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111)+番外
在火光摇曳中,少年的容颜如白雪一般艳,最净最晶莹的雪,净白到极处,生出颠倒人心魄的瑰丽妖曳。
这是真的存在的人,抑或只是虚幻。
荀柔走到不知姓名的将领马前,惹得周围亲卫一阵躁动,犹豫着用长矛护卫主将,却在他缓步上前时,后退着武器,虚张声势地喊,“止步。”
“张角伏诛,首级在此。”荀柔声音低哑。
马上校尉一翻身从马上下来,只比荀柔略高一点,他亲自上前拿起那布包,掀开。脸色枯黄的头颅,怒目圆睁,死不瞑目,竟将个别胆小的兵士骇得退后。
“不知君是何人?”校尉心中已然有了猜测,少年的眉目与某位初识故人却有一二相似。
“颍阴荀柔。”
第65章 蹈水
“阿叔,药好了。”荀颢跪在床边,递上药盏。
荀柔侧躺床上,左手接过,撑起半身,仰首一饮而尽。
银针止血只能一时,况且他还正烧得糊涂,将张角首级交给皇甫嵩,就基本躺平了。
这年月愿意从军的医工,水准不能要求太高,好在营中条件不错,药材还是备得齐,他就让阿贤代笔写了药方,送去抓药。
风中送来阵阵哭声,凄凄哀哀,就像扯着一点心尖,让人疼又不致死,荀柔垂眸,知道这是黄巾众人听得张角已死的消息,垂眸接过清水漱口。
忽然帐外的声音变得喧嚷。
不是炸营或者战斗的声音,而像许多人吵嚷着大声说话。
荀柔望向帐外,“怎么回事?”
荀颢放下案出帐查看,片刻一脸复杂的回来,“黄巾……贼听闻张角已死的消息,俱奔西面漳河。不知道是谁说起,说漳河水入黄河,黄河沟通黄天,入黄河就可永久追随大贤良师,再不受世间劳苦。”
……
凛冽秋风浸透水汽,像一把柔韧冰冷的刮刀,切过脸边鬓角,顺着呼吸腔道,一点一点刮下直刮得肺腑寒彻。
哭声,嚎泣,嘶吼。
一声声绝望又悲愤。
天色已经透出微光,远处绵延一线的河堤上,无数人影,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身强力壮的青年、有荆钗布衣的妇女,还有孩子,懵懂幼稚的孩子。
那么多的人,一眼望不尽的人,自主走上堤岸,然后消失。
有的孩子还在懵懂年纪,却被父母裹挟着,坠入冰冷的河水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还有人在向天述说着不甘。
有人抱石入水,却也有人落水后拼命挣扎,吵嚷声、颂经声、孩童哭喊求救声,尖锐得刺破天空,但最后都被奔流的漳河吞没。
他们为什么不跑?
他们中许多人明明可以跑掉的。冀州民生凋敝,只要今日躲过朝廷兵马追击,躲进山野、躲进荒宅、摘掉头上的黄巾,他们就是普通百姓,就不必在战争中失去性命。
他们,为什么不跑?
荀柔掩住唇剧烈咳嗽起来,直咳得腰弯下去。
肺部的伤口,就像从内部裂开,鲜血从破裂血管中争先恐后上涌,堵得满口都是血腥。
荀颢担忧紧张地扶稳他,“阿叔?没事吧?”
荀柔向他摆摆手,想表示无事,却还咳得说不出话来。
一件乌黑皮氅,递到他面前,“水边风寒,荀君衣衫太单薄了,不如暂披此稍御风寒。”
“多谢。”荀颢连忙单手接过大氅,腾不出手行礼,只好向这位突然出现的黑衣将官颔首致谢。
带着温热的氅衣覆在身上,荀柔果然渐止了咳嗽,慢慢直起身来,他抬起头,借着幽微的天光,注视着眼前的将领。
黑衣玄甲,长须短髭,身长七尺,英武不凡,一双浓眉下,细目炯炯有神。
正是当初他携张角首级遇见的军将汉末群雄角逐,三分天下的中原霸主,此此官拜骑都尉,从皇甫嵩东征的曹操,曹孟德。
“多谢都尉。”荀柔缓缓长揖,声音由带喑哑。
“不必,不必多礼,”曹操连忙伸手将他扶起来,“我在颍川时,与君兄长荀文若相见,甚为钦佩,今日再见君,当知荀氏名门,果然不虚传。”
荀柔几乎被他双臂力气提起来,退后半步再次行礼,晕眩让他几乎无法思考,“惭愧惭愧。”
“小郎君伤重有兼抱恙,何不在帐中休息?”
“听闻黄……听闻太平道众相从投河,就来看看。”荀柔扶着侄儿站稳。
曹操也回首望了望堤上人影,“妖道张角,蛊惑人心至此,实在让人深叹,”
他能说一句“蛊惑人心”已算官场中少数清明人士,比大多数以为黄巾就该万死的官僚好许多。
然而……
“此处着实寒冷,”荀柔低声道。
“的确如此,”曹操道,“君不如早归?”
“广宗城破,皇甫军侯下一步就要去下曲阳了吧?”荀柔闭了闭眼。
曹操点头,“正是,清理战场不过数日,便拔寨起营。荀君杀张角有功,军侯上奏天子,君可留营中修养,稍等些时日,定有天子封赏。若要归家,颍川路途遥远,恐怕未必安全。”
荀柔垂眸一笑,“我也不好留广宗,对吧。”
不知那些逃跑的黄巾,是否会恨他入骨。
至于封赏?
曹操站得端正,向荀柔拱手下礼,“非君之力,要破广宗城,不知还要死伤多少士卒。能毕功于一役,减将士死伤,荀公子不愧仁善之名。”
荀柔低头还礼,“都尉客气,我愿留军中,再助军侯破城。”
他最后回望一眼滔滔漳水,虚渺摇晃的视野中,那白茫茫的水花,就像浮在天空,让他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