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776)
余闻道赶忙回答:“没,没呢。”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停顿片刻,才继续说:“我还没找好住的地方,就把她们安顿在了京畿的郊县,打算等几个月,再把她们一道接过来。”
“原来是这样。”贺今行想到上个月的俸禄未发,这个月的俸禄一样不知道能不能按时发放,或许等几个月也攒不齐租房的钱……他心里一酸,却不知该怎么告诉对方这件事,思来想去,说:“你先别急着租房,我替你问一问,还有没有多余的官舍。”
余闻道大喜,起身不停地道谢。
贺今行心里想,就算没有空余的房屋,他自己也能腾出一间,遂受了谢。
很快到了点卯的时辰,陆续到来,余闻道与他们互相见礼通姓名,确认了职使。等人来齐,便套上马车,搬迁进皇城。
因文书过多且都需要长期保存,但端门那边就三间直房,空间不够大。所以大部分誊录的文本还是留存在萃英阁,这里就此作为库房使用。
印绶监的太监等在端门,将新制的带姓名的牙牌发给他们。因为余闻道今日才来,所以先给了他一块进出应天门的通用腰牌。
桌位分配完毕,捷报处将新收的各地文书送到,大家很快处理起来。
贺今行得了一间单独的小直房,泡在房里大半日,始终没有跨过端门,去拜见北楹的裴相爷。
直到傍晚他才走出直房,看到满目红墙黄瓦,以及墙下黑甲的禁军,竟有几分恍惚。
离天子所居的殿宇越近,也就意味着离百姓所在的市井越远。
贺今行下衙之后,先去驿站多花了五两银子,托带个急件到玉水。再去悦乎堂,才看到荟芳斋上午发向全国的邸报——
简言之,荟芳馆将于七月初七举办大文会,广邀天下有才能之人前来参与,前三甲可得见天颜,面陈受赏。
“这就像一场小恩科,一发往各路州,必然引起轰动。”裴明悯叹道。
晏尘水则合掌期待不已:“也必将是一场今年数一数二的大盛事!”
宣京沉闷已久,是该热闹热闹了。
贺今行却下意识考虑到空虚的国库,真的能办得起来么?还是说,他们花自己的钱?
再者,如今天下大事莫过于那两样,这场文会的议题势必会向它们靠。文字、言语有时候不如最微小的风,有时候又是最锋利的杀人刀,文会上若因此生乱,该怎么办?
在他思虑不已的时候,一封家书自苍州跨越千山万水,迢迢而来。
第288章 三十一
通政司搬到端门第二日,吏部又拨了人手过来。
知事私底下来问贺今行,给这两个新人安排什么事务比较合适。
贺今行还是老规矩,让他看看他们擅长什么,能力怎么样,比照着分派就行。
知事顿了顿,低声回答说:“大人,他们一个原是偏僻地方的县令,一个原是礼部司务厅的典吏。”
这话里有话。但是,贺今行无意培植亲信,自然也不在意他们是否是哪位大人物安插过来的眼线。
他笑了笑:“只要他们好好地做事,不蓄谋坏事,出处在哪儿有什么关系?”
“属下明白了。”知事肃容道:“那就让他俩先负责与捷报处的交接?”
贺今行颔首同意。如今搬进皇城,不比萃英阁在大街上进出方便,文书送来,他们需要到应天门去接,是得有专人负责。
知事便如实安排下去,余闻道微微躬着身听罢,又问了好几个应对的问题,十足地谨小慎微。
他领着才将认识的下属和几个内侍去应天门,哪怕已经走过三回,一路上仍然忍不住用眼角余光左右张望。
这就是皇城啊,每一块地砖每一块屋瓦都与别处不同,庄重而威严,就连空气里都充满了这种气势,令人惶恐又令人向往。
他想到先前去投奔却吃了闭门羹的同年,在得知他入职通政司之后,反而带着礼物来找他赔礼,实在是五味陈杂。
捧着腰牌与禁军核对的时候,他忍不住问:“……如果我实在抽不开身,能不能让我下属拿着这腰牌来?”
那名禁军憨厚道:“当然可以,这种牌子,我们认牌不认人。”
不认人啊。余闻道微微失神,随即连连道谢,做了个将牌子放回袖中的动作。袍袖垂落,掩盖住紧紧攥着那块腰牌的手。
回到通政司,知事教他们怎么分门别类,哪些文书该交给哪个同僚,再将最要紧的部分送到那间小直房里。
贺今行正在拟草稿,皇帝让何萍送了道口谕过来,让他起草一份圣旨,内容无关紧要,但要得急。
是以他示意他们将那些文书放在桌角即可,见余闻道有些紧张,还特地露出笑容夸赞了对方一句,才垂眸继续下笔。
送到这里的奏本也比往日更多,他因此愈发地忙碌,只有午间用饭的时候才歇息片刻。
捱到傍晚下衙,大家都比往常疲惫许多,搬进皇城的兴奋与新奇也渐渐消散。
贺今行惯例到悦乎堂,看到掌柜竟然在,便特意问对方有没有其他赚钱快的门路。他想要再找一些外快。
柳从心在旁边架子上找书,听见了他们的对话,插话说:“你缺银子使?”
“我自己不缺。”贺今行一个月写三五篇文章卖给书肆,就完全足够日常所需,“但是我衙门里十个人,半数出身不富裕,户部要是不发饷,我打算先垫着。”
这个理由有些出乎柳从心的预料,但又完全不觉得意外,他解下腰间那枚玉质的平安扣,递给对方,“你要是急缺,就去城西石兴坊那家票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