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195)+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豪爽,敢问姓名?”边让大声笑问。

“在下曹孟德,久闻边君大名。”曹操拱手抱拳。

“曹……曹……”边让眯起眼睛,显然认真在酒腌入味的大脑中翻找。

围观的荀柔啧啧感慨。

边让肯定想不到,让他留名后世的记忆点,不是他的词赋,而是眼前这个他想不起的人。

曹操杀边让,失意陈公台。

他之死,造成魏武征伐一生中重要挫折。

陈宫背刺,伙同吕布,在曹操攻打徐州之时,偷他的老家基业兖州,最后还是他彧哥给保下三座城。

所以你看,最后曹孟德怎么对他彧哥的

“文若阿兄。”曹老板是真的不行。

“含光?”荀彧侧眸,疑惑的看向突然抓住他袖口,却又什么不说的堂弟。

“听说何大将军欲辟边君,恐君不至,竟诡以军事,实为不易,”另一边,雒中名士正言笑晏晏,“边君何不敬大将军一盏?”

“……不错。”边让实在没想起曹操,甩了甩头,举酒向何大将军,“大将军诛蹇硕、灭董氏,手段如雷霆,一举安社稷,实为天下人称颂,这一盏,当敬将军。”

“呵呵,共饮,共饮。”何大将军的得意,显然并不只是针对荀含光,此时举盏同饮,醉眼半眯,真有点天下英雄尽入毂中的睥睨之态。

“如今,大将军正得大势,当趁此之机,一扫乾坤,清除阉患,匡扶社稷,抚定天下。”边让起身,广袖一挥,大声道。

“正是!”

“边君所言有理!”

群贤纷纷。

“将军今则若为天下除患,拨正乾坤,”袁绍也趁机大声应援,“则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亦不足道哉!”

好家伙,直接将汉灵帝比周幽王了。

不过别说,还挺贴切。

申伯外甥太子被废,申伯起兵造反,最后推了外甥上台,成为西周之末,东周之首的周平王就是将周朝东迁那个。

何进闭着眼睛,稍稍想了一想,又或者根本什么都没想,就猛得一拍桌案,“吾辈之责,正当诛杀宦官,以匡天下!”

“大将军三思”曹操顿时一惊,连忙开口。

“啊!”醉醺醺的边让大喝一声,站起来,打断其即将出口的话,歪歪斜斜指着他,“你,姓曹!我记得了,你是宦官之后!”

“……宦官。”

“诛杀宦官!”

“对,阉患奸恶!”

醉醺醺的贤士们,热血激情,举拳向天,场面一度混乱。

荀柔目光穿过划着醉拳的人群,望着何进桌上倾倒的酒盏,以及其人满脸红晕,满脸憨笑,十分怀疑对方酒醒过后,是否会后悔。

但即使后悔,也晚了。

“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荀柔摇摇头,“何遂高”

完蛋了。

第120章 人心可取

“昔王莽之乱,典籍残落,光武中兴,采求阙文,补缀漏逸,至迁还洛阳,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当时以为盛况。至今以来,典籍之数,已参倍于前,而多有杂乱,久未规整……

夏日炎阳炽烈,却并未吓退热情的人群。

太学门前广场,被太阳晒得发烫。

上百儒服玄冠的士子,以及看热闹的雒阳居民,围着挂缣帛昭告的华表,将太学前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站在前排的士子,正自告奋勇为众人宣读布告。

“今诏选天下学通行修,经中者以为博士,书法工整,志节清白,心细坚毅者入为诸生,讲习之余,共参旧籍,查补缺漏,更录整理……博士岁奉六百石,布百匹,诸生岁奉一百石,布三十匹……”

这份布告,竟是太学公开招聘博士和诸生的文书!

太学博士、学生,向来或地方推举,或是高官子弟,何曾许天下人随意报名?

竟如寻常庠学哦,还不同,还要通过策试。

但不过是策试而已。

自负才学的儒生并不在少数。

“果然按照告示所写,通过策试,便能入太学?”有人难以置信。

“不知这策试难不难?参补整理辟雍、兰台典籍,莫非只要入选,就能看到这两殿珍藏经典?”有人跃跃欲试。

“只要成为诸生,竟就百石有岁奉?”有人欢欣鼓舞。

“诸君,天子冲龄继位,先免赋税,知悯天下,再兴太学,修典籍,知文教之重,仁爱百姓,再兴教化,此圣君之相也!”儒生之中一人热烈道。

“正是。”“不错。”众人纷纷赞同。

“听闻,天子如今外着衮服视事,内着孝服守丧,不近女乐,心丧受孝,如此高行堪比虞舜。”这是知道内幕的士人。

“不错,听说先帝本不喜天子,更喜渤海王。”“对,我也听说过。”“小儿子嘛。”这是被董太后舆论影响,热爱小道消息的普通雒阳居民。

“天子是厚道人啊。”有人感叹。

“正是,正是。”众人点头。

“听说为守孝,这三年,连皇后都不娶了。”又有人道。

“哇”这是看热闹的路人。

作为路人甲,听到堂堂天子,为父守孝,竟连老婆都不娶,顿时露出毫不做作的惊叹表情。

“天子圣明!”一人高呼。

“天子圣明”一些人相和。

“天子圣明”更多人被激情影响,欢欣鼓舞。

“聪睿圣明,无过天子啊”一个老儒生在人群之中,眼泪花花,仰天长叹。

太学门内,高阙巍峨,峨冠博带的儒者们摇着折扇,坐于阁中,俯望门前胜景。

“民心可用,民心所归啊。”说话之人,正是新入太学为博士的老大夫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