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451)

作者:花下千江 阅读记录

“你知道的怪多呢~”康熙说道。

李礽翻身,手肘架在车窗沿上,他感觉到了一股子的阴阳怪气呢,“是啊,都是汗阿玛教得好。”

康熙把书丢到一边,“哦?”

“汗阿玛,还是丰泽园的农作物种得好呢。”李礽又瞅了车窗外的农田一眼。

他上次去看丰泽园的田,那绿油油的麦子,就像是蓬松的长绒毯子。

而这次看到的农田,疏密不均,很像是脱毛的癞皮狗。

康熙凑近,将车窗口推得更大,看了一眼,“确实差了些。”

“为什么呢?”李礽问道,他对种田大概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原因很多,比如说施肥不均,或者播种不均,又或者地没有耙好。”康熙说道。

李礽盯着外面看了一会,“我觉得咱们可以把这些农业技巧面向全国推广,提高粮食产量。”

“这些技巧都十分零散。”康熙顿了一下,又问道:“你既然提到了,可有什么主意?”

李礽问道:“您有什么办法吗?”

“授官制,个中突出之人授官,你觉得如何?”康熙问道。

李礽……大清的官职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是被大风刮走的。

虽然保成没有说话,但是他那一言难尽的表情和连绵不绝的沉默表明了一切。

康熙也觉得自己这个建议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不妥,但是他死撅着不肯承认,还有点恼羞成怒,道:“那你说来听听。”

“先将一些春耕的技巧整理出来,写得翔实一些,可别弄些佶屈聱牙的华丽辞藻,平实易理解,以公文的方式传递到各地,让人提前了解。”李礽说道。

“谁来整理呢?”康熙问道。

“武英殿那么多人,总是有些闲人,再不济从进士里面再点几个人呗。”李礽说道,只要康熙开口,这天下,大把的人都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地冲上去。

“你倒是想得好,武英殿的人岂是给你做这个事情的吗?”康熙失笑。

武英殿是在永乐年间建成,是大型礼节活动举办的地方,在李自成的那把大火里面侥幸逃过一劫。

后面清军入关之后,延续武英殿在前朝的作用,作为举行典礼的地方。

前两年,他将武英殿辟出来,设置了武英殿书局。

左右两边连廊处的偏房腾出来作为修书处,里面的官员拢共三十多人,由他亲派,也有部分是翰林院派过来的人,总理之人是亲王大臣。

这样的地方,让他们去处理这种东西,那可是杀鸡焉用牛刀了。

“汗阿玛。”李礽叫了一声。

这突然的正色让康熙的心都跟着使劲跳了一下,咽了一下口水,才道:“怎么了?”

李礽揣着小手炉正经地说道:“您知道为何您反复强调农桑之重要,但效果仍不明显吗?”

这话题跳跃太大了吧,如何把武英殿修书和丰泽园种地扯到一起的?

康熙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扬了扬下巴,示意他继续说。

“因为您也不是真心看重的。”李礽说道,“您自己在心中就给这天下的人划分了三五九等。”

这话极为大逆不道。

康熙瞪着保成,凶神恶煞,半晌都没有说话,他哪里不是真心了?

“都是修书,难道诗词歌赋、史学典籍就比农桑之书高贵吗?再说,武英殿书局本就是修书之处,我们授予他们官职,就是让他们做这个事儿的,岂还有挑挑拣拣的余地?”李礽说道,“不愿意就换个人呗。”

康熙听着他的解释,反问道:“那跟朕有什么关系?”

“汗阿玛,您张口就说武英殿的人不愿意做这件事儿,岂不是说明在您的心里也认为农低士一头?”李礽摊手耸肩,非要自己说这么明显,真是一点余地不留啊。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康熙轻咳一声,食指指节顶了一下鼻子,“朕只是顺口一说而已。”

人总是在无意间流露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士农工商”喊了这么多年,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根深蒂固的想法。

这想法还会延续后世,知识改变命运,学识决定高度,鸡娃、内卷成为新一代的狂潮。

康熙虽然是帝王,但也是个人,潜意识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

连他自己可能都不清楚,但他也确实是重视农桑的,重视农桑和轻视农民同时并存。

保成的表情实在是太明显了,康熙想假装看不到都不成,被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戳穿,他的心中微微不爽,“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李礽唰地一下仰起头???

大哥,您不能被拆穿之后就找我的麻烦啊!

您听听,这是我能干成的事情吗?

就说,咱们不能成熟点吗?

康熙瞧着李礽两颗瞪圆地眼珠子,心底暗爽,自己终于扳回一城。

“这样不太好吧?”李礽小心翼翼地说道。

“哪里不好?”康熙似笑非笑,保成这小模样,真是越看越爽啊,“莫非你只会嘴上说说,根本不行?”

李礽吨吨点头,神色自若,“对啊,我还小呢,不行不行呢。”

原本只是用激将法冲击一下,但奈何这娃不按照套路,直接拒绝了。

“哪里小?”康熙沉吟,上下打量了两眼。

李礽直觉康熙不会说什么好话,但他还是迟了一步。

“个子是小。”

李礽!!!咋还人参公鸡了呢?

而且个子?那不是遗传您老人家吗?

这话万万说不得,于是李礽使劲鼓了鼓腮帮子,绷着一口气,吞吞吐吐,反复犹豫,最后还是轻轻吐了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