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169)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吕布:“函谷关无将,我留他暂守。”

此举不是防着皇甫六郎见神悦,是这小子作战勇猛,还颇有谋略,又忠于汉室,可以重用。

张祯笑道,“军中之事,大将军做主便是。”

皇甫嵩也传来捷报,平定马腾、韩遂与羌人之乱。

马、韩二人再次臣服。

估计他们也是知道关中平定,朝廷很快就能派兵支援凉州,才会见风使舵。

但这样不行,不能由着他们反反复复。

等腾出手来再解决吧。

不管怎样,皇甫嵩又立大功,皇甫六郎也得了吕布的赏识,看来这一家还能兴很多年。

此次献土地,皇甫家也很积极,很配合。

这样的世家,才是她喜欢的世家。

吕布见她不多问皇甫六郎,心里好受些,倒了蜜浆递到她唇边。

“口渴么?喝点水!”

张祯接过,无奈地道,“大将军,我伤的是左手,不是右手,而且只是小伤。”

真用不着像她生活不能自理似的。

吕布目光一黯,“我知道。”

若非他无能,神悦也不会受伤。

他一直说会保护她,却没能做到。

连心爱的人都护不住,还有脸称什么英雄。

——

两日后,高顺率骑兵回到长安。

张祯见都没见许轩,直接让吕布按军规处置。

高顺:......

是他的错觉么?神悦这行事风格,怎么跟大将军越来越像了?

哎,早知如此,就不带许轩回来,还让他浪费了几日的粮食,可惜。

又过半个月,陈宫、魏续、宋宪、郝萌、侯成等率步兵赶回。

五天后斥候传来消息,贾诩也快到了。

带着曹操和陶谦的大军。

陶谦生病不能远行,派了部将曹豹、陈登。

曹操则是亲自来了,与他同行的,除了夏侯惇、曹仁等武将,还有荀彧、程昱等谋士。

张祯看着军报上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一时兴奋,一时牙疼。

吕布看她脸色不对,问道,“有何不妥?”

张祯的目光中有些不自觉的怜悯,“并无不妥。”

可怜的凤仙吶,你前世的仇人组团来了。

虽说之前他就帮陶谦打曹操,与双方都接触过,但她不在现场,感触没那么深。

现在还是陶谦部下的陈登,以及他的父亲陈珪,是最为典型的世族代表,不忠于朝廷,也不忠于任何诸侯,只忠于自家利益。

吕布空有一身武力,被他们当猴儿一样戏耍。

曹操就不用说了,吕布死在他手上。

程昱则是比贾诩更没下限的大毒士,他若和贾诩对上,不好说活下来的会是谁。

至于荀彧,价值太大了,她想留在朝中。

这一群还没到长安,前方又传信,还有两拨人前来护驾。

一拨是刘备,另一拨是张祯意料不到的人物,江东小霸王孙策。

跟刘备一起来的,还有关羽、张飞、赵云,没有诸葛亮,说是家中有事,回家去了。

跟孙策一起来的,是周瑜和孙权。

可以预见,长安又将如正旦大朝那般热闹。

张祯深吸一口气,决定连夜跟蔡琰学音律。

吕布:“......学音律?”

事情千头万绪,怎地忽然想学音律?

张祯这才发现,自己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只好道,“嗯,有首曲子很好,想学。”

吕布期待地道,“等你学会了,能奏给我听么?”

张祯:“......能。”

就不知你个莽夫能不能听懂。

但周瑜肯定懂。

曲有误,周郎顾。

第172章 若非天子盛德,怎有张祯横空出世

关中战乱既平,按理来说,各路前来护驾的兵马便可退去,不必非得到长安走一遭。

然而谁不想借此机会在小皇帝面前露露脸?

做好事不留名,可不是大家的风格。

小皇帝虽被吕布、张祯一党掌控,但比在董卓手中体面多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封号爵位,他有权力给。

因此谁也不退,继续往长安赶。

并且都很识相,大力整肃军纪,不许侵扰沿途百姓。

这时关中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秋收。

反军大多出身穷苦,对粮食有种本能的爱护,除了少数几支丧心病狂的,行军时都会避开种着庄稼的田地。

因而虽有一些损失,还能收割。

那金黄饱满的稻谷与麦粒,看得远来的客人们阵阵眼热。

荀彧坐在车上,看着田间地头抢收的繁忙景象,喃喃道,“天子盛德,泽被苍生!”

程昱笑道,“文若兄,某听闻,朝中主掌农桑的是张祯。”

与那小皇帝何干。

荀彧反问,“若非天子盛德,怎有张祯横空出世?”

程昱:“呵呵,文若兄言之有理。”

心里暗道,张祯能横空出世,是因为勾结了吕布,依然与小皇帝无关。

但他也不与荀彧争辩,争不过。

贾诩有意让他们开开眼,路过大王庄时,特意带他们去了一趟。

今年大王庄比去年还丰收,稻谷亩产达到二百八十四斤,麦子则是二百四十斤。

“多少?!”

曹操失声问道。

接待他们的是张五郎,又重复了一遍。

曹操:“......我不信!”

张五郎想说爱信不信,可那不符合他的教养,便冷淡而不失礼貌地道,“称量时我在现场亲眼看着,并未作假。”

曹操眯眼打量他,“听说你是张大人的兄长?”

张五郎:“正是。”

曹操沉吟道,“未曾听闻,留侯擅农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