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142)
往灯架表面蒙上丝绢,能挡住气流,提高温度,使灯火更加稳定。
再在灯架外面加套一个大圈,减缓震动,挂饰彩带铃铛,便成了驱邪祈福的滚灯。
接连几日,貍奴馆的一众人人猫猫都忙碌起来。
滚灯越做越多,挂在檐角,摆在大堂,引来客人的热议。
团团和豆豆,一只吼彩霞,一只滚地锦,总是追着滚灯满堂跑,跑不累似的。
滚灯里的一点烛火也蹦蹦跳跳的,欢实地陪着猫儿玩耍。
曲莲蹲在木轨前,把滚灯从左边拨弄到右边,反复演示。
香圆还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为每只滚灯画上不同花纹。
人们喜出望外,争相预订。
——“貍奴馆有卖给猫儿玩的滚灯,大家快去瞧瞧。”
——“那日不过随口说的,没想到许馆主真肯用心。”
——“此物给猫儿当年礼岂不正好?!”
小窗门口排起长队。
是夜,馆里忙得不行,许念亲自站窗口为客人挑选灯。
家里有大猫,就用大号的。
如果是小奶猫,就用小号的。
猫儿比较文静,还能选择半镂空半蒙绢的款式,琳珑剔透格外美观。
如果猫儿很好动,按就得用吊灯,防止磨损过快。
彩灯照窗前,映得人人满面红光
欢声笑语穿透夜空,让冬日愈发温馨。
许念正在为甘泉坊的几位老邻居拿彩带,突然听到一个久违的声音。
——“许馆主,这滚灯怎么卖?”
许念的手顿住,猛然抬头。
——“大哥。”
——“文若,还好吗?”
许放的身姿如青松,着一袭翠绿长袍,面容透出平和的书卷气,神韵独超。
兄弟二人对视。
分别冲淡了昔年的矛盾,让思念渐浓。
“我挺好的。”许念探身抱起曲莲,兜进怀里,微笑道,“家里呢,还好吗。”
“好是好。”许放提起一盏滚灯,拨了拨,看着灯在风中旋转,“只可惜缺了一人。”
许念的眼眶泛红,倔强道:“父亲愿意原谅我吗?”
许放道:“你愿意回家见他吗?”
许念道:“除非他愿意接受……”
许放道:“什么?”
许念摸了摸曲莲的尾巴,定然道:“我与宋会英已经结为连理的事实。”
许放放下灯,长叹一口气。
曲莲招手:“喵O(∩_∩)O~”
这一声柔软的猫叫让兄弟二人暂且搁下了家愁。
许放道:“既然你自力更生,我不做评价,只是想替父亲考你一题。”
许念道:“大哥请讲。”
许放道:“官家欲与金国议和,朝中暗流涌动,局势越来越难看清,忠君报国之士皆上策论进谏,而有些人却在这里养猫卖灯,这,难道就是你坚守的道吗?”
“大哥啊。”许念抬起头,看向檐角的彩灯,从容笑道,“人寿虽有尽时,救国却无定法。所依凭者,惟胸中灯烛一点,旋转飞覆,展转相环,而灯不倾灭。”
许放听说此言,为其触动,别过许念,带了一盏灯往许家去。
御街两岸灯火旖旎。
店铺挂出灯笼,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不仅照亮街面,也照亮人心。
许念望着大哥远去的背影,忽地想起另一件事。
——“会英,过两日咱们去一趟长桥,我曾答应沈兄替他寻找小妹的下落。”
石虎(上)
离开东京之前, 许念曾经去本草居看过一个人,还把自家的驴子和板车也送给了那个人。
那人为城中军民提供药材,坚持留下,只在临别时交代一件事一一待到临安, 若得空, 便替他去看一看三年前远嫁的小妹过得如何。
许念才见过自己的兄长, 说不清怎样的滋味, 既想相见,又怕多说几句便产生分歧。
他不知道和许放同样为人兄长的沈珀与其小妹的关系如何,兄妹之间又为何突然失去音讯, 对于平民百姓之家而言,远嫁不是常事,或许因为战乱被阻隔,或许, 还有别的原因。
许年挑选了一盏滚灯提在手中, 让曲莲跟着自己, 按沈珀交代的地址,往长桥去。
长桥在钱湖门外, 西湖南畔。
曲莲跑在许念身边, 时不时拨转滚灯, 似乎也嗅出了人的心思。
——“文若。”
许念道:“恩?”
曲莲道:“你若是为难, 大可不必与家里人说清, 其实我并不介意一辈子以猫的身份陪着你,毕竟人与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即使是父子兄弟, 也难完全一致。”
许念缓下脚步:“你又知道我在想什么了。”
曲莲:“真的,我不觉得委屈。”
许念笑了笑, 把灯提起来:“你是世外之猫,可我是凡尘中人,不去想那些了,咱们先把沈兄交待的事情办好。”
一人一猫来到桥头,顺着小道来到一个依山的小村落。
这里距离貍奴馆并不算远,都在吴山的脚下,只因为山路不通,所以只能绕道。
林间突然有个小东西窜过,叶子摇动。
曲莲:“有猫。”
许念看了看:“不是灵愿,应该是山里的野猫。”
曲莲凝视草丛许久,回头追上许念。
村落约有三十多户人家,大多是猎户,小部分种稻子,还有几户渔民。
他们进村的时候,所遇到的人并不多。
村里的男丁大多去城里买卖农货了,只剩妇孺在家。
一位老妪坐在村头串鱼干。
许念问道:“阿婆,我打听一户人家,家主叫张行云,娶了一位娘子姓沈,是从东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