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攀高枝(194)+番外

作者:白鹭成双 阅读记录

李秉圣百忙之中居然也注意到了。

她多看了两眼,轻轻点了点头,像是觉得好看。

前头站着的几个最会察言观色的老臣立马在散会之后拦下张知序,客气询问这是谁家工匠的手艺。

张知序漫不经心地答:“香奢楼。”

·

冬末春初,坐落在上京朱雀大街最中间的香奢楼开张了。

早在开张之前,上京各处就开始流传关于这家店的故事,据说东家是番邦异域之人,爱上了上京里的一位姑娘却与其失之交臂,所以一掷千金盘下铺面,静静等待与她的重逢。

又据说这铺子地砖镶金、纱帘编银、里头有上古流传下来的奇珍,还有市面上很难买到的上等翡翠。

还据说这家铺子所售之物均是由仙人梦中所绘,每一样货物都有它命定的主人。

这些传言一出,上京里不少人在开张当日过去看热闹。

“天哪,招待客人都用上等雪团?这茶在外头可要十两银子换一两。”

“好阔气的铺面,那地砖还真泛着金光。”

“这些发簪是用什么做的?瞧着像金子又不像,好生独特。”

众人议论纷纷,一开始还是以惊奇为主。

但后来,有人看上了一个妆匣,开口问了价格。

“五百两。”侍女笑眯眯地答。

此价一出,惊奇赞叹瞬间变成了一片唾骂:“一个妆匣而已敢卖五百两,没见过钱是吧。”

“真是狮子大开口,瞧瞧这戒指,都不是金子做的也敢卖二百两。”

“疯了疯了,这东家是个疯的。”

一群人骂骂咧咧地离开,又有另一群人进来围观,再骂骂咧咧地离开。

不到半日,香奢楼就因价格高得离谱而名声大噪。

陈宝香在楼上看着,瞧着差不多了,立马让薛蘅玉去请人。

上京里有名的富商、时下最当红的角儿、声名远扬的文人、宫廷御用的琴师,这些人都排场极大地入内,然后阔气地买下几件昂贵的东西。

四周谩骂的声音顿时小了一半,开始有人好奇这些东西为何这么贵。

旁边站着的侍女这才缓缓说起每件货物背后的故事,甭管是不是真的,但这故事必须得足够打动人,寓意也足够好。

陈宝香为此编了大半个月。

眼下看着,反响似乎不错,围观的人就算不吃这套,也因着故事而记住了那件货物。

她撑在栏杆上笑眯眯想,自己真是每一段经历都不会白费,在上京装腔作势混贵人圈这么久,没人比她更清楚该怎么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

要独特,要尊贵,要别人看着就羡慕。

香奢楼不但有最独特的货物,最捧着客人的侍从,还有一项看起来没用,实则最有用的仪式——

只要在香奢楼当日花销超过一千两,即可在楼顶点燃一盏丈宽丈长的天灯,灯上空白随客人题字。

这天灯是她特意找匠人制成的,很大很夺目,一旦点起来整个上京都能看见,并且从点燃到放飞需要约莫半个时辰,足够旁人议论。

第一个来点天灯的是个纨绔子弟,信手一挥就说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头。

于是当晚,整个上京都知道了有个人叫王有钱,他真的很有钱。

第二个来点的是卖酒的商贾,将自己酒家的名字大大地写在了天灯上。

这个位置不那么好的酒家立马就迎来了乌泱泱的客人,多年积攒的好酒没几日就卖了个精光。

陈宝香满意地看着楼里的客人越来越多。

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香奢楼里有名又有利,何愁卖不出东西呢。

不过光靠天灯也不是长久之计。

陈宝香看向门口。

忙了一日的张知序终于下工了,他换了身便服,匆匆从门口跨进来。

这人一来,可比什么名伶文人都厉害,一楼里原本吵吵嚷嚷,一见着他都瞬间噤了声。

他看也未看四周,径直往楼上走。

等他身影消失之后,一楼才有人颤巍巍地问:“那是张知序不成?”

“是他,我在陈家的生辰宴上见过。”

“他怎么上楼去了,楼上还有别的东西?”

“自然是有的。”侍从温柔地凑过来道,“一楼是些普通货物,二三四楼都是珍品。”

众人倒吸一口气。

几百两的东西,还能说是普通货物,那楼上的东西得贵成什么样?

有富商忍不住打听:“张大人都买些什么?”

侍者微微一笑,指向旁边那十几个侍者正在收拾的红木盒。

一些客人连忙凑过去看。

“全是稀罕货。”有人咋舌,指着一块翡翠玉佩问侍者,“这得多少钱?”

侍者说了个数,笑道:“张大人慷慨,一次买够了数,已经能上香奢楼的五楼了。五楼的翡翠都是这样的尖货。”

那翡翠玉佩雕工卓绝,价格却意外地低,拿出去卖可能还得再高个几百两。

富商们恍然,原来张大人才是最会买的,下头的东西虽然贵,但上头的划算啊,只要够格上五楼,这一来二去的,倒也亏不了太多。

并且正因为下头的东西贵,那些装腔作势的小富之家才没本事跟他们买一样的。

如此一想,瞬间通透。

外头围观的人看着,就见那些个离谱的一百两的木梳、二百两的簪子,居然没一会儿就卖了个精光。

第170章 叶尖的蜻蜓

“就说还是有钱人的钱好赚吧?”陈宝香一边数手里的银票一边笑,“什么酒啊茶啊,都抵不上面子好卖,这铺子一月租金二百八十两,满月还担心我会亏,瞧瞧,赚得盆满钵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