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89)
听到后来,吕布脸色渐缓。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若是刻意遮掩,旁人难免起疑。
若是光明正大说出来,反而显得心底无私。
张祯当面称赞孔明,吕布就觉得她性情直爽,只是年幼无知,一时受了迷惑,并没有别的想法。
笑道,“孔明确实丰神俊朗,好儿郎!”
诸葛亮沉稳地道:“大将军谬赞,浮云道长谬赞!”
吕布一阵大笑,请几人入座。
刘备不着痕迹地看张祯一眼,暗道好玲珑的心思。
吕布性烈如火,方才明明要发怒,却在她几句话间转怒为笑。
厉害。
这一年来,他虽听从公孙瓒的命令屯驻高唐,也时刻关注着长安动向,因而早已听闻浮云道长的大名。
起初,他对其不以为然,觉得她是某个世族培育的棋子,凭美色蛊惑吕布,为家族谋利。
但进京途中经过了皇庄。
从庄户们口里,他知道了一个与想像中完全不同的浮云道长。
她说要种田,就真的种田,还大丰收!
这样的人,岂是寻常女子?
孔明对她评价也极高,说她或许有不输留侯之才,而且有一颗极为难得的仁心。
吕奉先何其幸也!
这一瞬间,刘备心内五味杂陈,实名羡慕吕布。
但他的心情兄弟们完全不能体会。
关羽和张辽惺惺相惜,互相敬重,聊得颇为投机。
张飞和贾诩相见恨晚,在贾诩一声声赞叹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至于赵云,极得高顺的欣赏,两人桌案搬得越来越近,促膝而谈。
诸葛亮则被吕布叫到身边,和陈宫一起考校他的学问。
——提问的主要是陈宫。
吕布负责看,目光如鹰隼一般,似要看入诸葛亮内心深处。
看得后来不得不承认,这次小道姑没看走眼,这小郎君确实无可挑剔。
在他刻意释放的威压之下,也能保持淡定从容,心性极佳。
第93章 原有一桩好亲事要说予你
听着陈宫和诸葛亮一问一答,吕布已经想留人了。
小郎君学识极为渊博,还能深入浅出,说的话他都能听懂,不像陈宫和贾诩,经常故弄玄虚。
然而,看一眼张祯,他强行忍住这种可怕的冲动。
——是,孔明年幼,比神悦还小三岁,但他总会长大,况且民间有句话,女大三抱金砖。
他绝不能引狼入室!
可这爱才之心又有点止不住。
吕布灵机一动,“孔明可曾定亲?”
诸葛亮在外游学,时常听到这种问题,早有了经验,不卑不亢地答道,“尚未。幼时家祖卜得一卦,孔明宜晚婚。”
吕布:“晚婚?多晚?”
诸葛亮不防他问得这么细,顿了顿,道,“约莫二十以上。”
吕布放了心,假意笑道,“原有一桩好亲事要说予你,但你若二十多才成亲,只怕人家等不得。”
等孔明二十多,神悦也不小了。
他不信自己到那时还未能如愿。
诸葛亮俊脸微红,“多谢大将军美意,不敢耽误女郎君花期。”
他再少年老成,也才十二岁,在这么多人面前讨论婚事,自然有些不好意思。
一旁刘备却动了念,关切地道,“若是双方有意,可以先定亲,成亲晚些也无妨。”
也不知为何,他与孔明虽然相识不久,却一见如故,心生亲近,视如自家子侄,很想好生照料。
吕布人品怎样暂且不说,如今贵为大将军,来往皆是公卿世族,托他做媒的,身份定然也不低。
有这样一门好亲,于孔明极有益处。
转头问吕布,“大将军,不知是何家女郎?”
吕布:“......不妥,那家急着嫁女呢。”
这大耳儿果真可厌。
有你什么事?
跳出来做甚?
孔明又不是你儿子!
刘备遗憾地道,“是么?那只能作罢!”
孔明若是再大几岁就好了。
张祯不知吕布何时有了做媒的爱好,在一旁笑道,“刘将军莫急,孔明自有天定好姻缘。”
她记得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乃是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虽相貌普通,却满腹才学,与诸葛亮两情相悦,琴瑟和鸣。
黄家也极有背景,刘表的继室蔡夫人,是黄月英的姨母。
刘表的心腹蔡瑁,则是黄月英的舅舅。
三国其实是个圈,不少人沾亲带故。
吕布睨她,“你又知道了?”
张祯一笑,“大将军,贫道知道的事儿多着呢。”
刘备却觉得她是在安慰自己,拱手道,“多谢浮云道长。”
张祯:“刘将军客气。”
环视四周,觉得气氛合适,便笑道,“听闻刘将军乃是宗亲?”
此言一出,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停止交谈,齐齐看向她。
他们此次进京,朝贺还是其次,主要是为了坐实刘备的宗亲身份。
但这种事,自己说就落于下乘,皇帝也未必信,最好有个中间人。
这中间人还得有一定的份量。
他们与京中官员不熟,正不知走谁的门路。
吕布若肯帮这个忙,再好不过。
刘备微微一惊,放下木箸,有些激动地道,“原是中山靖王之后。”
张祯:“可有家谱?”
刘备:“有!”
张祯转向吕布,眉眼带笑,“常听陛下感叹自身孤零,也无个叔伯依靠,大将军何不成人之美?”
吕布心说又给我找事儿。
但,刘备这一干人,除了刘备本人,其他几个,他都看得甚为顺眼,极想揽入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