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41)
人们品味着此间情意,感慨颇多。
“大难当前唯有同舟共济,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话虽这么说……”陆大郎走上前道。
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许念觉得眼眶热热的。
陆大郎接着举手倡议:“……小祥兽的爪印我们还是要盖的!大家跟我上!”
许念直起身:“?”
曲莲:“嗷嗷嗷嗷嗷嗷~”
人们一哄而上,把曲莲簇拥在正中间。
桃符拼成了一条道路让猫爪子踩过。
曲莲就像一片小叶子在人浪之间翻滚起伏。
它飘起来。
“ToT~~~”
“#—_—”
它沉下去。
“(〃\'▽'\〃)”
它又飘起来。
“(>^w^<)”
一会儿是尾巴露出来。
一会儿是耳朵尖尖。
人们围拥着看热闹,欢笑不止。
雪水从屋檐滴落。
石板路汇成涓涓细流。
一直等到这些求印祈福的狂徒把心中的爱意全发泄出来,才把曲莲还给许念。
“过年好,过年好。”许念接回曲莲,微笑与大家道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后半天,曲莲趴在廊下,除了舔毛再没干过别的。
许念开始打扫屋子。
他知道猫儿爱干净,只是没想到才刚打扫完,转头看到走廊上又落了一堆猫毛。
啪,扫帚戳在地上。
——“喵嗷!”
曲莲吓得原地起跳,砰地又撞到廊柱上,呜呜地抱着头窝成团。
“哎呀,忘记你怕这家伙了。”许念连忙把扫帚收到身后,温柔地讲道理,“我收拾屋子,你收拾身子,可是你看你这一通收拾,我就白收拾了。”
曲莲舔了舔爪子,似乎有点不好意思。
许念一笑,蹲身捡起猫毛:“也罢,我们就用这些来做有意思的事。”
夜里静谧。
雪花纷纷落下。
屋里点着一盏暖黄的灯。
人和猫的影子映在窗户上。
许念先用掉落的毛搓成团子,然后拿木针这里挑一下那里扎一下,渐渐把团子整理成形。
毛毡是从北方传到中原的手工艺,因其质地细腻又保暖,百年间流传开来,成为家家户户过冬最常见的用品。
一般毛针以羊绒作为材料,而许念手里的这个略有不同——他就地取材,直接薅曲莲的毛。
曲莲:“=_=”
“我做的保证你喜欢。”许念边说边笑,顺手又在猫背上拔出一小撮毛,“不仅长得像你,还带着你的气味。”
曲莲揣着手手。
木针在毛毡之间进进出出。
唦,唦,唦。
不多时,一只和它长得很像的小白猫诞生在许念的巧手之下。
曲莲歪着脑袋,凑过去闻了闻。
许念深情道:“咱们就叫它小小白,好不好?”
曲莲:“喵~”
*
小小白的到来给这间屋子添了一分热闹。
许念发现曲莲很喜欢这只毛毡玩偶。
睡觉的时候,曲莲会把小小白放在枕边。
吃饭的时候,哪怕碗里没有吃食,曲莲也会把小小白叼到碗前。
他在写书的时候,小小白更是从未离开过视线。
怎么回事呢?
许念哭笑不得,看来曲莲是把小小白当做他们收养的宠物了。
除夕到来。
街巷中响起零零星星的爆竹声,虽然大部分人家都已经搬走,余下的人们还是帮忙把积雪清扫干净,露出光滑的石板路。
许念忙活一天,总算把自家的方桌摆得满满当当的。
屠苏酒是沈珀留下的;无根草焯水后一部分凉拌一部分炒腊肉,剩下的放进面片汤作为点缀,可谓是物尽其用了;主食是白面,面擀成短条,两头掐出两个角,煮好就成了猫耳朵的形状。
虽是简单的吃食,在精致的青瓷餐具的衬托之下反而显得清单素雅。
许念摆好三副碗筷。
一副是他的,一副是曲莲的,还有一副是宋尧的。
他自己用的青瓷刻花碗和宋尧的是一对,左手边的荷叶碗则是猫儿平时用的。
“好啦。”许念搓了搓手,拿起勺子,“我们趁热吃。”
曲莲喵地一声跳到了对面的椅子上。
可它不够高,即便蹲着也只能露出两个耳朵。
许念打好面汤放下:“诶,怎么自己的碗都不认了?那不是你的位置,趴到这边坐垫上来。”
他的视线被桌子挡住,只看见曲莲的耳朵转了一下。
许念:“啧。”
曲莲闻声往卧房跑去,过了一会儿又跑回来,口中叼着小小白。
许念道:“把它请来做什么?”
曲莲把小小白放在荷叶碗前,转过头满脸期待地看向许念。
许念道:“好,我知道你很喜欢它,可它也吃不了哇。”
曲莲:“喵O(∩_∩)O~”
喵完,一屁股稳稳当当地坐到宋尧的碗筷之前。
“你,唉算了算了……”许念张了张口,没有再说话,打完汤把酒也倒上。
虽然阖家团圆的格局被打乱,但他想宋尧在天之灵应该不会介意,也就放任曲莲胡闹了。
今夕注定是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他有事要问,也有重要的决定要说。
一桌酒菜腾腾冒着热气。
曲莲悠闲地晃动尾巴。
许念端起酒杯,清了清嗓子,敬对面道:“待来年天气转暖汴河解封,我便动身南迁,把这间貍奴馆开到临安去,让南方的人们相信香火不断希望犹存。”
曲莲的尾巴炸了一下毛,停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