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方舟上当长官(5)

作者: 二九莫以风 阅读记录

挣扎和惨叫声在实验室中回响,听着让人脊背发凉。

“滴滴——”

“滴滴滴滴——”

“滴滴滴滴滴滴————”

“——————————”

终于,在惨叫声、挣扎吐血声、和心跳仪的警报声都达到顶峰后,实验室终于归于平静,辐射仓自动喷出烟雾遮掩住里面血淋淋的惨状。

米勒有些愤怒地把手中的记录本往桌子上一摔,他深吸几口气,转过身羞愧得不敢直视阿克曼的眼睛:“抱歉阿克曼先生,新型药剂的研发还是失败了。”

现在整个方舟的危机迫在眉睫,如果自己还不能研究出新的药剂,不知道阿克曼先生会不会对自己失望。

“没关系”,肯特*阿克曼的声音倒是听不出什么情绪。

他轻轻拍拍米勒的肩,接着微微施压地按了下米勒肩膀上的伤口,对他笑了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相信你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对吧,米勒?”

米勒肩膀上的伤口微微渗出一丝血,他强忍着痛擦掉额间的冷汗,承诺:“是的先生,我一定会完成您给的所有任务。”

阿克曼点点头。

高跟鞋和地面撞击声由远及近,阿克曼眉心一动,认出了那是安的脚步。

“.......她来了”,阿克曼皱眉看向那个实验舱,“把这里都收拾干净,别让她看到这些。”

又是她!

米勒恨恨地盯着安来的地方看了几眼,无可奈何地按下一个按钮,里间实验室和辐射仓立马变得不可见了。

----

“刚刚暴走的人已经被关入了禁闭室,但他很痛苦”,才打开门,安就火冒三丈地直直走到米勒面前:“米勒,到底有没有办法可以逆转伊登科技对人体的伤害?”

“没有!这问题你一年前不是问过了吗?”米勒换下白大褂,不耐烦地瞪了安一眼。

“哦,都一年了还没有任何进展”,安不屑地嗤笑一声,“这就是你的实力吗?米勒博士。”

“你特么你敢再......!”

“够了!” 还没等米勒拍案而起,阿克曼的呵斥声就让还在吵架的两人不敢再继续造次,“一见面就吵架。”

阿克曼走到沙发的主位上坐下对米勒使了个眼色:“米勒,你不是说有事要商量吗?”

“开始吧。”

米勒不甘地又想偷瞪安两眼,但阿克曼先生就坐在他面前,那样直接又充满压迫地看着他,

米勒握紧拳头,转过身,拿出自己的设备将方舟的分布图投放到空中。

“这次叫大家来,是因为我们的防辐射系统出现了故障。”

米勒按下一个按钮,全息投影的最外层立刻开始闪现红光。

“如果继续保护方舟上的8个区域,我们最多只能再维持三个月。”

“按照现在辐射值的增长率,这三个月内,会有1/3的人乘客死于放射性疾病。”

“我没明白。”安敲敲桌面,毫不在意地打断米勒,“这个系统故障不能被修复吗?”

“可以。”米勒忍着气悄悄翻了个白眼,“但三个月太短了,我们没时间了。”

阿克曼:“那你现在的解决方案是.........?”

“后天之前,我们选定一个区域将他分离出去”,米勒将一个区域剥离方舟的投影,“如果只保护7个区域,方舟就能多坚持一个月。”

安坐不住了:“分离?!那住在那里的乘客呢!”

“.......有时候为了生存,牺牲是必然的。”阿克曼闭起眼睛揉揉眉心,但语气依旧冷漠。

“是的!”

米勒很兴奋,这是先生第一次在公开会议当面支持他的提案,对他们的关系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一大突破!

“不过先生您放心”,米勒调出伊登计划的名单,“除了我们.....三个管理者”,他略带愤恨地看着最顶端塞西莉娅的名字,“方舟上的所有人都在伊登计划里。”

“我已经消除了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欲望,不会在分离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阿克曼:“很好......”

“这什么鬼计划,我不同意!”安拍案起身,椅子和地面摩擦发出尖锐的声响,“阿克曼,我们完全可以让那个区域的乘客搬到其他地方,根本不需要......”

“不需要?!”米勒也拍案而起,“又来了!你总是因为心软而丧失正确的判断!5年前的伊登计划是,这次也是!”

“那是因为你的计划总是没有人性的。”安冷哼。

“那你觉得,什么叫做有人性?”

米勒最烦安这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了,所有人都在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就只有她,一天天还装模作样地为别人考虑。

“为了低级的欲望让乘客互相残杀叫有人性?”米勒冷哼。

“强行增加人口密度导致氧气和水资源供应短缺叫有人性?!”

他一步步逼近安。

“还是说,因为愚蠢而导致人类的灭亡,这就是你所谓的人性?!”

安被他逼得无路可退,却又倔犟地不肯屈服;

虽然身为守卫队首领的她倒也不怕这个身材纤细、一推就倒的科学怪人,但刚刚米勒对她的质问显然扰乱了她的心绪。

“康尼*米勒!”一直放任他们吵架的阿克曼在这时突然睁开眼睛,“坐下。”

安和米勒相互瞪视了对方一会,只得听令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沉默许久,安深吸一口气,转向阿克曼:“就算牺牲是必须的,你们准备放弃哪个区域?”

“据我所知,方舟上的所有区域都是目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了任何一个方舟都无法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