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深帐暖(1021)

作者:十三幺 阅读记录

对于大祭司的洞察力,风澹渊倒也不意外,他亦直言:“当年天虞和女娃在王都之地留下了什么?”

大祭司直直看着风澹渊。

好一会儿,他才道:“年轻人,为何有此一问?”

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白夔神柱

风澹渊思忖了片刻,抬起了手,“沧海录”自他掌心涌出,如千万根藤蔓,缠绕了大殿里的四根柱子。

暗沉的柱子出现细纹,随后迅速皲裂。

一片片的碎石自柱身剥落,化作细细粉末,飘散于空中。

当外面的碎石被剥去,便露出了白夔骨。

风澹渊收回“沧海录”,行至东边的骨柱下,伸手抚了上去,有隐隐的神力渗入掌中,他心中泛起一阵怅然之意。

北疆王已看愣了:“这、这是——”

“白夔,当年九黎首领蚩尤收服的妖兽,后来跟随天虞和女娃南征北战。它们身死之后,躯化神柱,继续守护九黎和精卫族人。”

四位祭司跪在白夔骨前,结祭司印,以表尊敬之意。

大祭司震惊地看着风澹渊:“你是——”

“沧海录”,方才他使的是“沧海录”啊!

大祭司缓缓行至风澹渊面前,郑重行了一个祭司礼:“尧光见过女娃大人!”

风澹渊伸手虚扶:“祭司大人,我是风澹渊。”

大祭司知他的意思,这是崭新的一世,他有崭新的人生,可他还是坚持:“女娃大人,您方才问题的答案,便在于此。”

大祭司仰望白夔柱,缓缓道:“当年天虞大人和女娃大人,带族人一路北行。苦寒之地,渺无人烟,族人辗转许多地方,终于找到一块土壤肥沃之处,安定下来。”

“这个地方,便是如今的北疆王都一带。女娃大人带族人开荒种粮,天虞大人率白夔相助。后来,白夔身死,天虞大人以巫神之力,将之化为神柱,护佑此处平安。”

风澹渊沉默片许,问道:“天虞留下的,只有白夔骨吗?”

他方才已用“沧海录”查探过,白夔骨的确有残留的神力,但极其微弱,与他在云国皇宫北山时感受到的有天壤之别,远不足以阻拦赤水族的入侵。

应该还有别的留下。

果不其然,大祭司点了头:“天虞大人离世前,的确给王都之地留了一道结界,神柱乃是连接的脐带。”

北疆王越听越迷糊,风澹渊也不明所以,他和魏紫关于上古时期的记忆,都是残缺的,而大祭司尧光说的这些并不在碎裂的记忆里:“还请大祭司解疑。”

大祭司轻叹一声,说道:“此事若要细说,得从盘古大神时期说起,那时候天地分离,天朗气清,大神之力遍布山川大河,这才生出神、魔、巫来。杀戮,战乱,瘟疫,疾病……人间浊气渐长,不断吞噬神力、魔力和巫力。”

“天虞大人很清楚,若是直接将巫神之力布在王都之地,用不了多久,这里的浊气便会将他的巫神之力吞噬干净。所以,他才想了个法子,以白夔骨为脐带,将神力源源不断地输送于此,护佑北疆千年万年。”

“也正是如此,这么多年来,北疆乱过,分裂过,但王都之地,一直都未曾沦陷过。”

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爹爹太不懂事了

风澹渊不由问道:“天虞将巫神之力布在何处?”

大祭司摇头:“这倒不知。神殿里的每一任祭司,谨遵天虞大人嘱托,护神柱,护神庙,护王都,护北疆。至于巫神之力的源头在何处,天虞大人未曾提及,我们也无从知晓。不过——”

微微一顿,大祭司继续道:“神柱不倒,巫神之力便还在,想来天虞大人将其布在一处浊气不浓之地。”

听闻此言,风澹渊心念一动,脑中不由闪出那个奇怪的梦境来:白发苍苍的天虞,与白夔站在发鸠山顶。

难道是——发鸠山顶?

如大祭司所言,人间的浊气会吞噬巫神之力。

天虞用巫神之力凝结女娃魂魄,布下重生结界,开启重生之法。

天虞并不知道要过多少年,女娃的魂魄才会凝结完整,所以他一定会想尽办法维持巫神之力不散!

既然他选了发鸠山作为凝结女娃魂魄之处,那是否意味着:那里,也是他强大巫神之力的安置之处?

不仅只是如此。

岁月荏苒,再强大的巫神之力也会散的,就像天虞留下的权杖、骨笛;要确保巫神之力经久不散,定然还有一样神器做载体。

比如,像轩辕剑、鸿鸣刀那样的神兵。

会不会是——

风澹渊双目骤然一亮,随即道:“多谢大祭司,告辞。”

大祭司向风澹渊行了一个祭司礼,目送后者大步行出神庙。

北疆王一怔,这都问清楚了?怎么他一点都不清楚呢?

算了,风澹渊清楚就行。

跟大祭司道了别后,他紧跟风澹渊而去。

*

行出神庙,风澹渊原本是打算直接去一趟发鸠山,可隐隐又想到了些别的事,便又折回了北疆王宫。

小世子正一个个地向人打听:“我爹爹去哪里了?你知道吗?”

问了一圈,只得到一个回复:好像是跟北疆王出去。

小世子立刻换了个问题:“那北疆王去哪里了?”

侍卫们摇头,心里默默想:这跟前面不是一个问题吗?

小世子很着急:“苏念啊,爹爹受了伤,他怎么能乱跑呢?太不懂事了,回头找到他,我一定要好好批评教育他。”

要被批评教育的宸王出现了,还没等小世子开口,他就一把抱起孩子:“小羽,跟我走一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