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562)

作者:花下千江 阅读记录

他这话可不是作假,之前给胤褆找哈哈珠子的时候,之所以能相中永绶,正是看中了他对兵法那一块独特的见解。

虽然他这身板上前线是没啥希望了,但是人家的知识储备可是随随便便来个人能比得上的。

纸上谈兵,固然是贬义,但是古时的军事人才也不是个个都上战场真刀真枪地对阵,也不妨碍人家一个算计就能干倒对方一片。

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

虽然常见到永绶,在康熙的印象里不过是腼腆沉默的少年,根本想不起来还有这个技能,倒是在选哈哈珠子的时候曾让他耳目一新,也算得上经惊艳了。

“哦?”康熙问道,“他忙着这个吗?”

“对啊,汗阿玛,您都不关心人家呢。”李礽嘟囔道。

康熙笑了,“朕关心自己儿子不够,还要去关心别人家的儿子?”

这也管得太宽了吧?

被小小的怼了一下,李礽也不以为意,继续道:“他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啊,我在文华殿看到有相关的书也会给他捎去呢,不过您也知道,好多书都年代久远,又语焉不详,实际作用有限,好不容易碰到张勇这么一个经验丰富的大活人,又有大哥牵线,他能了解到很多呢,可惜听说您还要将人外调,那他去哪里找这么合适的人呢。”

“康亲王不行吗?”康熙问道,除了康亲王,还有简亲王,怎么听着就只剩下张勇一个人呢。

“汗阿玛……那也要能碰得到啊。”李礽说道。

提到这个问题,康熙也有点无语,康亲王人是回京了,心还在外面野着,动不动就住到庄子上,喝喝酒、打打猎,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永绶要找人,还真是有点难度。

简亲王深居简出,说不定会直接拒之门外,还真是不好找人。

说来说去,还真是没有太多的人选,能抓住张勇,还是因为张勇的大孙子张宗仁,大有挟孙子以令将侯之意。

连康熙自己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李礽瞧着康熙的模样,加了把火,继续道:“堂哥还以为您同意张勇乞休之后,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讨教呢,谁知道没几天您又要将人外派出去呢,为此张宗仁最近还有点难过,毕竟他自出生起,也没有怎么见过张勇呢。”

如何戳肺管子?这就是了。

康熙小时候未尝承欢于父母的膝下,这是一种遗憾,但是对于张宗仁来说,没有享受过爷孙之乐,也是一种遗憾。

更重要的是,张勇这些年南征北战,实实在在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人家都已经退休了,天伦之乐才刚刚品尝到了点甜头,还要把人派出去,这有点过分了吧。

康熙陷入了沉思,手指在案桌上一点一点的。

李礽也跟着不再说话,开始写夫子今天交代的功课。

康熙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保成刚刚说的话,他转头看向梁九功,“你说朕是不是不该派张勇去甘州?”

这是一道送命题——太监不得干政。

但梁九功又不能不答,他道:“奴才觉得皇上派张将军前往甘州,定是因其有过人之处。”

“那自然是的,张勇对陕甘一带极其熟悉。”康熙说道。

张勇原本是明朝副将,后投降了阿济格,驻守西安,而后在兰州、临洮、岷州、肃州等地大败敌军,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

之后被洪承畴举荐,加封右都尉,转战西南,也是屡战告捷。

但因其在西北之地震慑番邦,所以调任甘肃提督,又在三藩之乱之中,顶住了吴三桂的招降,提醒朝廷防备王辅臣,又大败叛军,被封为靖逆侯。

前几年,还打退了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的入侵,可以说,整个西北之地都是张勇打下来的,他的侯位也是他真刀真枪的打出来。

不过前两年回京朝见,他便以老病为由辞官,留在京城。

要知道,所有降将的家属基本上都会被留在京城,这其中的缘故无需多言,张勇自打二十几岁投降了清朝,基本上就在战争里度过,老来岁月倦怠,想要享受静好生活也实属正常。

而且,连年征战,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势也不容忽略,如今已过花甲之年,身子骨早就不如之前。

为此,康熙还赏赐了大量的补品,每隔段时间就派太医去把把脉。

说到这次派张勇前去甘州,也是因他离开甘肃已久,周边的小部落蠢蠢欲动,诚然,如同张勇般能征善战之人也有,但同他一般有威慑力的人可就不多了。

旁的不说,甘肃只要有张勇的名号摆在那儿,安定十年不成问题。

但是提到张宗仁那个小孩,康熙难免有几分感同身受,张勇此去,十有八九便是一去不回,作为君王,这样的安排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人,他确是心有不忍。

“皇上的决定从大局出发,自然是英明无比。”梁九功说道,“但是张将军对家人有所亏欠,这也是难免的,古时还有说忠孝不能两全呢,放到如今也是一样呢。”

虽然李礽手中的笔未停,但是他那小耳朵可是竖得高高的,哼,梁公公,你到底是哪边的呢???

“你说得是。”康熙点点头,随即感慨道,“这甘肃只有张勇能镇得住。”

“皇上说的是,不过……”梁九功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前些时候,太医说张将军的身子骨隐疾较多,天寒天热都不好受……这万一……甘肃该怎么办呢?”

张勇再怎么厉害,那也是个凡人,凡人终有一死,谁也逃不过,等到张勇去了之后,谁能震慑住甘肃那些番邦之人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