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456)+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荀柔望向那个婴儿。

忽而生出一些劲头。

一种真实的力气。

他的确要好好活下去,至少要做两朝老臣啊。

“臣岂敢辜负陛下所托。”

他再次拜下去,带着前所未有的真心实意。

……

“天子或是畏惧叔父。”

荀柔出宫之时,荀攸的车驾已等在宫门之外。

邀之同车后,荀柔将今日觐见之事告诉于他。

“若是文若在此,必要说,那毕竟是天子。”荀柔倚着车壁,一边揉腿,一边笑道。

公达小小放肆的一翘唇角,继而抹平,“叔父还当小心。”

“自然,毕竟是太子。”荀柔颔首。

要九州一统,离不开天子这张旗帜,而中原汉民族农耕文明,抵御胡族侵袭,也离不开天子这面旗帜。

不过,在天之下,却总可以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长久之事,原不在一时,荀柔思绪伸展过后,又立即收缩回来。

“公达,明日我们就启程,我让杨修与张将军同行,携令去左冯翊,换取杨奉。”说到此,他有些犹豫。

杨奉本人的战斗力,着实一般,然兵马又毕竟不足,他真是想用,却又不太好用。

“不如令其驻守大阳,防范淳于琼。”荀攸道。

“是我疏忽,陕县以北,河流是宽缓些,若要渡河,也非不能。”荀柔点点头,继而一笑,“也好,他祖籍弘农,正当让他和杨德祖看守老家,也不怕他不尽力。”

荀攸颔首,表示自己正是此意。

“看来,有公达与我为谋,此战不必担心了。”荀柔又一笑。

荀攸浅回一笑,“小叔父气壮山河,自然剑扫千军。”

“公达见笑。”荀柔后仰,在马车颠簸中望向窗外,他知道自己眼下显得有些亢奋,“我只是,原本厌烦入宫觐见,如今忽然觉得,也还不错,竟能检验真理

“果然是,物质决定意识啊。”

见荀攸露出疑惑的神情,望着他皱眉,荀柔又忍不住一笑。

孩子是未来,让他眼前忽然似延长出数十年光阴。

抽象之物,忽然变得清晰可见起来。

“前路迢迢……令人心气开阔,踌躇满志。”

第261章 论战况

与荀襄当初一样,荀柔选择只带少量精锐士卒,乘船行水路,经华阴,河北、陕县,至中条山下下阳城此时与袁氏军队对峙的前线。

全程耗时九天。

之所以是下阳城,不是原本中军驻扎的东垣,自然是因为消息来去,再加上他赶路的九天,军情已生变化,袁氏先得了消息,乘势进攻,朝廷军则一路退守至此,才借周围地势稳住阵脚。

只能说,河东山伏水横,实在是用兵之地,袁绍穷兵急武也是被逼无法。

至上岸,荀柔命人张挂起旗帜,招各营将校至主帐议事,等待期间,则先进内帐,躺上床休息。

休息也不能休息好。

这一路黄河颇为湍急转折,他原本不晕船,这一回却颠得翻江倒海,眼下躺平依旧如卧舟中,觉得风颠浪急,摇晃不止,欲吐难吐,最后呕出些清水。

不得已,只能请来在军中坐诊的张机,用艾灸配合银针略加施展。幸好仲景兄依旧可靠,竟渐渐平复症状,让他慢慢睡沉。

这一睡,就是两个时辰,待他睁开眼睛,光线橙红,尘埃飞扬,周围物景笼着一层柔光,俨然已近黄昏。

榻边席上,盘腿坐着一个荀公达,握着一卷书,看得专注。

“天光渐暗,恐损目力。”荀柔声音由带沙哑,撑坐起身,搭在身上的弹墨氅衣滑落腰间。

“小叔父醒矣。”荀攸随手弃了书,起身两步走近榻边,“让亲从进药来,可否?”

“好罢,”荀柔皱了皱眉,却也知无可奈何,“众人聚齐了么?”

“除氐将千万、羌将当良贾,以及张绣、徐荣四部在外,其余十七将,俱已至营中候见。”

药炉本设在帐侧,这边荀攸才向帐中侍立的亲从一挥手,转眼两只冒着热气的陶碗就端进来。

一碗粥,一碗中药。

“张君道空腹服药伤胃,然营中简陋,小叔父且先将就用些。”荀攸先接了粥奉来。

“这是什么时候?我难道不知?”荀柔看他一眼,接过碗,“你可见贾文和、钟元常二人?”

“尚未,”荀攸束手于侧,“私以为小叔父欲先见二人,已请他们单独小帐等候。”

荀柔刚睡醒一觉,正是精神清醒的时候,虽觉得他谨慎过头,想了一想倒也没在这点上纠缠,点点头,“就请二公来此相见吧。”

自然,不稍片刻,钟繇与贾诩二人就被领进帐来。

“臣失职,不能规劝荀帅,还请太尉治臣之罪。”

一拜过后,钟繇当即请罪,贾诩一声不吭,倒也同他一起拜了。

“行了,”荀柔此时已穿上了外衣,坐于榻上,闻言只摆摆手,“她是主帅,你们是谋臣,况且,腿脚也长在她自家身上,你们难道还能绑了她?先说眼下军情罢,军报毕竟太简略了你们究竟怎么是商量打算?”

“是。”钟繇恭恭敬敬拱了拱手,看了一眼贾诩,确认对方没有开口的打算,这才细细解释起来。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眼看秋收,袁军并无退兵打算,自然是有入秋,天气转凉,就进行决战的准备。

战略意图到如今,也并不难猜了,不过是先分两路,再等合适时机,弘农处一支从后方某处渡河,两面夹击朝廷军队,这样一来,也直接绕过了难以攻下的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