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493)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墙外还有防火沟,随时能提水救火。

“为何这些龙都吐着舌头?”

刘协又指着宫殿上方造型类似的龙首问道。

秦书看一眼张祯,道,“此为避雷龙首,得宸王上指点制成。”

刘协问道,“能避雷?”

张祯回答他,“确切的说,不是避雷,是将雷引入地下,免得破坏房屋,伤及屋中人。”

避雷龙首的舌头,是铁制的,舌根连接着铁丝,直通地下。

如果房屋被雷电击中,电流就会从舌头沿着铁丝下行。

刘协叹道,“皇姐真是学究天人!”

转念一想,皇姐能避雷引雷,似乎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

他记得皇姐有一神术“手招雷霆”,雷霆都能招来,避雷引雷也就顺理成章。

张祯:“......惭愧,陛下过誉了!”

这声惭愧,她发自真心。

因为,在跟秦书描述避雷龙首时,她就发现,古人有自己的避雷小技能。

秦书和师兄弟们,早就知道高大的房屋顶上,应该竖直放置铜制或铁制的针、锥、棒等物,以避免雷击。

他们只是不知道原理。

激动地问张祯,然而张祯也说不清,只能尽己所能。

更厉害的是,那位对雷电十分感兴趣的同门江塘,已经在思索引下来的雷电应该怎么捕捉。

张祯让他尽情去思考,每月俸禄照给,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如果需要什么协助,也尽管开口。

而她所说的避雷龙首,秦书也很给面子地采用了。

她觉得主要起到个造型的作用。

“这些又是什么?”

看完顶部,刘协转着圈的看底部。

刚才他就发现了,城池地面之下,有着许多孔洞,破坏了整体的壮丽肃穆感。

还是秦书作答,“此为下水道,可排水排污。”

“下水道”这个名字,是张师妹取的,很贴切。

张祯也道,“下雨时,恐城内积水,影响民生,因此得有孔洞排出去。城内人多,也需排污。”

其实,秦书等人也有下水道的概念,只是不够重视,最初只设计了几条主管道。

她发现后,立时让增加。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专业,主要是缺乏建造超大型城池的经验。

下一回,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

刘协凑近孔洞,惊呼道,“像座地下城。”

张祯也凑过去看,果见里面走向复杂,仿如迷宫。

暗赞墨家严谨,模型都制得这般细致。

虽然没必要,也敬佩这种工匠精神。

刘协转了几圈后,忽然眼含热泪,“皇姐,白玉京建成之后,真的会是天上仙都,对么?”

张祯肯定地道,“对!”

刘协一把抓住秦书的手,用力拍了拍,声音饱含充沛的感情,“秦爱卿,此为大汉国事,汝须得尽心!”

秦书与小皇帝接触少,不知道他是这种人,受惊不小,险些挣脱他的手,面红耳赤地道,“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说着看向张祯,意思很明白,师妹救我!

他虽读书少,也听说过刘家皇帝好男风。

可他虽然长得俊俏,却并不想走那条路,只想踏踏实实盖房子。

张祯好笑,刚要上前解救,就见刘协放开秦书,转来拉她。

遂一巴掌拍开。

第427章 有你这样的司徒,真是老刘家的福气

刘协也不恼,兴高采烈地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来人,宣王司徒、蔡太傅、朱太尉......”

点了一众公卿,入宫欣赏小版白玉京。

刘表也在其中,他当了太学博士后,恢复了年轻时的名士风范,说的话也入小皇帝的耳,小皇帝也就真拿他当个亲戚。

到得宣明殿,所有人大受震撼,惊叹不已。

也对白玉京有了初步印象。

如果说在此之前,白玉京像一个遥不可及的、缥缈虚幻的美好造物,那么此时此刻,这造物落地了。

就在他们眼前。

张祯交给众人一个任务,为白玉京里市、坊、街道命名。

宫城及里面殿宇的名字,就由小皇帝自己来取。

皇城各项建筑,则由她来取名,因为涉及到后面的官制改革,别人取的定然不合适。

众人欣然领命,都觉得这是种难得的荣耀。

白玉京模型,刘协命令放置在宣明殿中,不得挪动。

并且专人看守,禁止闲杂人等接近。

他时常过去欣赏,偶尔带上皇后伏寿和董贵人。

所有图纸都已绘制完成,倒也不必看着模型开工,张祯便也由得他,没有将模型拿回来。

——事实上,是先有了图纸,再有的模型。

而参与制作模型的工匠,也早已将其刻在脑海中。

这时代没有相机,也没有手机电脑,工匠们记性都好。

记性不好的也吃不了这碗饭,学徒时期就被淘汰了。

白玉京项目的总负责人,张祯定了李严,官名为白玉京将作令。

除了他,张祯也不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基建狂魔。

李严十分意外,任他怎么想,也没想到这么重要的差事能落到自己头上。

他跟张神悦可没有交情,只有公务来往。

原以为她会委派朝中重臣,或者是她那些墨家同门,谁知竟然是他!

又感动,又不解,忍不住问道,“王上,为何是我?”

张祯:“因为你合适。”

李严:“秦书也很合适!”

张祯笑道,“术业有专攻,秦师兄是顶级大匠,更适合任职白玉京将作总监。”

简单来说,李严是项目总经理,秦书是项目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