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531)

作者: 澍以 阅读记录

这里张纯的老祖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他是张汤的六世孙。

当时张纯上书这个建议之后,刘秀其实是不太高兴的,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这件事越演越烈,刘秀便直接下了诏书,他说他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为什么怨气满腹呢,因为他称帝以来,连年征战,老百姓当然不满意。这是刘秀认为的。

他又说,这样的我能欺骗谁呢?让我去封禅那不是欺骗老天爷吗?

刘秀不止不封禅,他平日里也不喜欢臣子们拍马屁,对他说一些赞美之词。

他曾经说过,若真的有这种远道而来,专门来赞美我的人,我一定要治他的罪,剃掉他的头发,罚他去屯田。

此时的刘秀已经六十岁了,我们知道很多皇帝即便年轻的时候再英明神武,也无法避免晚年的昏庸自大,但刘秀是个例外,他依旧清醒、谨慎、谦逊。

此一番,刘秀的诏书一下,他的臣子们再也不敢说封禅泰山的事了。】

话到此处,刘秀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合该如此,朕的功绩到底还是不如前人。

却非殿上的臣子们心中却偷偷遗憾,陛下怎么就不去呢?如此英明神武、一生清醒的陛下就该前去封禅泰山。

但……算了,即便他们再三再四恳求,陛下也不会采纳他们泰山封禅的意见的。

若是强求,陛下或许还要治他们的罪呢?

【刘秀的这一次东巡,巡幸了鲁地、路过了泰山。

又二年,建武三十二年正月,公元56年的正月。

某一天,刘秀在夜间读了《河图会昌符》,这本书里面都是关于谶言、符瑞之类的书。

他在这本书里面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

这里的“赤刘”就是指大汉朝的意思,“之九”,刘秀正好是刘邦的九世孙,所以“赤刘之九”指的就是刘秀。

岱宗,正是泰山。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刘秀会在泰山承受天命,如果不慎重去封禅的话,对于承继大业又有什么好处呢?假如能够诚善落实,认真去封禅的话,今后奸诈虚伪的事就不会再发生。

原本刘秀是极力反对封禅的,但是猛不丁地看到这句谶语,他的内心也就动摇了……

于是他又让他的女婿梁松去查一查《河图》、《洛书》中有没有九世封禅这一信息。

梁松查了之后就上报刘秀,说确有其事,而且还罗列了一大群臣子,一同上书请求刘秀泰山封禅。

虽然说刘秀本人对谶语没有完全一根筋地相信,但如果他前去泰山封禅真的能够使得国家之后再无奸诈之事发生,那何乐而不为呢?】

刘秀无奈扶着额头,哭笑不得……

另一边的臣子们双眼冒光,这……好啊!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本他们以为没有希望了呢!

如此圣名的君主不去泰山封禅那岂不是可惜了……

【所以这一次,刘秀终于准奏了。

他下令让梁松去查一查当年汉武大帝是怎么进行的泰山封禅,这个礼节仪式到底是怎么样的,都得查一查。

查完之后,刘秀就严格按照当年汉武大帝的仪式进行了泰山封禅。

同年四月,刘秀下令将建武三十二年改为中元元年,也就是公元56年。

到了第二年,中元二年的时候,刘秀已经是六十三了,而这一年也是刘秀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年。】

天幕下,百姓和臣子冷不丁地听到皇帝的寿命时纷纷内心惶恐。自古以来,皇帝驾崩就是一件足以让整个王朝的运行卡住的事情。

此时的刘秀却没有任何过多的感触,他笑了笑,“人都是要死的,皇帝、百姓都不例外。你们作甚这番模样?朕也是人啊!”

“何况,朕还有二十几年呢!”刘秀说着说着突然笑了笑,“指不定你们其中有人还活不过朕呢,瞎操心什么……”

群臣:……

陛下,您这话臣可就不知道要怎么接了……

刘秀并不知晓,他此时无心的这句话却是事实,“云台二十八将”中多数人都没有活过他,他们比他还要早早离世。

不只是云台二十八将,甚至一代名将马援也死在了刘秀的前头。

【六十三岁的刘秀年事已高,但是他依旧勤于政事,每天日出时处理朝政,日落的时候才罢,夜间呢,他还要自己偷偷加班处理政事。

他的太子见老爹六十三岁了,还如此不知疲倦,就找了个机会向他老爹谈话。

他说,陛下您呐,向大禹和商汤一样贤明,但是却不会享受黄帝和老子的养性之福,儿臣希望您保养精神,悠闲自得,求得清净安宁。

太子这么一说,刘秀就笑了,他说,我自己乐意这样,我不认为这是疲倦。

成语“乐此不疲”也正是出自此处。

对刘秀来说,能够处理政事,是他最为开心的事情,或许在处理政事中他能为百姓谋福祉,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才是刘秀快乐的来源。

刘秀,虽然是皇帝,但总给人一种“快乐的打工人”的幻视。】

“六十三岁,朕还能为大汉,为百姓做事,这是朕之幸也。”刘秀微微笑着道。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里,倭奴国来中原朝见大汉皇朝的帝皇刘秀。

倭奴国,也就是如今的日本。

其实汉武帝时期就有倭奴国来朝见汉武大帝了。

当时的倭奴国在三韩之间,也就是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