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182)+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阿兄?”

荀柔眨眨眼睛,这才意识到天已完全黑了,长时间不动,自己全身僵得像根木头。

“你让人不许打扰,但将至子时,一日不疏食饮水,不觉饥饿吗?”

食案放在面前,黍饭、时蔬和一碗鲫鱼汤,是标准的雒中饮食,食物味道随着热气升腾,荀柔这才感觉到饿了。

“多谢兄长关怀。”

荀彧点点头,站起来转身欲走。

“阿兄,”才端起碗的荀柔,连忙开口,“今日天子问我天下何以至此,我当时却未答出。”

荀彧回身,眉心微蹙,“你岂可私泄禁中之事。”

“我今日闭门谢客,兄长必为我阻拦不少人了,明日、后日必然还会有许多人前来打探消息的人况且,这也不算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也曾经私下议论过吗?”

荀彧定定看了堂弟一眼,“含光若要长谈,还是先用饭吧。”

荀柔连忙冲他一笑,端起碗来干饭。

荀彧执起灯台,将屋中其余几盏灯都引燃点亮,又在屋角寻到水器,在对面坐下来。

荀柔吸溜的飞快,一会儿就将盘盏清空,放下碗,“都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这分分合合,总有根由,又有人说天子有德行,以为天下典范,则国朝兴盛,但我们都念史书,齐桓公好色而乱伦,晋文公气狭而不义,就论好色之事,汉武帝三千宫女,也会比如今雒阳更少,汉景帝曾因棋盘小戏,怒杀吴王太子,不能说是友悌之人,至于高祖……

荀柔微微一笑。

“若论重礼,则春秋之鲁国为最,然其国衰落,是不争之实。若是论爱民,则秦国向来重役重法,最终却逐鹿中原,天下归一,然其又并未得六国之民心。”

这话,如果拿出去说,立即会被人说为大逆不道,但荀彧向来讲以理服人,竟耐心听完了。

“我今日想了一天,实在没想出当今天子,在私人之事上,比这些天子差了多少。若真要论差,只是其手段不及而已。”

荀彧深深皱眉,“含光此言未免偏激。”

“再说本朝之积弊,固然有强干弱枝之势,亦有中官之患,但光武之时,光武帝却能压住这强干,之后又有明章之治,故而说积弊,也不能算吧。”

哪有十全十美的政治体系,不都是在不完美之中,保持平衡吗?

平衡被打破就称积弊,实际上不过是后世君主的借口而已。

真的有不可逆转的积弊吗?从废墟上重建,会比将房子重新装修更容易?

荀柔没法告诉荀彧,将来一千年以后,会出现一个开国皇帝,把开国功臣杀得七七八八,但却并没有动摇国本,那是最庞大的利益群体,但朱元璋就杀了,还震住了。

真的有爱民如子的皇帝吗?所谓唐太宗,真的爱民如亲子吗?

汉灵帝步步至此,只因为他根本就在纸上谈兵。

刻石碑、想要打破知识垄断,可真正贫民子弟,生存尚且艰难,怎么可能跋涉至雒阳。

印经书,传州郡许百姓借阅,然郡守怕书籍损坏追责,根本不借外人。

鸿都门学养天子门生,想打破士人舆论掌控,只识篆刻,书法的艺术生根本无此能力。

还有铸钱、遏制党人,甚至刘宏想要压制何进,最后都失败了。

他躲在深宫,自以为可以操控天下,但世事绝不会如此简单。

世人不是提线木偶。

但是、但是,想通如此,为何他仍然心不能平?

“然而,”荀柔望着兄长,眼神澄澈而难过,“我不喜欢这个答案。

一个人,只要拥有足够的实力,就能拥有天下,作众生的主人。

如今天下至此,不是这位天子种种享受破坏、不体恤百姓,只是因为他能力不足。

我不喜欢这个答案,也不喜欢这个事实。”

第111章 并州空虚

中平六年二月,皇甫嵩大破王国、韩遂大军于陈仓。

三月,幽州牧刘虞与乌桓、鲜卑等联军和解,重金购得张纯斩之,平定了幽州。

四月,丙午,日有食,太尉马日磾免,以刘虞为太尉。

刘虞进京之日,荀柔恰好接到自冀州来信。

幽州既平,冀州前去支援的平难将军部,也就回家乡去,只有当初在冀州招募的勇士,有一些本就想为国效力,又被公孙瓒赏识,便继续留在幽州。

这其中,便有常山郡青年,赵云赵子龙。

其人勇武过人,很得公孙瓒赏识,被留在其身边成为亲兵。

当然,这只是添头,这封信主要所写,是这次“平定”幽州的经过。

最初是很顺利的,波连亲自带兵,一路北上在属国石门与公孙瓒汇合,大破二张及乌桓丘力居,追回被乌桓人掠去的汉民男女。

之后,公孙瓒与他们一路东进,却走得太深入了,粮草、补给、消息俱断绝,差点在管子城被围。

等好不容易重新取得联络,却听说,刘虞已遣使者结交乌桓诸王,与乌桓结为友好,决定在边地开互市,重金购买回二张,不久之后,张举头被送回,张纯则活着绑回,再被斩首。

波连信中有些灰心丧气,明明卫国而战,最后却只得狼狈突围,又草草收场,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他很不是滋味。

但荀柔看信,却读出这位新上任太尉的“骚操作”。

波连尚懵懂,似乎连公孙瓒也没明白,大军行驶在外,刘虞不再即时提供情报与粮草,才是彼被围之根由。

深入?辽西郡再往北的乐浪都仍是本国之土地,又没走到外国去,算什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