印象才成!”说着,她终于收回了想要加塞东西的手。
带的东西太多,往好了想是家里不放心孩子独立生活,往坏了想就是他们是不是觉得宫中照顾不周。
虽然同是太子伴读,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哪能不偏?即便都是心腹重臣,那也有普通重臣和阁老之分啊!
桓夫人很清楚这之间的区别,也不愿意在这种时候给儿子拖后腿。
这边他们母子二人收拾完行李,那边桓明德也终于下衙了。
等在刑部门口的桓家小厮一看到自家老爷出来,立刻就凑了上去。
“老爷!大喜事啊!”
于是,桓明德在自家府门外下车的时候脸上依旧带着没有散去的笑意。
当天下午,桓明德难得地在家里留了一下午,突击检查桓子墨的礼仪问题,确认没需要补课的地方之后又拉着他教导宫中生存心得。
宫中形式复杂,万事小心总是没错的。
而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另外三座府邸。
这一晚,桓子墨早早地被赶回卧室休息,怕他偷偷读书导致明天不够精神,桓夫人还直接命人收了他的书,然后强制熄灯。
也因为睡得够早,所以第二天寅正桓子墨就醒了过来,然后看着窗外发呆。
这个时候多适合念书啊……可惜书被没收了。
本着尽早不尽晚的原则,卯正一过,桓子墨就带着自己的书童和行李出发了。
他们家离宫门很近,不过一刻钟的路程,就到了宫门口。
随车一起来的管家跳下马车,去和守宫门的护卫交涉。
现在离昨日天使说的入宫时间还有将近半个时辰,他们自然是不能进去的,只能等在门口。
但宫门外又是重地,没有缘由是不能停车的,所以必须要走上这么一步,不然等会儿怕是要被赶。
管家很快就回来了,告诉桓子墨一切顺利。
顺利就好。桓子墨松了口气,挑起马车的窗帘,重新举起手中的书卷,借着天光看了起来。
宫门外陆陆续续又来了三辆马车,想来应该就是另外三位伴读了。
不过时间未到,他们谁也没有下车,而是在车上静静地等候。
距离辰时只剩不到半刻钟的时候,马车上终于有了动静。
小厮们负责搬行李,到宫门口进行统一检查,然后由侍卫们将行李送到东宫。
桓子墨他们四个伴读和各自的书童,则是要经过侍卫们的搜身检查,然后徒步入宫。
这些流程都是定例,四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安安静静地过安检。
过了宫门口这一关,四人就见到了一位内侍笑着迎上来。
“四位公子久等了,奴婢侍棋,在东宫做事,太子殿下派奴婢来接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