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姝(393)
不过片刻,一个小姑娘拽着一个上了年纪,头发花白,拄着一根黄花梨雕凤头拐杖的老夫人走了出来。
这个小姑娘就是闻姝一开始遇到的灵兰族人,小姑娘看见她,立刻指着她说,“阿嬷,您快看,圣女回来了!”
老夫人微微佝偻的身子抬起,浑浊的视线望了过来,她先是看见了余重,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又很快看见了余重身后的闻姝,顿时愣住了,惊愕地睁大眼睛,喃喃道:“泱儿……”
小姑娘拉着老夫人的手说:“阿嬷,她是不是就是您挂在房中的画像,您说那是圣女,她就是圣女吗?”
余重上前几步,说道:“族长,王爷命属下带兰泱圣女之女回来见您。”
“公主,这就是灵兰族的族长,您的外祖母。”余重又转头对闻姝说。
闻姝望着老夫人,嘴唇蠕动几下,“外祖母”几个字就在唇畔,可又说不出口,眼泪比嘴巴先反应过来,替她宣泄着亲人相见的激动。
“你是泱儿的女儿?”族长拄着拐杖下了台阶,走的十分急切,险些绊倒。
闻姝连忙上前搀扶了她一把,从香囊中拿出玉哨,捧在掌心递给老族长,“这是我娘亲留给我的遗物。”
不等老族长接过玉哨,一旁守着的族人瞧见玉哨,顿时欢欣鼓舞,大叫起来,“圣女回来了!圣女回来了!太好了!”
圣女之女,即为圣女。
老族长一把握住闻姝的手,连带着玉哨也包裹进了粗糙的掌心,“好孩子,你竟然还活着,好,太好了!”
“天佑灵兰!”泪水淹没了老族长的视线。
“天佑灵兰!天佑灵兰!”
族人高兴的又跳又叫,随后一同跪了下来,高呼:“圣女回归,天佑灵兰!”
这个消息随着风传遍了整个寨子,闻姝坐在竹椅上时,陆陆续续涌进来族人拜见她,看见那些七八十岁,上了年纪的族人,闻姝哪里坐得住,总是忍不住搀扶他们。
直到族长吩咐族人夜间饮宴,为圣女接风洗尘,众人才逐渐退下,都去忙碌了,连一直守在族长身边的小姑娘都被遣了出去,屋内只剩下族长、闻姝和沈翊。
“她阿爹阿娘早早去了,我就留她在身边,我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族长捂着胸口咳嗽了两声,负担着一族的重任,亲生女儿兼圣女又早早去世,老族长早就不堪重负。
闻姝起身顺了顺族长的后背,“外祖母,我来迟了。”
族长握住闻姝的手,“喊我阿嬷吧,你这些年是怎么活下来的?”
“阿嬷,”闻姝顺从改口,“我是在周国定都出生的。”
“这么远?”老族长大惊,“万里迢迢,你如何来这里的?”
“说来话长,我慢慢和您说。”闻姝在老族长身侧坐下,一时之间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
从定都永平侯府,到燕王府,再到楚国摄政王府,颠沛流离,辗转多方,竟也和天南地北之隔的外祖母见上了面。
说的口干舌燥,闻姝喝了几盏茶,说到最后,天色彻底暗了,屋内点了油灯,一灯如豆,满室温馨。
“阿嬷,这就是我的四哥,也是我夫君。”闻姝拉过沈翊,正式给外祖母介绍。
沈翊拱手作揖,“晚辈沈丛昀,见过阿嬷。”
他随了闻姝的称呼。
老族长打量着沈翊,瞧着倒是剑眉星目,龙章凤姿,若做圣女之夫也不是做不得,可老族长不满他的身份,“你是周国太子?”
沈翊放下手,“正是。”
“姝儿,你还要离开吗?”老族长回看闻姝,灵兰族的圣女做了周国的太子妃,实在是太匪夷所思。
整个灵兰族都在等待圣女的回归,要是他们知道圣女还会再度离开,只怕今夜不会高兴的太早。
“阿嬷,”闻姝在老族长跟前半蹲下来,拉着她枯瘦的手说:“不仅我要离开,我还想带着您,带着族人一同离开这里,去看看外边的世界。”
“不行!”老族长断然拒绝,严肃道:“外边危险重重,你阿娘就是因为不听我的话才会香消玉殒,灵兰族只剩下这些血脉了,不能毁在我的手中。”
闻姝知道没有这么简单,温声劝道:“阿嬷别急,我不会贸然带族人出山,将来有万全的把握我才会做,山中清净,可世间之大,族人各有本事,窝居于此,岂不可惜?”
“你不懂,灵兰族于外界而言就像是一块肉,狼多肉少,谁都想啃上几口,以你之力,是没办法护这么多族人周全的。”老族长叹了口气。
若不是为了保全这点血脉,谁又想一辈子都待在山里呢?
“我知道,我会尽力,请您让我试一试,”闻姝眼神诚恳,“阿娘的死是个教训,我绝不会再犯,只有走出大山,让族人融于中原大地,才能长久的将灵兰血脉延续下去,否则灵兰族终究会走到尽头。”
老族长沉默了,山里只剩下几百口人了,繁衍生息,血缘关系越来越亲近,这两年,已经有出生的孩子因为父母亲缘过近而先天不足,生下来不久便夭折。
即便灵兰族擅医,却没办法改变这个境况,只有与外族通婚,才能保证生下来的孩子健康,可哪里有外族人愿意一辈子居住在山中。
走出大山,是灵兰族唯一的办法。
“唉,你当真是泱儿的孩子,和她说了一模一样的话,”老族长叹气,“二十年前她就想让族人离开寨子生活,她擅自下山,也是想为灵兰族博一个前程,可惜她失败了,我便更不敢让族人下山。”
闻姝吃了一惊,心口蓦地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母女血脉相连,这是骨子里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