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412)
贺今行也笑:“这不就是我们站在这里的意义吗?”
两人对视片刻,夏青稞正色道:“你说得对,因为我也有个大胆的想法。”
“什么?”
“我想修条路。”
“从哪里到哪里?”
“……你没去过,我不太好跟你形容。”夏青稞看着他往盆里加热水,起了新的想法:“要不你到我们那儿去一趟?”
第二日,云织县衙又如往常一般开衙运转。
虽然周碾不在,但清晨主动来跟着贺今行练武的衙役却只多不少。待到天明,他了解了县里这几日的情况,将马匪事件的起始写成布告让人在城门刊出,然后和刘班头一起带人去处理了马匪尸体,又前往胡刘两村探望此前受惊吓的村民,顺道告知胡大等人在净州的情况。
刘二接待他,除了最开始高兴了一会儿,之后一直都蔫蔫的,被问到后说:“这不是白忙活一场吗,什么都没捞到。唉,只庆幸大伙儿人都还在,没少哪个。”
贺今行说:“但你们一开始不是为了杉杉谷的地么?地没跑,还能种。”
刘二“哎”一声,脑筋忽地转了弯:“也是啊。这马上就要下雪了,得去杉杉谷挖几个储雪窖才行。”说着就要喊人。
“等等,你别急。”贺今行拦住他,认真地问:“如果官府想修暗渠连通每一片田地,取水浇水走几步路就行,你们愿意应征劳役一起开挖吗?”
“挖渠?真的?这是好事儿啊,只要不耽误下地,咱当然愿意了。”刘二反应很快,搓了搓手,“县尊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贺今行摇头:“目前还只是个想法。”
这个想法在他心里盘旋了一整天,回去之后,就把刚陪同夏青稞一行人采买回来的汤县丞和朱教谕召集过来一起商议。
众人对此已是见怪不怪,快速地进入了状态,最后一致认为可以一试。
用刘班头的话说:“反正我们也没多少事儿可做,真修成了,不止用水方便,说不定还能上县志。”
“夏兄说过他们宜连县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灌溉水利,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参照,所以想亲自去看看。”贺今行下定决心,“另外我们县里有擅长勘察地理水文和修浚营造的能人么?我想请他们一起。”
“呃。”汤县丞尴尬地摇头,“余大人也有过修水利的想法,就是一直没找到懂行的人。”
既然本县没有,贺今行把夏青稞请过来,请他帮忙。
夏青稞爽快道:“我们可以出人,但不能白出。”
贺今行:“我们自会付出适当的酬劳。”
“我们不需要财物。”夏青稞撑着桌案道:“我不是说我们想修条路吗?路段就在我们宜连到你们云织中间,可能从下往上,也需要你们帮忙。”
“互惠互利,怎么样?”
贺今行与汤县丞三人互相对过眼神,最后道:“要确认过才能谈合作。”
“你们好谨慎。”夏青稞虽这么说,但也没反对,“那就确定了能动土再谈。”
又过两日,最后一回赶集结束。当日周碾从净州护送一个村民回来,听说县尊要去宜连,到下衙时分仍在大堂晃荡。
贺今行把他叫到跟前,让他有事直说。
周碾纠结了一会儿,直接单膝跪地,拱手道:“属下想跟县尊一起去宜连县。”
那郑重的模样倒把贺今行惊了一惊,“就这事儿?可以啊。”
“……县尊就这么同意了?之前您还不让我跟着您的。”周碾比他还意外。
“嗯?”贺今行回忆了一下才想起他说的是什么事,解释道:“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我真的不需要人打下手,带着你也是让你白跑。但这回是需要人手的,你要是不怕上高原,现在就可以回去收拾行李。”
“多谢县尊!属下不怕苦!”周碾站起来一抱拳,随即转身大步出了县衙。
贺今行目送对方朝气蓬勃的背影,不由露出笑来。
“贺大人年齿几何?”身后传来疑问。
“十七,怎么了?”他回头答,笑容还挂在脸上。
夏青稞抱着双臂认真道:“怪不得你能做‘父母官’。”
贺今行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什么意思,推着他往后衙走,“少来打趣我,不如继续给我讲讲你们那套井渠。”
交谈声随脚步走远,夜色转浓又转淡。贺今行带着周碾与汤县丞道别,准备前往宜连县。
云织县与宜连县相邻,两座县城相距不到三百里,然而一个在错金山下,一个在天河高原上,高高隆起的山脉大大地阻隔了两地的交通。
刘班头套车送他们,经过砂岭,到了陡然拔起的错金山脚下,也就是县界,再不好往前。
一行人下了车,背着行李,牵着载满货物的牦牛,拄着杖开始往山上行。
在县城遥遥看到群山轮廓,与门前山包似乎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到了山脚下,脖子仰得酸痛,才悚然惊觉其体量之大、脉络之远。
蓝天遥迢,褐土深邃,满目山岩与砂砾,不见星点青绿。
贺今行望着方圆不知多少里几乎一模一样的景色,压着声气说:“不会迷路吗?”
“神山就是我们的母亲,在母亲的怀里怎么会迷路呢?”夏青稞拍了拍牵着的一头牦牛,“就算我们迷路了,它们也会记得怎么回家。”
然后看向前者,“这里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
贺今行扫过沉默向前的牲畜们,不再开口以节省体力;因为越往高处走,速度就越慢,疲惫累加却越快。
直到天色将晚,翻过第一座山头,一行人决定在背风的山坳里扎营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