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魏-太和轶事(75)

作者:京墨13 阅读记录

此去六百里,他如何会不归洛阳?

她一手打翻漆盘,酒盏顺势滚落在地。

她拒不就范,怒目直视元详,“官岂有此也,是诸王辈杀我耳。”

她若持剑在手,又何惧他的逼迫。此时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提步欲逃。

元详却示意白整等将新酒取来,执持强之。(注6)

檐上还有些许残雨,此时正顺着檐角滴滴滑落。霖霖细涓具落在韶华刚抚过的那一朵鹅黄牡丹上。

那一支根系本就已折断,全有赖于临近的另一枝相托,才彼此支持至今。如今难承聚涓之重,这才终于折落。

椒酒入喉时,她只记得自己的脑子乱得很,恍惚之间竟想起了一件旧事。

晚春的天气,渐渐也热了起来,殿中的暖炉撤了十之七八,还余下二三,熏的这一点茉莉香也变得轻柔舒缓起来。

她正逢午睡起身,有人却不肯让她起来。

原来是在平城宫中,这是她新婚时分。

元宏问她,“若有来生,你想成为什么?”

她只记得她当时不答,因为那样久远的事情,她还没想好。

元宏却说:“我还想成为我自己。”

“为什么?”

“因为我若不是我,就没法与你相遇了。”

她果然很开心,当即便握住他的手,仿佛郑重许下什么愿似的,“那我也愿来世仍为我。”

耳边似有笛声传来,元宏剎那睁开眼睛。

他的眼前却很模糊,好像只看到一团光晕。

像是洛阳宫中的那种微黄的光晕,他曾经无数次的瞧过,那光能让人安心。

他其实已经无力再动,但仍然左右看了看,在心里叹了口气,原来就在这里了吗?

从谷塘原北望洛阳,此去六百余里。

那里有他的梦想,有他的爱,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难道这便是死亡?

他下意识的放轻呼吸的声音,小心翼翼的感知着生命的流逝。

他拜过那么多次三世佛,从没有如现在这般离的这样近过。

他的手摸到了一个微凉的东西,他艰难的动了动脑筋,这才想起来,原来是那枚象牙梳。他始终戴在身边,到了最后也只有它陪着他了。

而后他想起自己的谋略。

他遣了元崇回洛阳传旨。将七部兵权交于宋弁,许元勰不死之诏。

另将辅政大位交托给了元禧,元详,宋弁,王肃,元澄,元嘉。

元禧元详虽位登极品,十分荣宠。但也只是荣宠,实际职能相当有限。

其他四辅则分任尚书省长官,宰辅长官,具体负责国策的决策和执行。(注7)

他的明升暗降,是在给两位阿弟的敲打。也在限制他们的权力,予元恪以示警:欲 “取而代之”者大有人在。

他希望他的韶华能够把握机会担起重任。无需如冯太后一般睥睨天下,只需维持这样平衡的局面就好。

事若成,无人胆敢迫太后自尽。

如若不成,也不必担忧身后事。

他已另给元勰留了旨。

因为有元勰,这就是最后一道保障。

至少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她的皇后尊位,也没有任何人会迫她受苦。

她永远是他的皇后,他们的名字会永远被写在一起。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他此生的遗憾来。

他有那样多的未竟之志啊。

宇宙这样大,陛下其实都想去看一看……

也想再看看春天,听听来自江左的铎声。

再看看阳光,看看牡丹,再牵着心爱的姑娘走在大街上。

然而这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故事的最后,他好像回到了很小的时候。

那是一望无垠的草原,他凑的很近去看,才看清原来是在那一年阴山却霜的晚会上。

夜幕降临时分,草原上响起古老的歌谣,他渐渐的闭上眼睛。

——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呦,拴在门外,那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呦,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莱的井啊,那井台上没有水桶和水槽;(注8)

他跟在一旁拍手,一边还问坐在一旁的韶华,“你说,他到底有没有找到到他妹妹啊。”

韶华笑说:“当然是找到了,不然就没有这首歌啦。”

那歌谣还在唱——

“路过了两家当作"艾勒"的帐篷,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呦,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没有她的影子;

他说:“你听,还没找到呢。”

韶华想了想,才回过头来说:“放心吧,一定会找到的,最终都会找到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完——————

2024年8月20日

番外一·十年

太和二十三年的春风远矣。

仿佛昨日还是满城白幡缟素,今日回首又见洛阳城繁华盛景。

此时是今上登基的第十年,所以佛诞日尤其隆重。

晨时,至尊会亲登阊阖门。

京师诸地千余尊佛像以次入宣阳门,在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

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注1)

长华依然待在瑶光寺中。

遥听热闹声飘入耳中,她依然能够如如不动,抄她的那一段佛经。

她念经不是为了求安静,也不是什么今生来世的理想。仅仅是数点手里的珠子,写点面前的东西。

因为待当日课业完成,她便可以归于自己的小室内,松快些。

近年来,她眼睛越发不好,说话的欲望却日益加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