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帐暖(1238)
凉意浸润了夏日的胃,也无端在心上抽长出丝丝缕缕的甜。
“明日早上跟乡长对完户籍,我就回县衙了。你呢,桥的进展如何?”
“已经写了折子送去工部,工部同意的话,便会拨款建桥。”
原本他的任务是修通桥,可实地查勘后,才发觉修桥的意义不大:一来通桥实在太破旧,二来通桥设计上本就有问题,一旦发生洪灾,泷水水位没过桥面,一定会塌。
他和周骥商量了一下,决定改“修桥”为“建一座新桥”。
这些日子便是在寻找建桥的最佳位置,琢磨桥如何设计。
“想好要造一座什么样的桥了?”
余成岁点头:“造一座拱桥。当初造‘通桥’,目的只在于通路,所以造的是简单的梁桥。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比如承重力不大,桥面容易塌,桥的支架太多,船只不便通行等,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建拱桥更合适。”
“可是,拱桥用料多、造价高吧?”
南茉很顺其自然地接了话,倒让余成岁微微挑了眉:“你懂拱桥?那日课堂上的题,原来你是会答的。”
第二千二百三十四章 大雨-魏紫风澹渊
南茉眨了下眼睛,想起先前她被罚抄书,便是答不出“为何江南之地多‘拱桥’,再往南行多‘廊桥’”的问题。
“课堂上不会,被你罚抄书之后就会了呀!”
她颇为无语看了一眼余成岁,开始背书:“江南多河流,拱桥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既有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南方‘廊桥’,优点则是‘一桥多用’。南方雨多日照强,在桥上修建廊屋,不仅方便行人躲避风雨日照和歇息,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对吧?”
余成岁满意地点头:“孺子可教也。”
“我前一晚上看书看太晚了,实在太困才不小心打了下瞌睡,又不是故意不好好听课的!”南茉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了两句,随后又回到原题,“新建一座桥,本就得费一大笔钱;还改造拱桥,造价更高,工部尚书会批吗?”
这点余成岁还是有把握的:“我修改了拱桥的设计,把用料和造价压到比造梁桥还低,尚书大人会批的。”
“咦,怎么做到的?”
“首先,采用了敞肩圆弧拱,两个拱肩部分各建两个对称的小拱,伏在主拱的肩上,如此符合结构力学原理,既增加排水面积,又节省石料;其次采取单孔长跨形式,河心不立桥墩,圆弧拱形式,降低石拱高度……”
余成岁跟以往上课一样,把新桥的设计仔仔细细讲给南茉听。
南茉很认真,一边听,还能一边问问题。
月亮越爬越高,葡萄架边的两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学术问题,都没留意时间。
南茉先察觉的,因为她又饿了。
余成岁把葡萄推给她:“填填肚子。”
南茉苦着脸摇头:“水果越吃越饿,我想吃饭吃面条。”
余成岁略一犹豫,起身进了厨房,迅速给南茉做了一碗阳春面。
“谢谢余夫子!”南茉不客气地吃了一大口,举起了大拇指,“好吃!”
看她笑靥灿灿,余成岁面上也浮起了浅浅的笑。
计划赶不上变化。
天还没亮便下起了雨,原本以为是一场普通的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谁知却越下越大,天地之间暗沉沉一片,只剩厚厚的雨帘。
乡长皱着一张脸,忧心忡忡:“前些年发大水,也是下这样的雨……”
余成岁则道:“今日雨量会非常大,安全起见,让地势低的百姓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另外组织乡里的青壮力装沙袋,加固堤坝,做好防洪准备。”
乡长也是这么想的,连连点头:“贵人说得极是。”
南茉自告奋勇:“我去帮忙转移乡民!”
“不成!南小姐,趁这雨势还未到最大,我们赶紧按计划回县里吧。”陈亮可不敢让右相的女儿以身犯险。
第二千二百三十五章 洪水-魏紫风澹渊
“不是我一个人,陈大哥你跟我一起。”
南茉用无比信任的目光注视着陈亮:“这几日我们走遍黄石乡,熟悉了乡里的路和乡里的人,我们能帮上忙的。”
看着她坚定的目光,陈亮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他见过不少达官贵人,“明哲保身”是这些人一贯的宗旨——即便曾有人英勇无畏,最后也定会随波逐流。
南茉这样的坚定与坚持,于他而言,既陌生,却又熟悉——年少时的他也曾如她这般,可早早就被生活抹平了棱角。
南茉朝陈亮点点头,又对乡长道:“南边地势低,那把南边的乡亲转移到北边,可好?”
乡长并不清楚南茉的身份,觉得转移乡民不会出什么危险,一口应下:“好好好,我找几位乡贤与你一起去。”
余成岁看着南茉:“一切小心。”又对乡长说,“我与周骥一起去加固堤坝。”
“小心。”南茉亦向他点了点头。
雨越下越大,当南茉和陈亮带着村尾的李、杨两家人离开的时候,泷水已经溢出了河道。
大雨中,她看到一道熟悉的修长身影。
余成岁也同村里的青壮年推着沙袋来巩固堤坝了。
杨晨见此,将背上的祖父托付给陈亮,也加入到了巩固堤坝的男子队伍里。
南茉深深地看了余成岁他们一眼,毅然带队往北而行。
等赶到栓子家时,积水已经到她的小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