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帐暖(884)
“我也不认为我一定能做成,但总归要一试。富贵险中求,权势又何尝不是?”南溟一笑,定定看着风澹渊:“王爷,你我合作如何?”
风澹渊剑眉一挑。
南溟继续道:“既然你探过我的底了,自然也清楚西北那边之事。你是名扬九州的战神,但平天下不仅仅是统一天下,更是长治久安。我方才所言,也是你心之所向。既然殊途同归,那我们何不一起合作?我得到我要的权势,你看到一个四海升平、河清海晏的九州,岂不两全其美?”
风澹渊嗤笑一声:“状元郎果真好口才,这绕着绕着就把本王给绕进去了。你怎么就有把握本王会同意?”
南溟倒谦虚了:“我没有把握,一切全看王爷。但正如方才所言,我同王爷坦言,也许会成,不试,一定不成。”
“这话倒有理。”风澹渊点了点头,又似不经意地问:“云国宣州、庆州、武州的官员,有多少是你的人?”
这个问题让南溟沉默了片刻。
“很难回答?”风澹渊心里有了几分笃定,看来不少啊。
“如果问是不是我的人,那我只能回‘不是’,我只掌握了漠城的势力;但我多少与西北那边的官府有些关系,他们不是我的人,我们各取所需。”南溟倒也坦白。
“风霁。”风澹渊喊了一声。
待风霁进来后,他吩咐道:“去书房,把抽屉里的两个册子取来。”
“是。”
风霁很快便将东西取来了,风澹渊示意把册子递给南溟。
风霁照做后,立刻退下。
“看完告诉我原因。”风澹渊喝起了茶。
两本册子都不厚,南溟很快都翻完了,里面的问题自然也看懂了:地方的交税户籍数,逐年递减;可上报给朝廷户部的交税数,却一直是总户籍数的九成左右,并未减少。
也就是说:地方实际的税收,是少于交给朝廷的;地方税收少了,原因只有一个,人口少了,可在户部的人口统计里,并没有少。
矛盾,又矛盾得很诡异。
毕竟,地方私吞税粮,这是正常的;可地方少了那么多人,少受了那么多税,这些年却一直默默补齐,的确不合常理。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金矿之事
相比这个问题,南溟更不明白的是,风澹渊让他看两本册子的缘由。
不过,结合风澹渊前面的问题“云国边疆几州的官员,有多少是你的人”,南溟也很快反应过来:风澹渊怀疑,这桩事与他有关——甚至说,就是他动的手脚。
这也不能怪风澹渊,说句公道话,连他都要这么认为了:阴险狡诈的漠城之主,暗中和边疆官员勾结,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沉思许久,南溟才道:“边疆数州人口失踪之事,我也是刚看了这两本册子才得知。不过,要说没有蛛丝马迹,那也不尽然。”
“漠城乃三教九流混杂之地,还未同云国一样,建立完整的户籍制度,故而我也只大致清楚漠城的人口数。但这几年,入漠城之人的确比前些年多些。”
“据我所知,这些人里,一大半是途径,也就是说,他们很快便离开了漠城;还有一部分,则是去开采了金矿和铁矿。”
风澹渊眉目一沉;“金矿和铁矿?”
南溟也是一怔:槽,原来他不知道这事!
风澹渊目光如炬。
南溟开了这个口,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前些年,北疆发现了金矿,而横亘漠城的流云山,便是那座金矿山的支脉,我们找寻了下,竟也发现了金矿和铁矿。挖矿需要人手,我便从边疆买了些青壮年。”
风澹渊声音冰冷:“那些金矿和铁矿,是有人指点你们找到的吧?如果我没猜错,那人叫‘虞曼珠’,是个女人。”
南溟心中一惊,他有些吃不准风澹渊到底知不知道金矿和铁矿之事了。
“回答,是不是!”风澹渊厉声道。
南溟的神色亦瞬间凌厉——但也只是瞬间,下一刻便消失殆尽。
他今日来,不是来宸王府找死的。
风澹渊要他交代,他一定会好好交代——能说的,说,不能说的,那便不说。
“是。”南溟回,虞曼珠之事,属于“能说”。
“竟然能在本王眼皮子底下瞒住金山铁矿,南溟,你果真好手段。”风澹渊冷笑。
南溟不卑不亢:“我手上的筹码不多,尤其缺钱,这些金子既然是在漠城发现的,我必然得好好珍惜。”
“那些挖矿的人,真是你买过去的?”
“一个人二两黄金,挖矿十年。一两黄金等于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按当地物价,已够四口之家十年开销。我自认公平合理,这事我同边疆几州官员打过招呼。”
风澹渊明白了,长河县县衙里的那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若南溟说的是真的,这桩生意倒真不算坑。
只是,就跟救灾物资似的,朝廷拨的,与百姓实际拿到的,相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这二两黄金,大概率那些百姓是拿不到。
入的都是官员的口袋。
但对于南溟来说,他要的是人手,也出了钱,过程如何,他不会关注过多。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演技精湛
谁知,南溟却说:“你是不是怀疑,这些钱大都入了官员的口袋?并非如此。挖矿的人手,是我亲信挑的,确保找的人能做事,钱自然也是交到那户人家的手里。至于为何还要走官府那道,理由你也能理解,我既做这生意,自然要给当地父母官面子。”
风澹渊面露诧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