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38)+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这么喝下去,他担心老族兄等不到与他畅饮那一天。

荀衢哈哈一笑,“小阿善,还不知酒的好处呢。”他拍拍荀柔的肩膀,就要借力起身,荀柔哪承得住他的力气,被按得一趔趄,幸而旁边荀攸眼疾手快,一把捞住荀衢手臂,将他拉起来。

“小叔父,无恙?”

“还好还好。”荀柔忍住了揉肩膀的冲动,“衢兄不如将好酒都先留着,等将来我长大,再共饮,如何?”

荀衢扶着荀攸的肩膀,站得摇摇晃晃,忽然转过头盯着他。

荀柔被他盯得紧张,只觉目光亮得很是灼人,仿佛能一眼将他那点小心思穿透。

荀衢却突然靠着荀攸,仰头大笑。笑过之后,扯着他的袖子,跌跌撞撞来到蔷薇花墙边,伸手一指“武帝曾言,此花犹胜佳人笑,阿善以为如何?”

荀柔想了想道,“花好看,人也好看,各尽其妍,不必相比。”

汉武帝那是美人看太多,所以不如花稀罕。

荀衢再次大笑,伸手摘下一截花枝,插在荀柔的冲天辫上,“小弟将来定是美人,以此为谢礼,花与美人相宜。”

……手不疼啊?还美人呢。荀柔没将这话放在心上,使劲往头上望,只想知道自己现在的造型。

“对了,伯旗怎还不来见长辈?”荀衢向侍从招招手,“去叫伯旗来拜见。”

“阿兄今日一早去田庄,走时还向叔父禀告过的,叔父忘了?”荀攸提醒道。

荀衢闭眼,摇着头想了会儿,才一点头,“嗯……仿佛如此……是如此。”

伯旗……那是堂兄你亲儿子啊堂兄,荀柔无力吐槽,心里可怜摊上这样不靠谱长辈的荀祈和荀攸。

“既然如此……公达替我招待阿善,”荀衢向荀攸摆摆手,不等回答,转身向着花林中去。

“是。”荀攸对着他的背影恭敬的拱手行礼后,这才向荀柔一展广袖,引导道,“小叔父请。”

“好。”其实没准备留下做客的荀柔,只好点点头。

他正要随荀攸着走,花林之中突然响起一声,如击缶般深沉之音,震得人心底随之一颤,随着歌声扬起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又是一声瓮罐类的打击声。

那歌声伴随节拍,仿佛要钻进人心里。

长铗归来兮!出无车

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无以为家

作者有话要说:

长铗归来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冯谖

冠礼辞来自《礼记》

第22章 尴尬聊天

所谓长铗即长剑。

这首歌出自《战国策》。

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多年不得见用,以长铗诗自名,孟尝君闻其诗,赐其车马饮食,仍然不重用。

直到后来,孟尝君找门客去封地代为收债,众人都不愿去,选了冯谖。冯谖这一去,就缔造了留名千古的成语“狡兔三窟”,为孟尝君铺就一生富贵无忧。

这首诗,唱得是冯谖早年怀才不遇的愤懑无奈。

族伯父荀昙、荀翌,遭遇延熹的九月政变先后亡故,作为荀昙伯父之子,荀衢党锢在家,再不得出仕。荀柔先见庭院闲逸,又见族兄狂醉,却没想到,看上去逍遥自在的族兄,心中在意的。

荀柔忍不住抬头去看荀攸,作为荀衢子侄,公达一定非常清楚。

荀攸正细心摘下插在他发顶的蔷薇花,小心没扯到缠绕的头发,然后递给荀柔,“小叔父要这枝花吗?”

“要。”荀柔抬起头问,“听说这种花很好活,只要将花枝埋进土里,就会自己生出根须,这枝我带回去,可以种在我家院子里吗?”

“当然,叔父送给小叔父,这枝花,便任由小叔父处置。”

“公达,党锢迟早一定会解除的。”这话虽然没头没尾,但他相信荀攸知道他的意思。

“我定会将小叔父的话,转告叔父。”荀攸唇角缓缓扬起,温和浅笑,“小叔父请随我来。”

无论幼年所居父亲友人的庄园,还是高阳里的自己家,以及所去过的族亲家宅,所见的宅院都庄正古朴、乔木深深,如同汉隶的厚重,然荀衢兄的家却全然不同,亭台楼阁,轻灵妩媚,柳绿花娇,似行草的飞扬。

穿过缦回的檐廊间,沿着屈曲石道走过清池,来到临水亭榭。四面临风的六角亭内放着坐榻,榻上镂空的铜炉燃着袅袅沉香,仆从送上新鲜的水果、琥珀色的蜜水和雪白的羊酪。

这招待水平……原谅荀柔没见识,总之就很高。

荀攸安安静静跪坐在他对面,看向他的目光并不急迫,只轻轻的停在他身上,等他把每种糕点水果都尝试了一遍,正犹豫准备要告辞,恰好开口,“听闻小叔父近来开蒙念书?”

“……是,是啊。”荀柔尴尬的挠挠发烫的脸颊,回忆这两个月的进度。

就一本一千字的识字课本,都还差点没念完。

就丢人。

“近来,听闻慈明公在家中著述文章,”荀攸自自然然的改变话题,“不知,可否有机会见识一二?”

他爹在家写的文章?额……荀柔再次露出古怪表情。

注书,就是在深奥古书上,添上个人理解注释,使之更易读懂。

《易经》是一部神书,当然需要一点注释帮忙,但他有点怀疑,他爹将注释当成心灵日记在写了。

去年侯览议罪自杀,灵帝改元,族中聊起这消息第二天,他爹注“临卦”知临,大君之宜。五者帝位,大君为二也,宜升上居,吉。

荀柔琢磨着,这意思不就是太好啦,天子终于杀了揽权的阉党啦,天子聪明啦,天要变啦,国家前途光明,大吉大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