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香草门庭(578)+番外

作者: 青山见晓 阅读记录

在他之后,曹贞才上前行礼问候,又被曹操示意曹丕带了出去。

“如何?”曹操躺在枕上平静问。

榻边坐着太医令华佗,很明白的此时应当闭嘴为官多年,人情世故果然比他年轻时候长进太多。

“不大好。”

和华佗相比,荀柔的医术已经退步得几乎没有,寻摸半晌,和进屋看清曹操面色时,没增加什么新鲜内容。

曹孟德这病,的确不是演的。

荀柔一时心中也说不出的滋味。

他方才,猜过这是曹家赚他来的假戏,如此突然,而曹丕又满身漏洞,惹人猜嫌。

可他还是来了。

为的是曹孟德的人品。

相信曹孟德的人品,这话有些好笑。

如今虽不说,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就比如说这些年他遭遇的刺客,从何处来。

但荀柔有一种直觉,曹孟德虽私心权欲重,可最后关头,却能将大义顶在前面。

所以,哪怕如今曹操病重是真,帐后还埋伏着刀斧手,预备将他一并带走,他内心依旧丝毫不惧。

曹操继承人没培养起来,只能将国事托付于他。

与曹孟德相交一世,到如今他才有此把握。

“果然无法可想?”荀柔向华佗问。

还能缓过来么?

“我可不比含光,”曹孟德喘了一口气,笑道,“是再不能了。”

荀柔一时无言。

曹操今年六十有七。

曾赋龟虽寿,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孟德,也到了这个时候。

他该说死得好么?三年时间,未够让曹丕羽翼丰满,他当年设计的政权结构,因此得以延续。

可曹孟德许多年不辞辛劳,功勋彪炳,堪为国之功臣,他们相交三十年,有志同道合,也有视若寇仇,有推心置腹,也有刀锋相对,如今曹孟德要死了……

荀柔有些惆怅,又有些遗憾。

“人生一世,如草木荣枯,自然之理,含光尚不得悟么?”曹操道。

“我若较孟德兄早悟,便没有今日相见。”荀柔回以淡淡一笑。

“……先前朱建平至长安,众皆往就之,唯含光不纳,建平却道,是荀丞相命系于天,非其所能知,如今确实如此。”曹操边喘边笑,“今日请君来,是欲托以后事。”

荀柔看得出他艰难勉强,毕竟也算感受过,遂点点头,并不插话。

“朝廷天下,想来有含光在,不需我担心,”曹操一笑,“只是我家不成器的几个儿子,还请含光关照……

“父亲,”曹丕隔着窗在外道,“荀令君听闻父亲病重,特来问候!”

屋内两人一同向南看去,只是重重帷帐挡住了窗口。

曹操面上一阴,复又向荀柔笑道,“文若必不是为探病而来。”

“丞相病重,尚书令亲自前来,不为探病,又是什么?”荀柔也轻轻一笑。

是,别看他家好像快过气了,文若要认真,调千百个虎贲士围了相府,也不是什么难事。

亲自来,就是又担心,又放心,不过求安心而已。

曹操振振精神,“请尚书令进来。”

除了进屋时脚步较旁日略快,神情沉静庄重的尚书令,似乎与平常一般。

可素底弹墨直裾,靛青缣巾,素面布履,这样日常的装束,原本就极少出现在尚书令荀文若身上。

荀彧与荀柔目光一触既分,低下头恭敬行礼。

荀柔扶着床栏站起身,“放心。”

这话是向曹操说,也是向堂兄说。

曹昂、曹冲,曹家执牛首的人物,都是品行端正,让人放心的人,有此二人,曹家将来不必担心。

“荀丞相以为,操将以何面目呈于青史上?”在他准备提步离开时,曹孟德忽然问道。

荀柔转身回望。

榻上的曹操,苍老,衰朽,眼眸浑浊,目光却如同火炬,哪怕这火炬焰火飘摇欲灭,却依旧咄咄逼人。

当年自己与刘辩的对话会流出来,倒也并意外。

而比起托付子女,这恐怕才是曹孟德最想说的话。

他认真想了想,“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可乎?”

曹操愣了片刻,满脸皱纹渐渐舒展,露出一个满意的笑。

“足矣!”

……

我胡汉三,今又回来了!

重回丞相府,在半屋臣吏拜见之时,荀柔油然生出有点可笑。

曹操并没有同他一样拖拖拉拉,在与他一面后,不到半月,十分干脆的离了尘世。

曹丕火候未足,曹操又没有培养别的接班人选,所以这丞相之位,绕了一圈,又回到他头上。

堂中空的一半,都是曹家子弟并女婿,曹操当年上台后颁布的官员守孝政令,没用在荀家,倒用在自己家。

荀柔必须承认,守孝是最温和高效的权利交接方式。

如今,曹氏核心人物一起回家守孝,他于是可以重新安排官员,迅速掌控朝堂。

与儒家动辄三年的漫长孝期相比,曹操毕竟重实用性,官员守孝期,照亲缘远近,最高等为一年,次六月、再次三月,最短十天,一共四等,守孝范围不过三族。

这种时长和范围,并不过分,他也就不准备再改。

数年未理政务,眼前又将夏收秋计,还有什么话好说,撸起袖子加油干罢。

忙碌之余,荀柔觉得自己实在应了一句诗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真是从头越,卷头如山,满脸血。

建安三年,五月,曹操病逝,荀柔再次拜相,次年改元,为共和二十四年。

第325章 番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