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482)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张祯:“......略有所闻。”

三国神人之一,谁不知道。

据说曹操曾将他抓去关了一年,不给饭吃,不给水喝,一年后放出来,他还活着,且神色如常,不见憔悴。

刘表也曾抓过他,然后他变出无数酒肉犒劳一万多士兵,刘表被吓住,赶紧放他走。

“兄长,乌角先生你从哪儿请的?”

刘琮:“运气好,路上遇到。”

张祯心想这么随便?只怕不是偶遇,而是左慈制造机会。

又道,“我听说他擅长炼丹,难道也懂堪舆之术?”

刘琮笑道,“此人颇有神通,懂得极多。除了炼丹、堪舆,还精通五经、占星术、房中术......”

糟糕,怎么把房中术也说出来了?

张神悦不会觉得他孟浪罢?

紧紧闭上嘴巴,往秦书身后挪动。

秦书冷哼一声,向一旁闪开。

其他人也纷纷投以谴责鄙视的目光。

张祯神色不变,假装没听见。

讲真,这种话她刚穿过来时也不会脸红,何况现在。

“他现在何处?”

刘琮见她没恼怒,松了口气,“不知,当天就走了。”

张祯沉默数息,又问道,“他还有没有说别的?”

不是她迷信,是三国这些神人奇奇怪怪,一个于吉,一个左慈,说他们是神仙吧,不像,说他们是骗子吧,也不像。

只能慎重以待。

刘琮仔细想了想,道,“走的时候唱着歌,好像是天意悠悠,汉家兴盛什么的。”

张祯:“你没听全?”

刘琮有点委屈,“他走得飞快,听不着。”

张祯:“......嗯,怪不得你。”

她不会被左慈的言语所左右。

但说实话,左慈所选也是她所选,确实让她更为坚定。

她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或许早在穿越时就动摇了。

左慈说汉家兴盛,也让她心里欢喜。

第418章 种田人

张祯拿着那张舆图,进宫去跟小皇帝说。

小皇帝能有什么异议,皇姐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满口称赞。

他唯一的意见就是快,能有多快有多快!

张祯又拿去给王允、士孙瑞、蔡邕等人看,大家也是一样,充分相信她的眼光。

她还不放心,等着诸葛亮进京,让他也看过,没发现什么弊端,这事儿才算是定下。

然后就是设计绘图。

设计绘图听来先进,其实并非现代专利,古已有之。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懂得盖房子之前要先画图,按图建造。

后世已出土,华夏最早的建筑平面图叫做“错金银兆域图铜版”,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

错金银工艺,是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兆域,指的是墓地四周的疆界,代指墓地。

这平面图,设计的是中山王姬厝的陵寝,内容详尽,规划科学,比例约为1:500,十分精确。

但在华夏古代建筑史上,这还不算讲究。

真正讲究的,甚至会先制出房屋的模型。

张祯有些期待地问秦书,“秦师兄,你们能先烫样么?”

设计绘图之前问过了,如今在长安的墨家弟子中,有六人会,技艺最高的就是秦书。

朝中将作监也有五人懂得这项技术,只是都不如秦书精湛。

李严也推荐了他认识的四位绘图工匠。

这十五人将组成白玉京绘图小组,由秦书领导着开工。

秦书没听懂,“烫样?”

张祯也不知道专业的称呼是什么,解释道,“就是按规范缩小用料,先搭建出个一模一样的小样式。”

秦书没这么做过,可真正的房屋宫殿都能建成,图纸也能绘制,做个小样式有什么难的?不过是费些功夫而已。

而费了这道功夫,便能直观地看到白玉京成品。

若有不足之处,也能及时修改、完善。

实是种极好的法子。

台舒师兄、蒲象师兄没说错,张师妹生有七窍玲珑心,得她点拨,能受到极大的启发。

点点头,简短地道,“能做出。”

张祯眼睛一亮,“要多久?”

白玉京这样的大型建筑,肯定要很多年才能竣工。

先看到模型,也是大饱眼福。

秦书也说不准,思量片刻,道,“约莫两三个月。”

他得先绘制整体图纸。

整体图纸出来,才能制作小样式,也就是张师妹所说的烫样。

张祯想压住内心的失望,又有点压不住,她还以为,最多半个月就能制好呢。

也是她想当然了。

各行都有各行的流程,她这个外行人,还是不要乱指点为好。

忽想起一个关键,道,“制作小样式时,也可以不用木料,而是用厚纸板,我让纸坊做出一批厚纸供你使用。”

秦书断然拒绝,“不,纸不能建屋。”

张祯:“......只是给人看的小样式,宛如孩童的玩具,不住人。”

秦书坚定地道,“那也不行!”

就算是给人看的,也要尽量真实,这是他身为墨家弟子的坚持。

虽然张祯觉得他这坚持来得莫名其妙,但还是选择尊重。

只是这样一来,就要等两三个月,才能跟她的白玉京见面了。

秦书像是看出她心中所想,淡然道,“张师妹,小样式何时制好,与用纸料、木料无关,与绘图有关。”

张祯:“......原来如此。”

是她想错了,误以为决定小样式进程的是材料。

秦书:“张师妹还有事么?若无事,我便告退了。”

他也很忙,没空跟她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