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710)

作者:花下千江 阅读记录

石清韵的脸扭曲了一下,“为人民……大清服务?”

李礽哈哈笑了,他走到康熙那边,介绍道:“汗阿玛,这是青霉素的发明者石清韵,就是上次救了胤祉他们的人。”

康熙在张廷瓒的汇报中已经知道这件事,但保成额外的介绍,还是让他更加重视,“虎父无犬女,你做得不错。”

石清韵上前一步道谢。

这落落大方的样子,让康熙十分满意,他又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呢?”

“臣女只是为大清付出自己的努力而已……”

“奖励?要啊。”荣宪打断了石清韵的话,“你不是想要个好点的实验室吗?让汗阿玛给你造就是了。”

石清韵……你这么猛的吗?

她面露赧然,正欲假装推辞一下,还没开口呢,有人又接过了话头。

“这肯定不够啊,给些钱财上的赏赐呗,虽然俗气,但是实用。”李礽道,他瞥了石清韵一眼,道,“哎,我都想封侯拜相的。”

“也不是不行。”康熙侧着身子,看着石清韵,“县主如何?”

石清韵……你们两父子能不能背着我说,这眼神很像在看菜市场的猪肉。

“我说的不是郡主、县主……是……”李礽顿住,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封吧,封吧……”

康熙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他道:“如何能这般随便?”

怎么说也要通知内务府、翰林院、礼部,还要准备册封文书,以及相应的赏赐之物,再让钦天监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昭告此事。

行吧,是他草率了,是他随意了。

但无论如何,康熙对这件研究还是很满意的,具体表现为在离开后,李礽发现康熙的案桌上摆了青霉素使用者的脉案。

同时,康熙也提出了一个让李礽极度心动的提议。

是在离开茶楼回去的路上,康熙问他要不要将研究院纳入工部名下,里面的人给与官职。

这对李礽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代表着从朝廷的层面承认了技术这个东西,亦可以从户部获得费用用以研究。

但是,李礽迟疑了一会,还是拒绝了。

还不到时候。

无论是从现在朝廷的状态来说,还是从研究所的状态来说,都不是合适的时机。

朝廷现在还是那个斗来斗去的模样,正在蓬勃发展的研究院一旦挂在工部的名下,就会变成令人垂涎的肥肉,谁掌权谁就能分得一杯羹。

更别提将一些小发明据为己有,垄断市场。

到时候,酒精、青霉素这种救命的东西只会变成仅供高层贵族的奢侈品,肥皂也逃不过,甚至连高产的种子也被这些乡绅牢牢掌控在手中。

所以,他拒绝了,他必须等到研究院在发展一段时间,说服康熙承认研究院的独立,按照现代社会的运转流程来管理研究院。

这也是他在听说康熙分封县主时候的犹豫,他想给石清韵的不只是县主的位置,更想给她研究的自由。

石清韵是一个生物型研究员,恰恰可以弥补李礽的短板,失去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

但是,现在就把研究院放在众人的目光下并不是个好主意,一旦这么做了,就要给所有在研究院的人同等待遇,包括职位职称。

这种石破天惊的事情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目光,尤其是一些迂腐之人,他们的非议与谣言会让才刚刚起步的女性研究员之路遭受许多风雨与打击,变得更加艰难。

甚至于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李礽决定还是先把她们纳入自己的羽翼下,用这些“束缚”来保护她们,直到她们能独挡一面再说。

不过,他还是给谋取了一些别的福利。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石清韵这样的基础,需要基础的启蒙,所以荣宪配合李礽办了女学,找了一些学识渊博的人来教授天文地理之类的,也有些比较出名的女夫子。

荣宪是皇上的掌上明珠,亦是所有公主里最受宠爱的一位,她办的女学自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想入学的人也不少。

更何况这里面集结了一堆的皇亲国戚,纯禧、端静等诸位公主。

而众所周知,石清韵在里面待了一段时间后,就研制出了青霉素,并且借此获得了县主一位,让多少人红了眼睛,挤破头地希望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现在,有机会了,自然是要尝试一把。

无论这些人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至少是先将人给薅进来,至于间隙安排一点别的课程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所以,做好这些后,李礽就由着她们发展去了,他自己的重心还是放在清华园这边,管太多不是个好事,毕竟那边的风头人物是他“前妻”呢。

过了三个月,江南终于再次传来消息,他们的行动有效果了。

在曹寅的努力下,终于打通了纺织品的流动市场,对外口岸,不少外国商人对此也比较感兴趣。

从前这些都是就地采购,现在是有专业对接的渠道,除了本地现有的花纹,还可以专门定制。

都是王公贵族,钱根本不算什么。

于是江南的纺织业再创新高。

但这次他们明显谨慎了许多,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采取分工合作,凭实力接订单,避免出现瘾大胃口小。

同时,礼部和户部联合派去蒙古部落、沙俄的人也有了答复,愿意在边境线上开辟商城,供两国的商人交换商品。

同时,李礽也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关税的问题。

一直以来,海关在外商进行交易的时候,都会加收额外的税收,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场景屡见不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