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406)+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袁绍连连点头。

“不过是董贤之流,一朝得遇宠幸,张扬跋扈,满门皆贵,”许攸坐在席前,自取了案上酒斟了,私宴之内,说话更无顾忌。

袁绍露出鄙夷之色。

一旁的陈琳有些不忍,却终没说出什么。

“如今国中早是遍地嗟吁,士林之中俱怀怨愤。如此众心背弃,纵使执掌兵权,又能如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过如此。”许攸举起酒来,笑道,“本初兄放心,姑且待之。”

长安未央宫,此时正寒风卷着雪粒,密密吹彻,点点砸人。

“虎贲听令,围守四面,勿许人近,凡异动者斩!”

追随尚书令来的尚书台诸君,都是第一次听他这样冰冷的语气,闻此顿时噤声却步。

四周虎贲卫士应声围守,神色肃杀,俱执剑出鞘,警示众人不得靠近。

“什么事,这般动静?”兰台就在两座藏书阁后,听见声响的兰台令荀忱,此时也匆匆赶到,他快步越过众人,被一刀挡住前路,见了眼前之景,不由一惊,“文若?这是怎么?这是含光?竟出了何事?”

雨雪天气,正是阴寒,一向端庄雅正的尚书令只着中衣,单膝跪地,玄色大氅裹着怀中一人,闻声抬头,脸色竟比霜雪更白三分,荀忱被他眸中凛冽骇得惊退半步。

“宗实,你也听得消息?”荀彧声音平稳。

“正是,怎么”荀忱心里小松了半口气,绕过执刀的虎贲卫士,正待开口询问,就听见一阵沉重脚步。

领队在前的是一身玄色官袍的御史中丞,他脚步急快,袍袖飞扬,身后数十兵士,皆披甲执锐,而他方才听见的脚步,正是军靴重重踏在木板地面发出的震声。

荀攸的神色比荀彧更冷,他一眼扫过,眼中凝起剑锋似的光芒,“如何?”

“不知如何,未见外伤,不知深浅。”荀彧短促地道,“我自送他出宫去。”

荀攸向后一挥手,令虎贲军众往阁道上追索,自几步上前,跪在荀彧身侧,执起垂落的细瘦手腕。

察觉指下微弱的脉搏轻跳,他神色这才缓了些,“也好,此处交给我,乘舆立即就来。”

荀彧从身旁拾起一把短剑递出,手上鲜血未干,“刺客遗落此物,但此事绝非天子所为。”

竟是一把做工极其精致的短剑,剑首白玉无瑕,嵌着红蓝宝石,剑刃为铁刃,秋水波纹,寒光凛凛。

玉具剑,是御用之物。

二人短暂对视一眼,荀攸一点头,“自然。”

“毕竟宫廷之内,不可张扬,以免落人口实。”荀彧又道。

“如今境地,张扬谨慎,又有何差别?”荀攸反驳一句。

荀彧垂眸,“正因如今形势,更该谨慎,我已遣人禀告天子,还望公达三思。”

荀攸低头,凝视被玄衣盖了一半的脸,荀柔修眉紧锁,眼眶微陷,苍白的双颊上落着灰色的阴云,“明白。”

二人对话,似一句赶着一句,发展极快,荀忱站在一旁听得心颤胆寒,到此方识杀机凛冽。

他又觑见奄奄无声的堂弟,心飘起一半,只觉脚下都无了着落。

“如此,不如我一道出宫,往白马寺和高阳里去报一句消息?”他小声问道。

“劳烦宗实。”荀彧轻轻颔首。

“含光,不会有事吧?”荀忱又忍不住问。

荀彧摇头,正此时乘舆赶来。

宫中车马由太仆掌管,但荀公达既说有,自然立即就有了。

荀攸亦不答,转身交代次赶来的虎贲卫,命他们整队护送车驾,“路上小心,姜君新任,未必周全。”

“我明白。”荀彧点头。

地上一滩血迹,已不得遮盖,荀忱一望左右,自察失言,赶紧跟上车去。

“什、什么!刺客?!”

宣室后殿,刘辩正暗自伤心,忽然听得消息,顿时吓得两手撑地,六神无主。

待那文吏速速道来,言行刺太尉失手,他才缓过气来,又赶忙问,“太尉如何?”

“太尉……似受伤昏厥。”

“什么!”刘辩激动得起身。

文吏也未看得清楚,只是他被尚书令派来禀告,自然还有任务在身,“令君请陛下应允在未央宫内追索刺客,并告罪惊扰陛下,亦遣人告知光禄卿,使其带人前来护卫宣室殿。”

“依尚书令所言太尉如今在何处?”刘辩紧张地两手蜷在一起,快步就向前走,走到殿门,左右黄门、宫婢连忙前劝阻。

“令君道,他即刻送太尉出宫归府,此时大抵已在路上。”

“好……好罢。”刘辩也明白不能将荀柔留在宫中,“立即遣太医前往疹视。”

“唯。”文吏俯身领命,心知荀令君定早通知了太医院。

“要用心搜捕,刺客……宫中行凶,罪大恶极,若是捕得,刑以……五马分尸!遇赦不赦!”刘辩双拳渐渐握紧,眼见戾色。

这话也太暴君了。

文吏心中一颤,暗暗叫苦,然此际却无能劝阻天子之人,他也只与众侍从、婢俯首听命而已。

“拜见尚书令,”一队二十人羽林卫,装束严整的挡在车驾前,被虎贲阻拦亦不为怪,为首的羽林郎上前一步,拱手朗声道,“姜光禄不得脱身,命我代其前来探望,不知太尉如何?”

“拿下。”荀彧看也不看,对那嘈杂的叫屈之声置若罔闻,只低着头。

乘舆还是有些颠簸,执在手中的丝帕已落了斑斑血迹。

许多旧事,从眼前闪过,他的手从方才就难以遏制颤抖,然心中越焦灼,面上却越要平静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