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210)
张祯脸上的笑容僵住。
袁熙和袁尚:“......拜见小姨!”
罢了,都称吕布为叔父了,叫她一声小姨似乎也不算什么。
这可是张祯。
但张祯并不想当他们的长辈,刚要拒绝,就听袁绍迫不及待地说了第三句话,“公孙瓒拐带我儿,请大将军为我做主!”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
公孙瓒拐带袁绍的女儿,这,行事不太讲究,而且他怎会看上袁绍的女儿呢?
这两家不是一直在打么?
全都竖起了耳朵。
也包括张祯。
吕布:“......此事,确实是公孙瓒失礼。若是心悦令爱,就该正大光明上门提亲。袁公放心,本将必定为你主持公道。”
他是万万没想到,当了大将军还得为别人处理儿女情长的家务。
袁绍茫然,“......你说甚?”
吕布:“本将有一事不明,令爱与公孙瓒,是两情相悦,还是被其胁迫?若是后者,本将饶不了他!”
拐带,这个词就比较微妙。
张祯、荀彧等人也关切地看着袁绍,等待他的回答。
要是两情相悦,大家也许能喝杯喜酒。
身为穿越者,张祯脑洞还更大一点儿。
对于打仗,刘虞大约是发自内心地抵触,因而虽然起兵,却在幽、冀交界处观望,并未大举进攻。
公孙瓒受他节制,也没有深入冀州。
那他怎么拐带袁绍之女呢?
只可能是她自己跑过去的。
啧啧,这时代的小女郎,真是热情奔放呀。
公孙瓒也是个帅大叔呢。
又有两家为仇的大背景,好一出缠绵悱恻、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
祝福。
......你们是故意气我的罢?
袁绍瞪着这群莫名兴奋的男女老少,忽然白眼一翻,往后倒去。
袁熙连忙接住掐人中,陈宫也赶紧召军中医吏。
袁尚忍无可忍,叫道,“公孙瓒拐带的不是我的姐妹,是我的长兄!”
吕布:“......你长兄,袁谭?”
袁尚:“没错!”
吕布拂然,“令兄年岁几何?”
袁尚:“......二十有五。”
吕布又是生气,又是想笑,“二十五,呵!你父子莫不是戏耍本将?”
五岁的小儿郎会被拐带,二十五岁的成年男子,谁能拐他?
除非他是个傻子!
这时袁绍也醒了过来,捶胸顿足地道,“若非公孙瓒拐带,我儿怎会弃我而去?”
他承认自己偏爱三儿子,可对于长子,那也是倾注了一腔心血啊!
显忠,本来也是孝顺的孩子。
肯定是公孙瓒那贼子偷偷勾连他,才使他性情大变,父子离心。
袁熙:......父亲,你是真不知道大哥为何离开么?
连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所以,公孙瓒拐带的不是袁家女郎,而是郎君?
众人都有些失望。
再一想,拐了袁谭也很可乐。
贾诩、荀彧细问,才知袁谭一回到邺城,就收拾行装,带着妻儿,郭图、辛评以及一众部曲,北上投公孙瓒去了。
众人的嘴角,真是压都压不住。
这叫拐带么?这分明是私奔,不对,是投奔。
袁绍的儿子投奔公孙瓒,放到哪朝哪代都是个笑话。
足以让他们笑一整年。
尤其是曹操,出去笑了个够,才回来安慰倒霉的老友。
袁绍也知家丑不宜外扬,会被人嘲笑,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想让显忠回来!
吕布见他一把年纪神色憔悴,生出恻隐之心,当即表示会派人去找公孙瓒,询问究竟怎么回事。
人还没出发,刘虞的信使就到了。
带来了三封信。
第一封是刘虞写的,说他已知战况,问吕布是否还需要支援?
如果需要,他就发兵。
如果不需要,他就回去了。
吕布立刻让人回信,不需要,走你的。
第二封是公孙瓒写的,日常问候之余,着重描述了袁谭之事。
说他对袁谭很欣赏,愿意放下往日仇怨,真诚接纳他。
袁绍看得又想吐血。
第三封是袁谭写给袁绍的。
先是抱怨父亲不公,眼里只有袁尚,没有其他儿子。
接着表示他想开了,父亲偏爱谁,是父亲的事情,他这个当儿子的管不了,他要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而这事业,就是跟着公孙瓒一路向北,开疆拓土。
好男儿不图家里一亩三分地,志在远方。
百拜顿首,祈望父亲喜乐安康。
第204章 不过是枚州牧印而已,她有什么接不起
袁谭那一封信,看得袁绍老泪纵横。
哭完立即给长子写信,说是不阻拦他建功立业,但至少把妻儿送回来,幽州比冀州还寒凉,又离乌桓近,不安全。
还让袁熙也写,信中大表兄弟之情,想让袁谭动容。
不让袁尚写,是担心更为激怒袁谭,进而与家里彻底断绝关系。
没过多久,袁谭回了信,说是将家眷安置在蓟城,只要蓟城不失,家眷便无恙,父亲不必挂念。
袁绍又写信去劝。
无论亲情、爱情,都是失去后才更显珍贵。
袁绍现在就是如此。
刚知道袁谭投奔公孙瓒时,还能骂一句逆子,如今想起的全是他的好处,袁尚都得退一射之地。
但迟来的深情比草贱,袁谭铁了心,只愿跟父亲像普通亲戚一样来往,不想再当孝子。
他们信来信往间,张祯、吕布等也没闲着。
进驻邺城,接手一切军政事务。
此番兴师动众,不是袁绍一句服软便能了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