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736)
他现在还要拉拢噶禄,多少要善待一下人家嘛。
“怎么?”康熙问道,提到政事,他的表情严肃了些,“你想干嘛?”
“想让他把受贿的银子还回来,修建宁波关口正缺钱呢。”李礽道。
“看来你的主意已经打好了,想用桑额的钱补上那个空缺,不过恐怕这也不够吧。”康熙说道,“你既然选择了最大的港口,就该知道那肯定要花费大笔的银子。”
李礽丝毫不意外康熙知道这些情况,他甚至可以猜测自己南行的一举一动都传到了康熙的耳中,“所以呢,我有个想法。”
他拿到曹寅的计划书时候,就知道桑额手中的钱根本不够,在此之前,只是一个预估而已,如今他可以肯定相差十万八千里。
康熙挑了挑眉梢,“说来听听。”
李礽掏了个奏本,放在了康熙的案桌上,“都在里面呢。”
他让别人写计划书,自己也写了个政策建议,除了建设宁波关口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倡议。
首当其冲的就是税银。
第393章 三联
朝廷每年关口会征收大笔的银子,但是国库只会取限额。
超出限额的正额归内务府所有,而盐税、铁税,包括后来者居上的关税,关口的主事人基本上都出身内务府,所以都存在正额部分,数值还不小。
这样看来,内务府真的是财务大赢家啊。
而李礽的提议中,关于税收这部分,进行了重新分配,正额不再全归内务府所有,一分为二,一半留给当地官府,作为维持当地发展之用。
比如说修建江宁的道路,比如说修建海港……亦或是其他的用途。
这样官府在发展当地的时候,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另一部分留给内务府,作为投资使用,内务府拿着这笔银子可以去经商,也可以去贷款,但是收入得要上交一部分给国库,同时,也要交税。
这样的话,户部才能种下一颗银子,长出一树的银子,以钱生钱。
回到现在,那便是要把江南地区上缴内务府的银子,再拨回江宁地区,用来修建宁波海港。
这确实能解目前燃眉之急。
其次,也跟税银有关系。
自打同其他诸国建立贸易关系之后,有了一系列规范贸易政策,但遗憾的是,这些政策只在两国之间施行,并未在国内的贸易中实施。
包括这次桑额事情,根本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百姓们根本不知道那是一处便民桥,所以一直在交税。
倘若他们知道真相,这事儿也不会被瞒这么久。
所以,他建议,所有的税种,所有收税的关卡,都必须明示,全国通告,这是让百姓知道自己该交哪些税收。
同时,在收税时候,官府的凭证分为三联,上前标识清楚哪个关口收何人何税多少钱,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发票。
这三联,一联归百姓,一联归关口,剩余一联给朝廷。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前面几年,时常派人巡查,检查税收政策的落实情况,等到步入正轨之后,便可以稍微松懈一点。
康熙看了两眼,道:“在你回来之前,朕已经下旨,浒墅关桑额所贪银两全部都收归浙江关,用来整修宁波关口。”
李礽闻言,一拍大腿,笑道:“哎呀,汗阿玛,咱们不愧是父子,都想到一块儿去了,这就叫做心有灵犀是不是?”
面对甜言蜜语的迷魂汤,康熙十分冷静,道:“朕只答应了这一点。”
李礽收住笑容,就知道康熙没这么容易搞定,他哎了一声,“其他的是完全不答应,还是要考虑一下呢?”
康熙发觉自己的套路已经被看清楚,转而道:“此事牵扯到户部、内务府,朕得问问余国柱以及噶禄。”
“噶禄肯定会同意的。”李礽十分肯定道,不然他也不至于带人走这么一趟,还安排陈德明陪同,就是要让噶禄见见大城市的繁华,开点眼界,别总在那一亩三分地上纠结。
康熙不太相信的“哦”了一声,他回头得要问问噶禄发生了什么保成没有同自己说的事情吗?
“那不是还有余国柱吗?”
“您让明珠去说,明珠肯定能说服他。”
“你又知道了什么?”康熙无奈道。
康熙就想知道有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瞒得住自己这个儿子的。
他才派人查到明珠与余国柱之间的关系,放在案桌上的奏本都还没有捂热乎,就被儿子一语挑破,难道儿子是他肚子里面的蛔虫嘛?
“猜的。”李礽道。
当然不是猜的,明珠和余国柱官至一品大员,可不是桑额那种半吊子,可以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想要通过表情变化来抓他们的小辫子,那他大概需要专业的培训才行。
好在他还有直播间,只用捕捉上面的只字片语,就大致就能推理出他们的关系,只是没有证据而已。
但他也不需要证据,只要康熙想找他们两人的麻烦,必然能找到蛛丝马迹。
“不可能。”康熙一点都不相信他的话,他太了解保成,绝对不可能无的放矢,做这种没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肯定是知道点什么。
“难道……”李礽停顿了一下,见康熙看了过来,才表情浮夸,故作惊疑说道,“他们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
康熙噎了一下,似乎才发现自己被反套路了一把,他沉默了会,道:“那你同朕说说,你是如何一猜一个准的。”
“简单啊,看面相。”李礽笑着道,窝在椅子中,寻找了个舒服的位置,“明珠大人向来和和气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余大人肯定是和明珠大人关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