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528)+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而这么多人,从各个方向分析清楚,也几乎把所有可能都举列出来。

他需要做的,是从他的需要出发,选择其中一条。

……明天,还是对蒯氏兄弟热情点吧。

唉,刘表比起袁绍还是差点。

各地大族,德性其实差不多,造反其实不想造反,就想本地百姓安安分分,老老实实被他们吮血吸髓。

但袁绍治冀州,能把不服从他的豪族干掉,让袁氏成为荆州最大势力,让大族跟着他才有肉吃,所以,他一造反,荆州大族都跟着他干,觉得他能成大事。

所以一仗打赢,冀州上下一清算,把附逆的宰了,就只剩些虾米,冀州神清气爽。

而刘表掌荆州的时间明明更长,却只一味联姻怀柔大族,开头杀的五十多个豪帅都是什么人呐,那些才是荆州的虾米,大族吃了虾米,吃成巨族,这下好,刘表更没法控制,果然都不听刘表的,都不感激他,不觉得跟着他有前途,直接给荀柔跪了。

这一跪,反倒不好处理。

若非顾忌大局,荀柔现在都不想处理刘表了,毕竟刘表若要代表朝廷出任荆州牧,身份立场就变了,按要求得籍田,得改官制,得扩隐,得放奴,得给百姓授田,说不定这样能冲锋陷阵,把荆州给平了呢,毕竟熟悉荆州形势嘛。

哦,对了,还是不行,刘表现在于荆州,属于三互法范围了,得避嫌,不能在老婆娘家当官。

刘景升,要你何用!

荀柔端起水碗喝了一口,面无表情。

他还是给文若写信吧。

【致文若兄,善勿恙!前信已见,兄所寄寿礼亦随信至,并未违期,木砚轻巧,今常随于身,信即出于此。弟今添一岁,更知光阴易逝,人之性命如草,盈虚有时,一瞬而过,更不可不惜时,虚度光阴。

已至南阳,暑期将至,愿兄幸饮食,察事,甚幸!长安无事否?幸兄大才,必无事,然兄亦当保重,勿违起居饮食。

果如兄言,荆州蒯氏,背弃刘表,已献南阳,其为荆襄巨室,门生子弟遍州郡,如是,刘表不复能为。

兄知,弟幼时,尝随先父流落汉水,母氏亦曾葬于是地,往事已不复记忆,此当寻故地以为纪念,只不能祭祀,以免惊扰百姓。

南方草木易于中原,闻果实有荔枝、龙眼等,木有鸡骨香、沉香等,亦有抱香履木,抱木生于水松旁,削之即成履,弟初至未见,次后若得,亦当随书寄回。

愿兄爱身,永安万年。

弟柔谨拜。(出河南颍阴汉简53A.B)】

第299章 大势所归

时已入夏,清凉幽幽的银丹草香,消解了尚书台室内燥热。

尚书令荀彧正整理案边一只硕大木匣,那木匣宽有三尺,高一尺,存在感十足,让人万分好奇。

方才御史台的使令刚走,这莫非是太尉自荆州寄送回来的信件?

这是寄了什么,用得了这么大匣子?

尚书们来往出入,不免探头张望。

然后,他们就见他们气质清雅的荀令君,从匣中拾出一双鲜黄木头做的履。

木头做的履,形制倒没错,但未免太过粗苯,都像只小船了,得多大脚的巨汉穿?

“令君,此为何物啊?”年轻尚书忍不住问。

荀彧工作时虽严肃,却并非不近人情,微微一笑,温声向众人解释:“此物南方称抱香履,抱木所制,乘湿刳而为之,气微香,轻若通脱木,据说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1]《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居然真是用木头做的履啊!

一群出身中原的尚书啧啧称叹。

“南方之物,好生新奇!”

“南方之人,果然匪夷所思!”

“荀令君与太尉,真是兄弟情深!”

荀彧失笑摇头,复匣中取出一方纸包,“这是南方珍果龙眼,诸君拿去品尝罢。”

南方草木、果实异于中原,非为人熟知。

有见多识广者,当即向同僚科普,此龙眼果,出于南海、交州,从前朝就一直是宫中贡品,与荔枝并为南方珍果。

众人俱欢喜,连忙拜谢领受。

荀彧摆摆手,让他们下去品尝,尚书们离开后,却还是将木匣盖起来。

他知道,御史台很早就开始经营荆州,后来荀公达还成功招揽了长沙名士桓阶。

而去岁即使朝廷财政艰难,他还是依照前例,拨出重金给桓阶,以为游说之用。

并非为了收服荆州士族,只是让其从中挑拨,免其固结。

荆州大族,固有利益所在,非钱帛能动,唯势可迫之。

就这一点而言,他赞同荀公达。

而随着堂弟含光克定冀州,桓阶的书信呈现状态越发向好。

龙眼主要出于南海、交趾,荆州南部的桂林、零陵郡也有,零陵太守张羡与刘表不合,已有投效朝廷之心,堂弟此时能寄回此物,想来荆州之行,应当算顺利了。

只是,用驿道传信且罢,寄送私物……荀彧摇摇头,轻叹了口气,缓缓展平竹纸,镇纸压住纸张翻卷的边缘,提笔在木砚中蘸了蘸。

前一次忘记提醒堂弟,黄巾之后,有许多名士、学者避居荆州,使荆州文学昌盛,传遍天下。

含光既有意荡涤坐席空谈的旧习,改正天下风气,就不可不与这些著书立说的儒士接触,不能不收揽控他们。

“彧固知弟耻其人等惜身忘国,以家族为重,不念百姓,不欲与之交谈

“然,”他顿了一顿,续落笔纸端,“弟既为政,掌教天下,岂可不网罗遗士,博存百家

“斥邪崇正,端本澄源,以勘定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