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331)+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平日训练辛苦,并非将官凶暴,只是希望战场之上,其麾下兵卒,少流血,少死伤,望诸君同上战场,亦能同归。”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行!”

演讲效果如何,荀柔一时也看不出,毕竟士卒是否都能听懂,他都不能确定,倒是诗句的力量强大,秦风。无衣应和之声,让他的演讲算是画了个圆满句号。

……

“以后要把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反复给兵卒讲解清楚。”

虽说没有达到最大期望,但显然训练得也足够辛劳,荀柔还是让杀猪羊犒赏三部将士,又将吕布、张绣和荀襄三人叫住,单独说话。

“当然,操练辛苦之后,食水须注意,不能疏忽,操练之时,也多将机巧目的宣告士卒清楚……”荀柔将想到的所有细节全都絮叨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又继续道,“荀校尉今日调度不够果断,吕将军……”荀柔望着吕布带着傲色的脸,咽下指点,“长平侯兵卒锋锐,张将军调度沉稳,荀校尉当多向两位多多请教。”

“是。”作为唯一被批评的荀襄,低头致歉,“卑将有负太尉重任,还请责罚。”

荀柔稍思量后,做下决定,“那就罚从明日起,日常操练后,荀校尉再亲领本部人马本袭十里,才许休息需步行,不可乘马。”

“以一月为期。”

“是。”

张绣张了张嘴正想要说情,荀襄已经一口应下来。

“好了,惩罚明日再开始,现下,诸君各自盥洗沐浴,去与营中将士宴乐吧。”

第194章 云娘

黄绿色的豆荚与金灿灿的麦芒,咯咯的鸡群与扎扎的机杼,以及,整齐干净的院落,苍翠如盖的桑榆。

恤孤寺所处的庄园,是先前缴没的少府田芬家产,连庄园并周围两百亩地一同划拨。

“男孩二十七,女孩五十二,男婴七,女婴三十一,老者二十,众皆以伯、媪、兄、弟、姊、妹相称……

“每日卯正起,申时休寝,午前劳作,午后识字……

“男孩六岁以上习农事,女孩满七岁学习机杼,新养幼婴,以牛羊乳喂之,认年长者为亲,相互照顾……”

荀柔一路听着女官介绍,含笑点头。

说是私人会面,但他考虑过后,却觉得不必故意做作姿态。

恤孤寺是在他提议下建立,回到长安,他本就计划要来看看,在此遇见了义妹,相互交谈几句,再自然不过。

若是遮遮掩掩,反倒让人怀疑他们说了什么机密。

不过这里的一切,比荀柔预期要更好。

井井有条,干净整洁。

还有,有一些东西是装不出来的。

老弱面无饥色,眼睛灵活有神,孩子们都学过礼仪,姿势虽不够端正,但却也没有瑟缩之态。

士、庶,有什么区别?

从颍川家乡到雒阳过后,他思考过很久这个问题。

贵族阶级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颍川风气不同,但雒阳城中,那些官宦子弟,在熟悉过后,不学无术到让他瞠目结舌,耳濡目染背诵几句诗文,不解其意,人云亦云者,更是绝大多数。

于是,他意识到,才华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有学识者,并非社会的大多数。

道德、品行这些大道理,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学起来也很容易,归根到底不过是“利人与利己”。

这个时代,真正的鸿沟是礼仪。

礼仪划分了阶级,让那些平庸的膏粱子弟,理直气壮,趾高气扬的鄙视他的同类。

荀柔走过乡里,那些初一见面,手足无措而显得呆笨的农夫,只要稍加耐心,让他们度过最开始的一段羞怯劲儿,基本上都能交谈,在他们熟悉的农业,天象气候等领域,能言之有物,说得头头是道比许多满嘴废话,虚言无物的士族子弟更好。

但不懂礼仪,让农夫们无措,无措生怯,怯生瑟缩,生彷徨,于是只能埋首父辈旧路,只有很少人敢抬起头,观望一眼世界。

那些被鄙夷的愚昧、呆滞、粗俗,只是他们不懂得这些上层建筑的规则,不善伪饰。

礼仪,甚至是放在识字之前。

这一点,他也是近来才想清楚。

发现恤孤寺注重培养孩童的礼仪,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感到惊喜。

“幼童不知姓名者,皆以田为姓……”

“很好。”荀柔赞许的点头,“阡陌纵横,稼穑始生,的确是好姓,诸君将恤孤寺打理得很好,孩童皆知礼,动止皆有规。”

为众女官之首的美丽女子,屈膝一礼,“卑职不敢居功,都是钟少府,和荀夫人的指点。”

这位姑娘姓李,出身南阳大族,当初被李傕郭汜破了家门,族中男子多没于路上,堂嫂姊妹又不堪侮辱投死,只有她坚强的活下来。

“李令客气了,在下不过提议,全赖李令与诸君辛劳。”

云娘荀光道。

她今日穿戴得朴素,只是窄袖布裙,头插木钗,淡抹脂粉。

荀柔已经听说她常到恤孤寺帮忙,教导小孩,但今日一见却还是为她的改变感到惊讶。

“恤孤寺草创至今,不过半载,能做到这般地步,诸位令史劳苦功高,阿云相助,自然也有功劳,有功俱当赏,你们就不必推让了。”荀柔手一挥,欣然道。

众女谢过赏赐,恤孤令李毓道,“太尉可要再移驾后院府库看看?”

这是让他单独与云娘说话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