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480)
不会一高兴上不来气吧?
那她罪过可大了。
张义擦擦眼泪,笑道,“老夫没事儿,风大,迷了眼。”
张祯也不戳破,附和道,“今日风是挺大的。”
又道,“多亏老大人提醒我粮仓不够用,否则还不知如何是好呢。”
时常在外巡视农桑的,不只她一个,还有张义。
七月初,张义特意来大将军府跟她说,今年粮田增多,庄稼也长得好,粮仓可能不够用。
她一想这还真是个问题。
培育工作不停止,粮食便会越来越高产,原有的几大粮仓,确实不能满足朝廷的储粮需求。
于是下令在卫州黎阳置黎阳仓,洛阳河阳置河阳仓,华州置广通仓,陕州置常平仓,都在黄河沿岸,方便运输。
这是隋文帝的创意,她先借来用一用。
将来若还有隋文帝,这些粮仓他也能接着用,不需要重新修建。
有了墨家提供的各种雷,粮仓修得很快,赶在秋收前建好。
秋收后,各地就开始缴纳田赋,用牛马驮运、用车拉、用人背,慢慢将所有粮仓填满。
从去年开始,便已经没有人再敢私下截留税赋。
张义叹道,“若非你雷厉风行,粮仓几年也建不成。”
他就没见过比张祯做事更快速的人,聪颖、果决、利索,一旦拿定主意,那真是半日都不耽搁,立时就去做。
先人教导“坐而言,起而行”,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顿了顿又谨慎地试探道,“老夫听说,皇庄专门培育的稻种,今年亩产超过四百?”
这也没什么不可说的,张祯笑道,“没错,名叫北海三号,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九斤!”
张义瞪大浑浊的老眼,呼吸急促起来。
张祯忙给他倒茶,又将装酥糖的碟子往他面前挪了挪,“老大人,缓一缓!”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老爷爷好像六十多了,比王允还老,可千万别出事。
张义不吃也不喝,急道,“皇庄不容有失!眼下有多少精兵把守?若是不够,再调些士卒过去,以防宵小!”
他也不知道谁会是宵小,但珍贵的好东西,当然得牢牢守住。
张祯安慰道,“放心,足有两千呢,够了!”
吕布、陈宫、贾诩等人也很重视皇庄的防卫,粮种刚开始培育,就已经调了兵过去。
之后逐渐增加,调过去的都是家世清白、忠诚可信之人。
族中有人作奸犯科都不会被选中。
皇庄中还有台息新制的烟花,若那两千精兵不敌,放出信号,京郊大营就能马上支援。
张义稍稍安心,接着叮嘱道,“若有人敢以身试法,严惩之,不必容情!”
皇庄如今在他心里,就是天下粮种之源,万不可受损。
张祯笑着应下。
事实上,皇庄还真抓到过几个蟊贼,贾诩亲自审问,发现他们真的只是蟊贼,后面没有指使者。
但就算如此,大家也没放下警惕。
张义这才有心品茶,又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老夫家中几个顽童,对课农司颇有兴趣,求着老夫举荐。神悦,课农司还有空缺么?”
这是他今日来找张祯的主要目的。
课农司名义上属大司农,实则由大将军府代管,他说了不算。
司里需要多少人,他也并不知道。
张祯喜道,“有,求之不得!老大人,你让郎君们明日就去课农司报到!”
课农司一直缺人,来多少都不够。
老爷爷这是帮了她大忙。
张义:“好,多谢!”
犹豫数息,踌躇道,“老夫还有个非分之求,神悦你听听看,不可行也没事儿。”
张祯:“但讲无妨。”
张义:“五孙儿张容,对培育粮种很是好奇,想去皇庄跟着氾先、卫成等人学习。你看可否?”
张祯想都没想,笑道,“可!”
她有意在迁都后成立农科院,现在这几个人,还少了点,欢迎有志青年加入。
况且,张义的家族也是世宦,与朝廷利益捆绑,不用担心张容背叛。
张义见她答应得痛快,感觉自己在她这里有几分面子,心下愉悦,取了块酥糖慢慢吃。
吃完忽然抬头,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张祯,表情竟然有些梦幻。
张祯被看得心里毛毛的。
老爷爷,请问你在想啥呢?
张义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神悦,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是不是神农弟子?”
张祯:“......不是,教我培育稻种的老师不是神农,是一位姓袁的大贤士。”
看不出来,这老爷爷的想象力还挺丰富。
今时不同往日。
曾经,她为了取信于人,拼命神化自己,现在不一样了,目的基本达到,要做的是洗清身上的神话色彩,回归凡人,否则会被反噬。
所以“神农弟子”这个称号,只能忍痛放弃。
张义:“真不是?”
张祯肯定地道,“真不是!”
张义有些失望,他还以为,上天看不过去大汉百姓受苦受难,特意派神农弟子下凡救世。
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可又有谁真正见过神仙?
能救世的凡人,也和神仙相差无几。
“神悦,总有一日,天下百姓都能吃饱,对罢?”
张祯轻笑,“对!也许到那时,大家还嫌吃得太多太好,导致身体肥胖,有意减肥呢。”
张义大笑,“借你吉言!”
心里虽然不信,也觉得这是好兆头。
第417章 九龙拱卫,飞凤朝拜,正该建造大汉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