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祖宗她又凶又甜(939)

作者: 白桃姑姑 阅读记录

第815章 讨封

(4, 0);

上次她去九局总部看石祭坛,李道玄紧张得跟什么似的,还让她穿得像个大笨熊一样,才准许她进去看,结果也不让她碰。

说什么师父不准动。

现在他师父就在这里,她也正好问一问他。

紫阳尊者笑道:「道玄也是怕石祭坛里的煞气冲出来,伤害到旁人吧,当然老夫相信以白道友的实力,肯定不怕石祭坛的煞气。」

「那好,老夫准许了,下次你随便去看,只要不破坏老夫布下的法阵就好。」

白夭一言难尽的表情看着他。

紫阳尊者疑惑道:「白道友这样看着老夫干什么?」

「你布的那个什么法阵,时效性太短了,只剩下十年而已。」

被她这么一吐槽。

紫阳尊者那双浑浊的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就跟要吃人似的。

「那是老夫辛苦布下的法阵,至今已经镇压石祭坛数十年了!还能再撑十年,如此厉害的法阵,试问华国何人能做到?」

他话音刚落,就看见白夭看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戏谑。

紫阳尊者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不会吧不会吧……

这丫头灵力高强,不会连法咒也精通吧?

应该不会……

哪有人会这么全能呢,估计她也是略懂一二而已。

对符咒只懂个皮毛的人,来他面前叫嚣,换做别人,紫阳尊者早就一个大比兜抽上去了。

但如果是白夭的话,他只能说:「白道友,你知道那个石祭坛的煞气有多重么?一旦解封,方圆百里的活物都会被它影响,严重会吸魂夺魄!」

「老夫亲制的符阵,已经镇压它数十年了,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

白夭看老头据理力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怕他再激动下去,一不小心高血压犯了,笑了笑,「说的也是,老头你不愧是一代尊者,真是顶呱呱啊!」

紫阳尊者轻哼一声,脸色这才有所好转。

白夭忍着笑和他告别。

等她走远了,紫阳尊者这才反应过来她是在揶揄自己,「害!这丫头真是调皮,要不是目前国内无人可用,老夫也不会对你低声下气了,但愿你真能找到新龙脉……」

……

云顶明珠。

白夭回到家后,托苏誉做了一大盆乾锅牛蛙,端着就往湖边走。

来到云顶湖岸边。

她拿起大勺敲盆,发出哐哐哐的巨响。

「大长虫!出来乾饭了,有好吃的哦!」

片刻后,平静的湖面忽然水波荡漾。

只见一条巨大的白蛇从水底游上来,蛇头埋在水面下,两眼阴寒地盯着她,吐出人言,「你来干嘛?」

「请你吃饭啊。」白夭又敲了敲盆,一脸和善的笑意。

柳苍嗤之以鼻道:「算了吧,上次在你家吃饭,你家集体中毒,我可还没忘记呢。」

「别人中毒你又没有,再说这些是我亲眼盯着苏誉做的,绝对合你胃口。」白夭舀起一勺牛蛙给他看。

「谁说我爱吃这个?」柳苍也不出来,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的。

「你们大长虫不是都爱吃鸟类啊蛙类,还有老鼠这些?」白夭恍然,「所以你口味重一点,更喜欢耗子?那行,明天我让苏誉给你整一锅乾锅耗子。」

柳苍:「……」

他早八百年不吃耗子了好吧!

「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白夭笑眯眯道:「小伙纸,想不想走蛟成功化成龙呢?」

还找什么新龙脉嘛,这里不就有一个现成的还是活生生的新龙脉么。

柳苍阴冷地盯着她,然后笑了,是嗤笑的笑,「我知道你很厉害,但你有什么本事让我一跃成真龙?」

「你现在虽然还是蛇身,但你修炼这么多年,早就属于蛟蛇了,走蛟渡劫只是让你化蛟的名义更正式一点,当然也是化龙的必经之劫……」

白夭说着,顿了一下。

柳苍认真地听着她讲来着,看见她忽然停下,有些急不可耐地催促道:「你继续说啊,别卖关子。」

「你上岸,我头都低酸了。」

「……」

哗啦!

一声水响,柳苍从水中一跃而起,幻化成人形,乖乖地坐在她旁边。

白夭指了指大盆里的乾锅牛蛙,「吃吧,真的很好吃。」

柳苍其实早就想吃了,刚才在水里迟迟不出来那是因为他端着呢,不好意思出来,而且一张嘴口水就那个淌啊。

躲在水里嘛,有口水她也看不见。 (5,0);

现在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乾饭了。

柳苍抱起大盆放在腿上,坐着就开始吃。

白夭见他乖乖乾饭的样子,不由地想到被困在山里数千年的青龙。

心里一时之间有些闷得慌。

如果五千年前是她最先醒来该有多好啊。

青龙不会吃这么多苦,白虎眼睛也不会瞎,尸山秘境更不会出现。

虽然不是她亲手犯下的罪,但善恶为一体,另一个坏白夭,也是她啊。

她,难辞其咎。

「怎么不说话了?」柳苍问她,「必经之劫之后呢?」

白夭回过神,淡淡一笑:「你听说过以讨封正么?」

「讨封?」柳苍有些鄙夷道:「那不是黄大仙干的事么。」

「动物成精都可以讨封,不止黄鼠狼,还有狐貍,蛇。」

「没用的,我法体不具龙形,就算讨封也讨不到封正,说不定还会损失千年修为,得不偿失。」

「那如果你找的是有帝王之气的有缘人去讨封呢。」白夭郑重其事地说道。

「别开玩笑了,这是末法时代,哪来的帝王。」柳苍气馁道:「我可能永远都无法走蛟化龙了,这个时代灵气太稀薄了……」

上一篇: 离婚后带崽嫁大佬 下一篇: 行行禾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