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性转黛玉和宝钗(118)+番外
皇帝命三位阁老处理朝政,抬脚便要离开。
众人忙恭送,皇帝又回头,“我记得皇家旧俗梅花宴上,常为未婚男女相看牵线,倘若那可汗真的要娶京中女子,允他可去梅花宴。”
黛玉心里噔地一响,随着众人齐声应是。
回林府时,黛玉钻入书房处理政事,随从来上报暗中探查的情况。
“贾雨村和一位从外地来京城的道士来往密切,并曾带着他到郑府拜访。”
“道士?”黛玉发笑,“他们是借道士之言散播二皇子有天命的言论?”
“近来确实有听过这样的话。”
“继续探查。”黛玉一面翻过厚厚的新送上来的地方官吏政事品行册,一面说,“薛家的生意,贾雨村还有去找麻烦吗?”
“大爷放心,薛家的事情手下都仔细看着呢!就算那姓贾的有坏心,也不会叫他得逞的。”
黛玉点点头,“多留心,把事情办得漂亮了。”
手下安静地退了下去。
没过一会儿,又有人敲门,“大爷,给你送茶果。”
书房里丫鬟们是不能随意进的,往日送茶果也只是放在外间。
黛玉以为是哪位新来的不识规矩的丫鬟,于是开口道:“放外面就好。”
谁知道脚步声不停,一只手掀开了书房内屋的帘子。
“啧,”黛玉有些不悦,抬头看过去。
却看到宝钗端着托盘,笑得眉眼弯弯。
“你怎么来了?!”黛玉一愣,惊喜地扔下册子,起身相迎。
宝钗穿着丫鬟寻常的打扮,但娇艳难掩。她把托盘搁在桌上,揉了揉自己的手腕。
“我想过来看看你。”她说得有些羞涩,双手背在身后,“今日暖月过来看我,我便坐了她的马车过来的。你可千万不要怪她。”
黛玉早就伸手去抱着她,“我求之不得,哪里还会怪她呢?”
宝钗顺势歪倒在黛玉的怀里,攀上他的肩膀和他亲吻。
“想我了吗?”黛玉语气欢喜又得意,“你还不是个没良心,知道想我了。”
宝钗亲得支支吾吾,回答道,“你……不用送那么多东西给我……我什么都不缺。”
“你不知道,那些都是蜀地的好货。”黛玉摸着她冰凉的耳垂,“在蜀地我看见一样好东西就想着给你,但才发现你已经不在我身边,只能攒着……”
竟是这样,宝钗想起像流水一样悄悄送进家里的蜀缎蜀锦,还有宝石金叶等,心里悄悄一叹。
为当时错过的时光,为当时不肯开口的彼此,还有那个曾经的……孩子。
黛玉发觉怀中人的心情低落了几分,后悔提起以前的话,哄道:“都怪我,我不提了,倘若以后再令你难过伤心,就让我灰飞烟灭,飘在野外……”
“好了,不必说了。”宝钗忙捂住他的嘴,“我亲手为你调的秋梨汤,还有面果子,荷花样,梅花样,还有葫芦样。”
她打开了盖盘,清甜的香气盘萦在屋内。
一切好似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她还是他的妻子,每次忙得找不到北,她总会带着合口味的点心或茶汤来寻他,为他舒展胸怀,释放心中的压力。
他们一起讨论起诗词歌赋,从李太白谈到苏东坡,也品鉴书法丹青。
宝钗博览群书,书画也有涉猎,谈到兴头时大有此生得见便无憾之感。
而黛玉总会默默记住,然后派人在古董行和书画局中仔细探查,倘若能买回来,必是要极为喜悦地在妻子面前邀功。
黛玉胸中柔情四溢,目不转睛地看着宝钗,似乎怎么样都看不够。
宝钗被看得害羞,别过脸去,继续和他谈论书法道,“我觉得赵孟頫的字好,但会写的人少,总少了字中的那点风骨。我记得我曾见过一幅帖子,临的是赵公的字,赶明儿托暖月送给你瞧瞧。”
黛玉笑着点头,就要起身去翻架子上的东西,“我记得父亲曾经送我一幅赵孟頫的真迹,找出来我们一起瞧瞧。”
他背过身去找,宝钗也没闲着,站起来和他一同翻找。
她掂起脚来,鬓发擦在黛玉的脖颈,被黛玉趁机按住,“你别动。”
宝钗扭头,黛玉的吻就落在她的发顶,她的额头。
只听他呢喃着宛若呓语,“你何时能再嫁给我啊?”
语气极为虔诚,宝钗心里又甜又酸,像被一只手反复揉捏。
禁不住回吻他,“我爱你,我一直都爱你。”
他们的爱意实在是太满了,只有紧紧相拥才能紧紧握住。
“老爷来了……是,少爷在里面。”
帘子被拉来一角,林如海正要迈步进来,结果黛玉已经出来了,拱手道,“父亲怎么来了?”
林如海没答,看见他唇角微肿,不禁问道,“你嘴边怎么了?”
“噢,”黛玉摸着嘴角,眼里盛着笑意,“天气冷燥,才会这样。”
林如海没有怀疑,关切地说道,“让厨房每日熬点清热降火的汤,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也要注意保养。”
“知道了,父亲也要好好保重身子。”黛玉结结实实地挡住了去往书房里屋的门。
林如海只能在外间的太师椅上坐下,“姑苏孟家阖家进京了,你知道这事吗?”
“当然知道。前几日我已经去和子川道喜了。”
林如海转入正题,“孟家排行第四的女儿,贤淑端庄,品貌与你相称。孟家也与我们家亲近,不如你去相看一番?倘若对了眼……”
黛玉急急打断了他,“不,我不去!”
林如海不满意地啧一声,“每每提起婚事,你皆是这样,不给为父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