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林姑姑(2)+番外
到底为了给贾敏积福,不仅不要身价银子,反而还贴了十余两,足够她一家讨生活了。
至于王嬷嬷,没了这给大家小姐当奶嬷嬷的差事,少得了多少油水,心中是否乐意,就不是林如海愿意去管的了。
林府没了女主子,林沁又不是个会打理家事的,何况又是出嫁女。
虽说贺景风不在意,但林沁到底不能当着一干宾客主理丧事,以致贾敏的丧事险些要出了乱子。
也不知幸是不幸,贾敏多年缠绵病榻,人情往来总是吩咐那三两个心腹帮着打理。
偶尔黛玉也在旁边听一些。
黛玉虽小,却极是聪慧,又是林府正儿八经的主子。
又有贾敏亲自调教多年的心腹在一旁帮衬着,竟是将林府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扬州城内,或是真心来吊唁的夫人,或是来看笑话的太太,都免不了夸了几句。
等过了五七,贾敏出殡,由林如海同林渊一道,送回苏州林家祖坟安葬。
而林沁则带着黛玉,在扬州城内架起了粥蓬,为贾敏做功德。
林沁那日疾驰入城,虽不曾伤了人,到底也搅合了扬州城的安宁。
进城后又一个劲儿的扬鞭催马,左冲右突,一路经过的行人难免吃了几口沙子。
后来人们见林沁进了巡盐御史府,方才回过味来。
那位巡盐御史夫人可是病了有好些日子了!
大夫倒是请了不少,几乎把江南的名医都给请遍了,却不曾听说有了起色。
看今天这架势,只怕……
果不其然。
第二日林府便挂起了白幔,门前的灯笼也换成了白色,好不凄惨!
贾敏在世时,带人温和,又时常施些粥米。
人人都说巡盐御史夫人出身高门大户,眼里见不得饥寒。
若有谁穷到没衣穿没饭吃,冻了饿了,去求上一求,眼前的难关便也不难过了。
失了这么一个活菩萨,扬州城的百姓到底有些伤感。
因而对林沁之事,也不愿去追究。
今日林夫人出殡,林家女眷搭了粥蓬,哪怕只是来凑个热闹,但凡有些闲工夫的人都围了过来。
黛玉也曾跟着贾敏施过粥,见了人群并不慌张。
一面命家丁护院引导人群,一面在丫鬟的帮助下开始分发粥饭。
倒是林沁,一身细麻布硬生生的叫她穿出了棱角!
虽说面有哀色,双目微红,却命人搬了把交椅,金刀大马的往那儿一坐,当起了甩手掌柜。
见众人目光看过来,嗤笑了一声。
张口却说:“嫂嫂心善,在世时常常送米施粥。今日出殡,我们女眷也不好一路相送,便学了嫂嫂,施粥做功德。”
说完,在人群中扫了一圈,又开口:“都是些粗茶淡饭,想来家有富余的是看不上的。”
立时便有几人走了出来,作揖道:“下官今日来,也是想学夫人做些善事。”
“做善事自然好,但也不必赶在一日。长长久久的总有人在做,那才是大善。”林沁这番话却是说给周围百姓听得。“今日我林家施粥为嫂嫂祈福,我再略加些素斋权当是为前月的莽撞向大家赔罪,东西准备的是尽够了。几位便不必与我争了。”
普通百姓们虽觉得林沁张扬了些,与江南女子大有不同,但到底自己得了实惠,心中感念着林家的好。
虽有几个有心人觉得,那几个当官之人竟对一妇人如此恭敬着实怪异,然而身份有限,探听不到什么。
只有扬州城的老人还记得,当年林府的一对庶子庶女。
虽说平日里深居简出的,也不常有消息。
但养到十一二岁上头便突然没了踪影,再无消息。
当时扬州城还为此事热闹过一阵子,有不少好事者传言是林家太夫人容不下,悄悄给弄死了。气的林家太夫人是有苦说不出。
然而说来也怪,林家太夫人宁可背着这么个不慈的名声,至死也没解释过半句。
这位林家大姑娘如今这般架势……倒像是衣锦还乡……
却说扬州官场之人,听闻了林沁的话竟一个个商量起了施粥之事。
一日一家,人人唯恐落在了后面。
这位姑奶奶虽说以前在扬州名不见经传,却着实是个煞星啊……
自她入了扬州城,消息再不灵通的都得了消息,就四个字:不可得罪。
偏偏,有人上赶着去得罪。
林沁看着眼前的贾琏,心中浮现两个字:蠢货!
眼见着过了百日热孝,林沁撺掇着林如海打发了贾雨村,给了不少路资,只说黛玉要守孝,不愿耽误了他的前程。
好容易免了一场举荐,贾琏又撞了上来。
贾府诸人莫说来奔丧,只怕都没人为贾敏带孝。
眼瞅着过了热孝,这才打发了贾琏过来,轻轻巧巧的道个恼,便说要接了黛玉去。
不知道的,还当是贾家为避晦气才生生等过了百日才上门呢!
至于林渊同林沁,半点儿没提到。
林渊与林沁虽与贾敏关系甚好,奈何贾母不愿见林家家产被分,即便贾敏时时有信说起,却处处只当这二人不存在。
如今贾琏带着贾母的手书上门,既代贾府受了了林如海的怒气,又在林渊林沁这儿受到了惊吓。
哎哟老祖宗喂!林家不是几代单传么!这多出来的是什么?!
第3章 二爷二爷
林沁和贾琏大眼瞪小眼对视了好久,才忽然想起来,自己和贾敏是一辈儿的。
也就是说,自己是贾琏的长辈……虽然按岁数算两人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