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521)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她倒想用平民,可平民大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怎么当官?怎么看懂公文?

读书识字的,百分之九十五出自世家。

另外那百分之五,是平民机缘巧合,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也就是说,朝廷若想正常运行,离不开世族。

江东世族有恃无恐,行此悖逆之事,最本质的原因,便是笃定了朝廷不敢跟天下世族翻脸。

所以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科举制,也必将取代察举制!

她原以为这些事情可以慢慢进行,但现在看来,必须快一点了。

费用方面不用担心。

张祯看向那堆账本,一半投入白玉京项目,一半投入教育项目。

这是悖逆世族对大汉最后的贡献。

出发前一日,豫章太守朱皓忽然来到庐江,求见张祯。

带着两百亲卫,以及三百民夫。

民夫的作用是搬运人头。

一辆辆独轮车上,人头装得满满当当。

张祯只看了一眼,便移开目光,“朱太守,你这是何意?”

庐江紧邻豫章,因而她为陆康发丧后,就派了人去豫章探问朱皓的处境。

朱家是会稽寒族,虽有朱儁在朝为太尉,也被世族排挤。

况且,正因朱儁、朱皓仕途极好,他家绝不会参与谋害吕奉先。

世族也不会昏了头找上朱家。

因有陆康这个先例,她有些担心朱皓也被害了。

幸好他还活着。

但张祯也想不到,他会直接跑来庐江,还带着这么多人头。

朱皓施礼请罪,“未得宸王千岁传唤,擅自前来,请王上治罪!”

他女儿虽嫁给了张祯的大堂兄,两家是姻亲,可两人只见过一次面,并不熟。

也不敢直呼张祯名字。

张祯:“你未动兵马,只带了亲卫、民夫,恕你无罪。”

顿了顿,道,“这些人头,是豫章世族的?”

朱皓沉声道,“正是!王上容禀,并非微臣滥杀无辜,是他们自己找死!”

朝廷将要踏平江东的消息传到豫章,某些世族就慌了。

匆忙找到他,以钱财、美色等引诱,想说动他对抗朝廷。

他当然不可能同意,严词拒绝,并让他们等待朝廷的处置。

原以为众世族就此消停,谁知他们竟还想武力挟持,威逼他加入世族的阵营。

他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干脆全杀了。

反正朝廷本来就有此意。

说完再一次施礼,“微臣越俎代庖,特来请罪!”

张祯让他起来,“朱太守何罪之有?此为镇压叛乱的功劳!”

听得此言,朱皓松了口气,“多谢王上!”

虽然他也觉得张祯不会怪罪自己,还是有些忐忑,此时得到她明确的答复,方才放心。

又道,“王上,微臣是会稽人氏,熟识会稽山川地理,愿为王上荡清会稽逆贼!”

这是他来找张祯的第二个目的。

于公,他想为大将军报仇,为朝廷效力。

于私,会稽是他故乡,族人众多,由他率兵前去,好过别的将领。

会稽有哪些世族,他也清楚得很。

朱皓提到会稽,张祯不由想起会稽太守,王朗。

对,就是演义里那个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真实历史中,他们从没见过面,把王朗打得狼狈逃亡的是孙策。

孙策江东小霸王之名,当之无愧。

王朗当太守也算称职,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以治狱闻名,善于审理案件,但热衷于宽恕,判案大多从轻。

他也不是刚烈那一挂,不至于被世族杀害。

需要担心的是他意志够不够坚定,会不会被世族说动。

张祯思索片刻,对朱皓说道,“王太守失于宽仁,朱太守去了,当从严从重!”

这就是答应的意思。

朱皓郑重道,“微臣明白!”

心里很感激张祯的信任。

别的地方官都不许动,就他能动,说明什么?

说明张祯把他当自己人。

同时深恨会稽世族,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掺和这等掉脑袋的事。

那么,真掉了脑袋,也怪不得别人。

张祯又交待道,“若是王太守失节,不必容情!”

朱皓:“诺!”

张祯信他的忠心,但不太信他的实力,让高顺给他调了七千兵,由副将高齐、高沐率领,与他一道奔赴会稽。

令他们荡清会稽之后,顺路去庐陵。

豫章、会稽、庐陵这三地,呈品字形挨在一起。

她和高顺原先的计划,是先拿下吴郡,再去料理这三处,如今有朱皓请命,也使得。

等朱皓、高齐、高沐率军离开,她与高顺也带着剩下的两万兵马,开往丹阳。

陆逊、陆绩都随行。

她本想让陆绩留在庐江等候,他却执意要跟去。

说是要去看陆托被杀头。

第450章 她不能犯一点错误,她该白玉无瑕,完美无缺

张祯斩杀庐江上千世族的消息,以飞一般的速度迅速传开。

还有豫章郡,虽然反杀世族的是朱皓,可世人皆知朱家与张祯关系匪浅,朱皓有此举,肯定也是她的授意。

各地观望的世族,心里都有点凉。

此前她的态度已经很坚决了,但因着她这些年的宽仁善良,不信她真能大肆杀戮。

总觉得她只会小惩大诫,斩几个为首者,其余的训斥一番便放回去,或者献出家财赎罪。

谁知她竟杀了那么多。

一时之间,众多原先推崇她的名士有了幻灭的感觉,悲愤莫名,口诛笔伐。

“因一人之死而迷失心智,性情大变,张神悦,你真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