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277)+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荀柔点头,“不得已。”

大白天一眼看穿,他还耍什么把戏。

“西面大军也是如此一般?”贾诩展臂向后排的老弱问道。

“不如。”

东面这支,有段煨凉州兵卒,有荀襄的青州精锐,再将雒阳百姓排在后方,而堂兄荀彧领的,只是一群从并州撤退回来的老弱残兵,唯一作用就是装相。

不是他舍不得分堂兄一些兵力,而是堂兄听完计划之后,坚持要将主力留给他,还一口气给了四个理由。

一,段煨未定,若是分兵在外,可能反覆。

二,东军行进更长,路线更危险,需要更精锐的部队,保证计划顺利,

三,本战目的,并非以厮杀打败敌军,而是以威吓,若敌未如所料投降,而是向西逃,主阵在东,若向西必为溃逃之卒,心中正惊惧,只需假作追击,放其离开,

四,若战术不成,敌军反击,则我军精锐集中一处,比分散更有利于作战。

全对。

于是荀柔被说服了,让堂兄独自带着并州老弱冒险,因为除了荀文若,雒阳城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让他能放心交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任务。

“大军定是一开始便兵分两路,反而先锋一部,从城中来。”贾诩眯起眼睛。

“雒阳四周,全无地利。”荀柔点头,淡淡喟叹,“东路先发,西路次行。”

找一处能供数万人隐蔽伏击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所以从一开始,他带的东路就不曾潜伏,只是早两日从雒阳出发,费力错开敌人绕至后方,并不断派出刺侯探查。

另一面西路倒是不必担忧敌人刺侯,但此“大军”非彼大军,,要完成战术运动,也不得不多费时间,慢蜗牛先跑。

正好,也可以给敌人探子制造一种雒阳城中空虚之像。

“这中军第一排**手,莫非是太傅为诩所准备?若是在下稍加犹豫,此时已性命不保了吧?”

荀柔再次摇头,侧首看向他,声音轻柔,坦率道,“原本,并非如此。只是,突然一念,打了个赌,多了一句……”

他要布防的,自然是全部,当初设想,这样的乱国的逆贼,如果可能一个都不留,他曾经猜测,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杀掉乱世毒士贾文和机会。

聪明人,不必将话说透,便能明白。

贾诩镇定的表情,在这时,终于露出裂隙。

“刺啦”

荀襄抽出了佩剑。

“去随文若安置战俘。”荀柔撇头沉声道。

“……唯。”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冲动,荀襄垂下剑尖,低下头。

“认真学!”荀柔眉心一蹙。

“喏!”荀襄一激灵,这才连忙郑重抱拳回答。

“文和,不问赌约输赢如何?”目送侄女背影,荀柔将谈话继续。

“如何?”纵使意识到对方曾对自己起过杀心,贾诩在瞬间的惊诧过后,很快恢复表面的镇定。

“赢了。”

“恭喜。”贾诩欠身毫无感情的附和,纵使这次作为赌注,赢出的是他自己的性命。

“世间之人,太上,欲至圣明,舍生取义者稀,下者,喜得乱世,成就声名者亦稀,其间众生,与世浮沉,各求生路。”

荀柔语速缓慢,好在听者很有耐心。

“仓廪足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守性命,才有余力惠他人。乱世之中,是非难辨。董卓、李傕、郭汜……袁绍之辈,乃喜趁天下之乱而自利者,我认为文和并非此辈中人,我赢了。”

他向着贾诩,轻轻微笑。

“欣喜非常。”

第164章 国之四民

贾诩沉默不语。

荀柔并不奇怪,若是几句话就能说服贾文和这样的人物,那他反而不敢相信。

现在对方沉默不语,至少说明,自己说出话,并不是拂面清风,至少对方有所触动。

他艰难的伸展了一下脊背,顿时感到整个背部,无数神经末稍瞬间被激活,形成一片全覆盖、有重叠、无缺漏的电网,“刺啦刺啦”断断续续的中低伏特试探,瞬间变成高压的大功率输出。

冷汗瞬间又出了一层。

肺部的毛病暂时尚能压制,背上的烧伤却实在磨人,关键是这种伤,不比金属锐器制造的伤口,只要控制不造成感染,致命性并不强,只是恢复期却更漫长。

按照华佗的意思,两三个月内,休想行动自如,至于伤口愈合结痂脱落完全恢复,没有半年绝不可能。

荀柔估算了一下行驶的距离,按住车板边缘,以比蜗牛还小心翼翼的速度,缓慢趴下。

虽然还是疼吧,但趴着多少要舒服点。

“失礼、见谅,”荀柔趴好,喘两口气,向望过来的贾诩点了点头,弯了弯唇角,“文和来看,我这般,与庄子笔下,涸辙之鲋,是否颇为神似?”

贾诩兜着手,看向没有丝毫仪态可言的荀氏明珠,一时间不知做出如何反应。

至今为止,这还是第一个,他完全揣测不出心思性格、行为动作的人就不再说几句了?……真的信任他了?怎么……就自在的躺下了?

他想了想,琢磨了又琢磨,这才不太确定的问,“荀太傅……口渴欲饮?”

嗯……涸辙之鲋……缺水、没毛病。

荀柔原本只是想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被他一说,自己的确需要补充点水分。

“多谢文和,水罐在车右后。”

就这么不见外嘛……

一旁护卫车驾侍卫目光灼灼注视着,贾诩一脸深沉庄重的回身,取下了挂在立柱上的陶罐。

“多谢,多谢。”低头咕嘟咕嘟灌了水,荀柔又艰难的趴回去,期间,再次牵动背部烧伤,嘶了好几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