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156)
还有一种用鹿肉做的饼, 把莳萝、薄荷捣碎加入其中, 被称为——醉猫三饼。
鸳鸯、香圆、小灰、三花带着猫儿们上座。
在林都头再三劝说之下, 芹娘终于把小灵均叼了出来。
小灵均夹在父母中间,左边闻一闻, 右边舔一舔, 扑捉从碗里飞溅出来的碎末。
许念端起酒盏, 清了清嗓子, 笑道:“这第一杯酒, 我们举杯共饮吧。”
他想到去岁的除夕,城中物资匮乏,他和曲莲一人一猫只能靠街坊邻居的接济才勉强算过了一个年, 那时他还不知道曲莲这小家伙就是宋尧,也还没有遇到小石头。
而今在临安, 日子渐渐安稳,人团圆,猫满堂。
他感到十分知足。
三个杯盏碰在一起。
琼浆照人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宋尧看着许念,眼中满是柔情,念出一首家喻户晓的诗词,“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许念道:“现在想来,铁冠道人真是参透了人世情理,宦海浮沉,却始终活得洒脱豁达。”
饮完酒,说完话,釜中的清水也已沸腾,冒出滚滚白气。
大家开始涮肉。
到这一步也就是寻常家里的吃法了,不讲什么菜系,爱吃什么就涮什么,自由欢快。
小石头并不客气,伸出筷子夹出一片羊肉:“我来给你们做个汤底。”
许念从前喜欢鹿肉,离开家之后受条件限制,吃得少。
“你先吃着。”宋尧自然记得,于是一片一片地把鹿肉涮好,夹进许念的碗里,“你吃完一片,我就再给你涮一片,不影响你吃别的。”
刚烫好的肉片沾上酱油,入口弹牙而鲜香。
许念觉得烫嘴,但又停不下来。
宋尧就在旁边不停帮忙涮肉,享受着投喂爱人的愉悦。
他看到许念吃得尽兴,感觉自己好像也正在吃,颇有滋味,另一方面,他在开饭前已经偷了几碗鸡汤喝,肚子饱饱的,到现在口中还有余香。
那鸡汤是许念花了半天时间熬煮的。
汤里的馎饦也是许念亲手擀出来的,两头翘,中间凹,活似一只只小蝴蝶,又好看又好吃。
盘子里的肉逐渐见底。
釜中的汤汁泛起奶白色,飘出一股浓郁的肉香。
许念用勺子撇去浮沫,露出清清的汤底。
宋尧把萝卜、芹菜、莲藕、丝瓜等下入汤中。
有了蔬菜的颜色,汤底变得鲜艳。
许念道:“会英,你也吃呀。”
宋尧道:“好,你把那盆馎饦留给我,我看你和小石头也都只吃一碗就不吃了,明明很好吃。”
许念微笑:“我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形状,你知道为什么吗?”
宋尧道:“你说说看。”
许念道:“《清异录》中说,猫与蝶同时出现,乃是‘耄耋’也,所以它象征长寿安康。”
宋尧道:“哈哈,真好笑。”
许念:“……”
肉的油腻被蔬菜冲淡。
许念与宋尧说起年后的安排。
正月里,他们要去花市参加行会,与另外几家貍奴馆的主人见个面,也顺便向陆三生了解城中正在修建的另外几家场馆的情况,看是否需要帮忙。
宋尧听得并不很用心,只要许念说的,都觉得好。
“文若,你想做什么我都陪着你。”宋尧握住许念的手,摸了摸,笑道,“我只想一件事,你定要答应。”
许念道:“嗯,什么事?”
宋尧道:“正月初一,我想与你同去灵隐寺求签,选个好日子。”
许念放下筷子,扬起唇角,点了点头。
夜渐迟,春将至。
从门口望去,市河两畔热闹了起来。
傩舞人戴着假面跑过御街,一身身彩色衣裳鲜艳夺目,金枪龙旗迎风飘扬。
龙头、龙尾以及弧形的龙身连成一幅画,龙头威武雄壮,龙眼炯炯有神,龙尾灵活摆动,而龙身则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穿梭在人群中。
——“新春到!”
孩子们拍打着小手,跟随傩舞人跑。
烟花放。
左右人家挂起了爆竹,见貍奴馆也大开着门户,笑与许念和宋尧打招呼。
——“许馆主和伙计们都好哇,一起看我们放爆竹。”
“好。”许念回道,“愿君岁岁皆如意。”
砰!砰砰砰!
爆竹的闪光照在人面上,一亮一暗。
就在许念还觉得岁月静好的时候,突然听得身侧传来喵喵乱叫……
——“喵嗷!!!”
一些猫没听过烟花爆竹的声音,吓得炸毛乱窜,有的钻到桌下,有的打翻食碗,有的满堂转圈跑,有的顺着架子冲到房梁上,抖落一片雪花般的毛发。
许念道:“怎么办怎么办?”
宋尧道:“我来处理。”
许念道:“告诉它们这是过年,过年就是这样的。”
宋尧笑了笑,抬手一挥,在窗前的摊子布置了一张结界。
结界是半透明的,流转着五彩的光华,像一个泡泡。
鸳鸯啾咪钻进去,发现里面居然没有一点声音,既暖和又能看夜景,连忙回头叫唤大家。
——“快来,这是好地方。”
——“我来看看。”
——“我也来。”
——“瞅什么呢?”
团团咋咋呼呼的,豆豆蹦蹦跳跳的,一只随一只也跟了进去。
一只,两只,三只……
结界的边缘随着猫儿数量增多而不断地向外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