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帐暖(734)
魏琅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风澹渊反问:“你不知道吗?”
魏琅:“……”
这个问题他就不该问,一个外来的质子都比他清楚大雍兵力,他简直自取其辱。
所幸风澹渊也没揪着这事,而是继续方才的话:“这两日我与霖泽排过兵力了,调兵令已出,六万将士最快这两日便能抵达。”
魏紫古怪地看了他一眼:昨日她去给霖泽复诊时,两人还大眼瞪小眼呢,什么时候谈妥的?
“我借用了下霖泽的印章。”风澹渊轻飘飘地回了她的眼神。
魏紫:“……”好吧,过程不重要。
魏琅:“……”借?成吧,华夏文字博大精深。
“那粮草之事怎么解决?”魏紫又抛出一个难点。
若换其他时候,粮草还能就地解决,如今大水冲垮村舍良田,摆在面前、首当其冲的便是吃饭问题。
“找豫王借。”提起这事,风澹渊就有些气:昨日为借粮这事,霖泽还跟他翻脸。
翻什么翻啊!如今这局面谁造成的,管杀不管埋吗?让借个粮竟然翻脸!
还有脸翻!
“豫王哪来的粮?”魏琅憨憨地问。
风澹渊看了他一眼,这个问题都还要问?
魏琅一愣,这个眼神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有问题吗?
“豫王执掌二十万军队,要是连粮草都搞不到,那他也别混了。”风澹渊淡淡回。
“他从哪里搞粮?”靠朝廷吗?魏琅还未完全反应过来。
“办法多的是。”风澹渊勾了勾唇角。
“你怎么知道的?”
“经验之谈。”风澹渊毕竟也曾是八十万大军的主帅啊,军队要不能自力更生,哪还有力气上战场?
魏琅:“……”
回了等于没回,真是问了个寂寞。
“豫王愿意借粮吗?”魏紫一看气氛不对,赶紧拉回正题。
“霖泽解决。”风澹渊回。
魏琅张了张嘴,又立刻把嘴给闭上了。
沉默是金,“为什么都是右相解决”这种事他就不问了,反正有人解决就成。
“他同意了吗?”魏紫觉得这事怕没那么容易。
“算是同意了。”
“算是?”魏紫蹙眉。
“同意了。”风澹渊立刻把不确定的词去掉。
魏紫:“……”成吧。
“需要我做什么?”
魏琅觉得自己好歹在结盟书上按了手印,总不能只做个旁观者吧?
既然右相包办了人手、粮草之事,那剩下的活他总有能做的,毕竟,他也是官员考评年年得“优”的栋梁之才。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大禹治水的秘密
“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风澹渊略一思忖,回道。
魏琅愕然睁大了眼:什么?
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这是当年大禹治水之法。
远古时期,洛河与伊河因受阻形成一片大的汪洋。大禹首先疏通了洛河,后凿开龙门山,使伊河之水畅通无阻,两河汇合之后,一起注入黄河,此处水患问题得以解决。
因伊河从龙门山穿过,将其分为东、西两山,两山就像大门的两边,故而这里被称为“伊阙”。
这便是“凿龙门、辟伊阙”。
至于“疏九河”,则指大禹顺水势,将太史、复釜、胡苏、徒骇、钩盘、鬲津、马颊、简、洁等九河干道加深加宽,使九河不至为患,百姓安居乐业。
这三个法子听起来没什么,但有一个前提:都是大禹带着上古神兽应龙所为。
单靠人力,别的不说,单是坚硬无比的龙门山就凿不动。
魏琅直直盯着风澹渊,这话几个意思啊?
注意道魏琅的目光,风澹渊想了想:“凿山、通河、筑堤坝这些事,魏大人乃这方面的能手,届时交由魏大人统筹。”
魏琅点了点头:“嗯。”
好好说话不行吗?这么一解释,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挺好?
咳咳,他才不承认是“魏大人乃这方面的能手”这句话说动了他。
风澹渊又取了地图出来,依着如今堤坝被毁的情况,规划如何将黄河水排出去。
不得不说,在工程之事上,魏琅堪称“天才”,看法与见解相当独到。
风澹渊默默地收回了“魏紫二哥是个铁憨憨”的评价。
等拟完规划,已是两个时辰过去,魏琅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跑回自己住处用饭了。
至于为什么不就地解决伙食问题?
无他,他不想再被喂狗粮了。
*
魏紫和风澹渊用着饭,魏紫问了一个问题:“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这些是真的吗?”
“你是不是想问,如果是真的,那大禹怎么做到的?真是应龙帮的忙?”
魏紫点点头,跟她家王爷说话,真是省力气啊。
“我有一个猜测。”风澹渊放下了筷子,“鸿鸣刀威猛无比,是因为有刀灵赤丹,而赤丹是血统最纯正的白夔;那轩辕剑叱咤天下,难道仅仅是因为它噬魂吗?”
“你的意思是——”魏紫灵光一现,“轩辕剑里也有剑灵!”
风澹渊颔首:“我怀疑剑灵就是应龙。从那日封印鸿鸣刀看,若轩辕剑完整,威力应该远远大于鸿鸣刀。如果轩辕剑里有应龙之力,这便说得通了。”
“可那日你入轩辕剑,并没有发现应龙的踪影,而且在轩辕剑与鸿鸣刀鏖战时,应龙也没有现身……”魏紫思考着这个假设成立的线索。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好好吃饭,多长点肉
“你别忘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