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州歌头(147)

作者:謜 阅读记录

他身宽体胖,又矮上崔连壁一个头,站一块儿活像一根杆子旁边贴着个球。

“本官可不敢同傅大人一起走两步。”崔连壁皮笑肉不笑,蓄的一把修剪整洁的胡子跟着一起跳了一下。他往旁边站了一步,“还是离得远些好。”

傅禹成腆着肚子道:“陛下虽然只叫了秦相爷与裴相爷留下来议事,但你我身为一部堂官二品大员,哪怕陛下没说,也应当主动为陛下分忧啊。依我看,咱们也该跟着去,万一要做什么也好提前有个准备,崔大人你说呢?”

“还是别了吧。”崔连壁看向天中偏西的太阳,凉凉道:“陛下怎么说,本官就怎么做。傅大人要去就自己去,本官还有部务繁忙,先走一步。”

说罢一甩袖走了。

傅禹成站在原地看着,一张肉脸还是在笑。

工部侍郎赶到他身边,却知他心情不好,遂赔着笑小心道:“大人,这崔王八向来明哲保身,大人何必找他?”

“试探一下罢了。有我们……”傅禹成说到这里忽然顿住,阴沉地说:“总之本堂想知道宫里的消息,何须要他?只会向陛下摇尾巴的东西。”

“是,是,有秦相爷在,总归不会让大人什么都蒙在鼓里。”

“哼。”傅禹成收回目光,自上而下地睨着自己的副手,没再接着说下去,而是吩咐道:“你去飞还楼叫一桌席来。”

他早起吃不下东西,只喝了一盅参汤,这会儿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

“下官立马就去,让掌厨亲自给大人做。”侍郎接到他的视线,立刻低头哈腰,转身就要走。

“等等。”傅禹成叫住他,“速度要快,另外,避着人些。”

“是。”

重又活泛过来的官员们才陆陆续续地走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国库亏空之事,都压着言语,不敢高声,怕惊动了什么。

三法司列位相近,晏永贞伸臂请另两位同行。

他低声叹道:“猜到有亏空,没想到口子这么大。两位大人,今年这个年可不好过啊。”

“今年眼看着还有二十天,混过去不是问题。”旁边的大理寺卿揣着手道:“但亏空总是要补,朝廷少不得动用些手段,动作一多就容易乱,一乱就容易生事,你我的责任可就重了起来。不过我大理寺和你御史台到底隔着一层,刑部才是首当其冲。”

两人说罢一起看向刑部尚书贺鸿锦。

贺大人生得伟岸,一手背在身后,自有一股漠视一切的气势。他淡淡道:“在其位谋其事,既然觉得棘手,那就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不掺和进去自然是好的,但哪能这么容易?”晏永贞摇头,“看着吧,到时候朝廷内外少不了扯皮。”

他看到前面有位青年官员独自一人行走,微微提高声音叫道:“许大人。”

许轻名站住回头,拱手道:“三位大人。”

晏永贞问:“你来京上任月余,可还习惯?”

大理寺卿跟着说:“若是有什么难处,大可说出来,我们帮着你解决。”

许轻名浅笑道:“多谢诸位大人好意。下官虽经验不足,难免遇到挫折,但有谢大人带着,总体还算顺利。”

“那就好。”晏永贞颔首,边走边道:“谢大人是极好的人,我年轻时亦受过他的提携。如今他年龄大了,户部事务又繁琐紧迫,耗费精力甚巨,你要尽心辅助。”

许轻名稍稍站定,一拱手正容道:“下官身为户部郎官,自当为户部鞠躬尽瘁,肝脑涂地。晏大人放心。”

晏永贞拍拍他的肩膀。

出了应天门,他叫诸位先走,贺鸿锦问他:“你不回衙门?”

“我去看看孟大人,还有台务要与他商量。”

大理寺卿便压低声音道:“孟老就是太直,老晏你多劝劝他,为陆潜辛那事儿自毁不值当。”

“不好劝呐。”晏永贞叹了一声,背着手快步往正阳门去。

长街依旧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腊八一过,百姓们便开始采买备置年货。街上一众店铺皆挂了红灯笼、红楹联,招牌也糊了红符纸,一眼过去满目红红火火的喜庆,极好地烘托出将要过年的氛围。

三九将出,雪也渐渐下得少了。

晴空映着黄瓦,三位绯袍大员跟着内侍往内宫走,一路只有朝靴踩踏地砖的声音。

到得抱朴殿,顺喜正在檐下向一众小内侍吩咐什么,见他们来,上前迎道:“奴婢这会儿还有紧要事做,诸位大人就自行进去吧。”

秦毓章面色一凛,端正衣冠,跨进殿中。

他在朝会上并未说过几句话,甚至不曾震动过心神。之所以一直保存着精力,是因为他知道,下朝之后,才是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时候。

其后的裴孟檀与谢延卿对视一眼,神色也都凝重起来。

明德帝侧坐于宝座之上,倚着大隐囊,一脚踩在座沿,左手搭于这条膝盖上,手里捏着枚铜钱。

顺喜在殿外高声通传过,他看着自己的臣子们进来,齐齐行拜礼,一个比一个恭谨。

“起来吧。”他慢慢地一点一点儿地转悠着铜钱,道:“我也不想再说废话。亏空这么多,该怎么办,几位有什么法子,都拿出来。”

底下三人静默半晌。

皇帝便不耐烦地说道:“就你我几个人,还装什么?都说话!”

“陛下。”秦毓章这才上前一步,拱手道:“候朝时我等简要地商议过,要补亏空,一则开源,二则节流。开源之法,最直接的便是加征税赋。”

上一篇: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下一篇: 将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