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82)
尤其是在知道东宫之中同时在研究好几项有利于民生或者朝政的事物之后,原本就是工部出身的赵家梁就更不会去拦着他了。
再加上今日第二节课的镇国公孟信昭因为同在七个葫芦娃行列中,已经提前派人来说今日兵法课改为自习,陆执安就格外嚣张一些,学完了时政课正好接到造纸术改进成功的消息,先是跑去现场实勘,这又跑到御书房来报喜。
然后和他的“正副班主任”太师太傅撞了个正着。
但他都已经一头撞上来了,这个时候再装作自己没有来过根本来不及,所以陆执安在尴尬了一瞬之后,十分乖巧地朝着两人行礼。
“见过蔺师,孟师。”
他这一礼把葫芦娃们吓了一跳,连忙躲开,生怕自己不小心沾了边。
就连蔺晖文和孟信昭也只敢侧身受半礼。
这个碰面尴尬的不只是陆执安,还有陆远平。
臭小子干坏事被老师撞上了,同行的还有同学家长,陆远平看着陆执安的眼神都有些蠢蠢欲动,如果他说不出什么合适的缘由的话,等晚膳的时候就可以准备挨揍了。
陆执安虽然也觉得尴尬,但一想到自己来的目的,脸上就重新带起了笑。
“爹!出成果了!”
出成果了。
陆远平是知道东宫都在干什么的,也大致了解陆执安搞这些东西的目的,所以他一说出结果,陆远平就明白了为什么陆执安会这么兴冲冲地到御书房来。
“走,进去说!”陆远平的脸上也带了喜色,正准备往里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看向葫芦娃们,“你们也跟着一起来。”
葫芦娃们揣着好奇的心,乖乖地跟进了御书房。
“是哪一项出了成果?”进了御书房之后,陆远平挥退了何书以外的内侍,这才开口问陆执安。
葫芦娃们心中一跳:听这语气好像还不止一项?
“是造纸术。”
第39章 报纸
听到率先出成果的竟然是造纸术,陆远平眼皮一跳,没忍住看了一眼葫芦娃们。
他今日带回来的这七个大臣里,可是有足足五人是通过科举走上来的,然后他要挖儒家的墙角,当着他们的面。
哦豁,这有些刺激哦。
陆远平没想到陆执安会在这个时候过来,带来的成果还是造纸术;陆执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直接撞上他们一行人,然后大家还一起听。
于是现场的画面稍显尴尬。
意识到了此时的情况有些微妙,桓明德正摸不准要不要先告退溜走,免得听了什么不该听的后面被他们秋后算账,陆远平开口了。
“仔细说说吧。”
桓明德心里的退堂鼓不响了。
陛下没说让他们走就说明这东西是他们可以听的,那就不用怕。
陆执安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今早匠人们让内侍来给我递消息,说是造纸术有了进展,我上完课就过去看了看。”陆执安试图给自己翘课的行为打个补丁。
“爹你应该知道,如今一张纸想要造出来需要耗费三四个月的时间,这还是普通的纸,因为时间战线拉得太长,所以想要支撑起一家造纸作坊不仅需要很多的场地,还要有时间投入。”
“我让将作监的匠人们从减少材料准备时间入手研究,今日得出的成果也是这个方面的。”
“这么说来,减少了多少的时间?”
“三天!”
“不是时间减少了三天,而是从材料运达到制成纸张,一共只要三天时间。”
听到这句话,蔺晖文正在捋胡子的手一抖,不慎拽下来了好几根,他尴尬地左右瞟了瞟,发现无人注意自己,于是不动声色地将那几根胡须揣进了自己的袖子里,假装无事发生。
三天的时间就能够从无到有生产出纸张,这样的转变可不仅仅意味着生产速度的加快。
造纸这个产业想要参与进来是有门槛的,仅仅只是三四个月的沤化时间就足以拦下绝大多数的人。
沤化需要场地,这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地皮,分批次进行沤化,一天一批,如此才能够及时供应上市场需求。
这么大的场地,也需要管理的人手,不管是雇人还是家中的仆人,都需要不少的数量,养这么一批人又需要不少的投入。
而造纸时间从三个月直降至三天,就意味着造纸这门手艺可以以小作坊的形式开展起来,有这门手艺的人有了自立门户的机会不说,生产纸的铺子多了,纸的价格自然而然地就会下降。
纸价下降,那么用纸印刷的书籍价格也会下降,百姓们读书的成本同时下降,进而促使产生更多的读书人。
朝廷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了。
读书人多了,自然就有更多的人想着科举入仕,可供朝廷选用的人才也就多了起来。
可以说,造纸术的一点点看起来不算起眼的改进,就像是一双蝴蝶翅膀,轻轻一蒲扇,就能掀起飓风。
这也是为什么桓明德会失手拽下自己的胡子了。
他能想明白的事情,其他人自然也能想明白,看向太子的眼神不由得变得奇异了起来。
改进造纸术,对于天下大部分学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这些学子们大多都是寒窗苦读,读书这件事产生的巨大负担压在整个家庭的头上,无数学子因为家中资助不起就只能放弃读书。
造纸术改进以后,纸张和书籍价格下降,需要花用的银钱更少,自然也就能留下许多因为家中清贫被迫放弃读书的学子。
无论改进造纸术这个想法是太子提出来的,还是将作监的匠人们提出后得到了太子的支持,只要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下间将有无数学子为此感激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