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563)+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盼有后来者,相与为继。

“臣有此愿,故绝无称帝之心。

“至于陛下,望陛下自忖,将欲以何面目,留于史册中。”

天子静静坐着,直到眼泪流尽。

这些年,他一直自以为委屈自己,为先生,步步退让、竭力讨好、小心翼翼,无怨无悔。

然直到此刻,他终于承认,自己所作,亦为眷恋帝位,也并非全无怨悔。

其实他明白,先生……荀太尉,绝不会为帝位来害他。

先生,不是利欲熏心之人。

然而他……

刘辩低下头,犹记当初,先生伸来握住他的手,冰凉却坚定。

自私、傲慢、轻薄、无知、放荡……

他终于清醒。

原来如此。

这些年,是他有负先生教诲。

至于如今……已至如此……他……所能做的,只有成全先生之志。

刘辩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样明白,自己应当怎么做。

春光灿烂,晴空万里。

荀柔在阶前抬头。

风轻拂过眉稍鬓角,打着旋,暖暖得让人心痒。

堂兄荀彧一身青衣伫立阶下,容色瑰玉,神色端凝,至见他出来,浅浅一笑,露出疑问的神情。

就这样吧。

荀柔对兄长扬起一笑,点点头,随即登上阶下马车,再邀荀彧同乘。

在这个时代,没有明确清晰的国界,没有深至荒野山岭沙漠的政府机构,不能统一意识形态信仰,有什么办法,能确认在原始森林、浩荡草原、河泽彼方,其地、其民,归属一个国家?有什么办法凝聚民心。

天子。

非指个人。

而是意象。

哪怕一地,方言不通、税赋不纳、律令不行、习俗不共,只要承认汉家“天子”,那便是大汉之民,那便是大汉之地。

于是,就这样吧。

天子之职,纵使世袭世代的特质注定腐朽,于时却不可或缺。

而当下,二元君主制萌芽,时代开放,思辨烂漫,他想试试,趟另一条道路,让权力从腐朽世袭中剥离。

所以,荀氏子弟,将来无论贤愚,都不会选为他的继任者。

他所有手中权力兵马,当完全的交给下一个为大汉掌舵之人。

“走吧。”荀柔轻轻一敲车壁,些微倦怠的靠上兄长肩膀。

庞大权势的倒塌,必引来反噬。

当他如此选择,在新的权利流转规则运作下,注定当他死去后,荀氏子弟将面临如霍氏、窦氏一般,权盛而灭的命运。

守着京城,紧握祖宗光荣,会被蜂拥而起的后浪蚕食。

唯一办法,只有放弃虚浮的残余,离开都城。

荀家的年轻子弟,必须远行,如蒲公英散去四方,在异乡落地,凭自己力量生根发芽成长,亦或在异乡风雨中夭亡。

这是一条残酷的路。

当权利流转后,荀氏将从高处跌落下去,必然可见。

不是谁都能轻易放弃摆弄天下的权势,忍受子孙跌落的命运,幸而荀家,并非霍氏、窦氏,而有文若、公达、大兄……

当他做下决定,他们如此欣然赞同,没有犹豫、栈恋、惋惜,仿佛让子孙散落,白手起家,再正确没有。

“谢谢。”荀柔没头没脑一句,引来荀彧探问的目光。

他没有解释,只笑了笑。

他并非铁石心肠,若是支持他走到今日的家人,不能理解、赞同他如今选择,而向往更高的权位。

他相信,自己在纠结痛苦后,依旧不会改变选择,只是或许……就活不长了,死前痛苦的预见荀家的覆灭,却全无办法。

以荀柔觐见天子为节点,投毒案终落下帷幕。

长安波澜荡漾,又悄悄平息。

至于参加新年宫中筵席的官吏,集体“中毒”事件,并未造成死伤,华佗领着太医院学徒们忙碌了几天后,也只得出一个饮食不洁的结果。

直到次年新宴,才终于破案。

原因是荀柔本人“发明”的炸鸡。

高温炸物一大问题,就是表面温度迅速升高,但被包裹的内部温度却没升起来,而成半熟状态,也就是没有炸透。

所以后世炸物多有一个复炸过程。

荀柔自己对此半懂不懂,但指点家中厨工时,却按照记忆中,将鸡拆开油炸,于是避免了肌肉厚实不透,况且量小而精,不容易疏忽。

但宫廷大宴,数量庞大,再加上为了美观,全鸡整炸,厨工无法做到精细,半生不熟的鸡肉,于是就进了这群“贵人”们的肚肠,引起各种胃肠道反应。

倒是武将几乎没有发病的,行军在外,他们本来就习惯半生不熟。

荀柔知道这个结果时,也不免啼笑皆非。

宫廷内厨相关重点职位的官吏,已然在前一年就获罪罢黜,今年也不能再罢一次,于是只好定下规矩,取消宫廷筵席上油炸菜品。

这一事件,被太医令华佗写进太医档案中,同时代医师了解此事者,也均纷纷记录入自家医案。

于是,竟因此流传后世。

成为第一个有明确记录的群体性中毒事件,出现于后世各版医学发展史、公共卫生史等的开篇部分。

接下来,开启和平时代第一件事,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封赏功臣。

官、爵、禄,从上到下,从三公到小吏、小卒,只要没蹲在牢里,总有一份。

小吏、小卒,加爵二等,给家里添个保险,中下层官吏依贡献与表现,多少都能升个官职。

新收回的豫州、兖州,去旧迎新的冀州,百废待兴的并州,以及正在开拓的凉州,到处都有缺额,正好拿来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