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195)
轵道亭的学生虽然是花钱上学,但他们交的学费基本上都用在教师的工钱和学室的维持上面了。奖励优秀学生的钱,还是官府出的。
一个轵道亭没什么,一个长安县开始这样做起来了也没什么。但扩大到秦国的各郡县,也不是一笔小钱。
更何况嬴政在为将来做准备。农业税不可能取消的,他在后世也看到了,便是那样的时候,取消农业税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但繁重的徭役可以适当削减。本乡本土的水利与道路,大半还是要当地人自己出工。但官道、宫殿,和其他一些工程,嬴政也考虑花钱雇人来做。
他很谨慎,因为这是后世封建王朝都不曾广泛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因为花钱太多了,未必真行得通。但秦亡于六国人心不服,亡于苛政重役,他不试的话,他不放心子孙的能耐。
想来想去,还是要用工业和商业敛财才够用。
吕不韦回府时,带上了一面便携的小镜,以及秦王赐下的几身衣物。
他在车中就忍不住拿小镜照了照自己,仔细端详着已近乎全白的头发,和满面的皱纹。
然而他也看到了镜中重新明亮起来的眼睛。
他毕竟是“奇货可居”的吕不韦,看中一个不得势的王子就敢于策划将之推上秦王之位的巨商,是掌朝政多年的相邦。
初时的颓唐之后,他回想起这两年避世而居却悄悄了解的外界动向,渐渐醒悟了过来。
大王是不想用他,也不打算引他入朝堂了。
但大王让他打通商路,本身却也是朝政的一部分。
大王他,又要变法。
他是没希望了,儿子也许同样受到影响。但是他的孙子,如果他教得好,或许还能在秦灭六国之后,重新找到一条由商至政的通天路!
这镜子,他卖定了。
至于大王赐的衣物,吕不韦回去就换上感受了一下。这时候天气才刚有点凉意,那件定价相当贵的羊绒衫穿上身十分保暖,也不臃肿,应该值这个价。不过人们不曾见过,要让六国贵族追捧,还得找个贵族力推才行。
毛衣不太行,不尴不尬的,贵族不会正眼看它,除非有人能带起这风气。吕不韦觉得拿出秦国不太好卖。
倒是那手套和围巾,燕赵的军中说不定愿意大量购买,那边冬天实在是冷,士兵不能配的话,下层的将领自己恐怕都愿意买了用。毕竟他们大部分都用不起毛皮围脖御寒。手套还不确定,但围巾不会妨碍持戈拉弓,又能保暖,想必会很受欢迎。
他旧日经商有自己的人脉,现在虽然不少都断了,但他的家族还在,只要联系上,想来他们会愿意替秦国办这件事。他自己不方便,就让儿子去吧。
重新找到事业的吕不韦没有照镜子,不然他会发现自己仿佛又年轻了几岁,连皱纹都撑开了不少。
而时间仍在流逝,秦王政十三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国的平阳,赵军援军被击败,十万人被俘。
历史在这里又出现了一点偏差,嬴政事先便告知了桓齮,让他留下俘虏,因此这本应被斩杀的十万人作为战俘被送回了秦国。
嬴政并非心慈,他只是现在将人口视为占领世界的资源,这样白死掉十万,他觉得可惜。
养十万人要粮,玉玺的能量自李世民一来一回后耗去了些,又恢复了一些,还够一次来回的。而那次穿越之后,玉玺的空间又变大了。
其实对他们来说,如果是买机器,这空间的大小已经是鸡肋了,因为很多机械设备搬过来也用不了,带上许多也是浪费。
现在变大了,不如用来放粮食。
但他们在后世的钱不够了,之前买的机器设备把流动资金花得差不多,剩下的都得等卖出去才能变现。嬴政也不耐烦再在后世慢慢等了,尽管是一种休息,但他现在不想休息。而且他和刘彻达成了共识,要尽量省着用在后世的时间,等年老将死时再过去享受几十年的时光。今后不是不去,而是尽量少待。
所以他跟刘彻借粮了。
刘彻都被他天才的构想给惊呆了。
“你,秦始皇,跟朕,大汉天子,借粮?!”
嬴政好像在说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寡人安置了这些人,让他们开地耕作,明后年就能还给你。”
对一个大汉来说,十万人的粮不算少,但也确实拿得出来。
而且秦与汉现在的粮食产量都有增加,嬴政主要给他们吃的也是马铃薯,耗不了多少粮。刘彻相信嬴政还得起。
他又不是为这个大惊小怪,他就是……嗨反正就是不能在朋友圈吐槽都会憋得他想拽个人吼一声“秦始皇跟朕借粮”程度的无语感。
他憋着笑:“朕不能借。”
嬴政那边沉默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他会拒绝,正准备提条件。刘彻紧跟着说:“因为‘朕,秦始皇,打钱’。”
嬴政真的生气了!
刘彻哈哈大笑:“借借借,我知道你是真的。”
嬴政的做法好像还提醒李世民了,他忙忙地跟他们讲:“唐初的灾害也很多啊,逼得那个唐太宗都吃蝗虫了。到时候你们借我点粮啊,我带利息还你们。”
对啊带利息,刘彻觉得不为难一下秦始皇对不起他这个大汉皇帝的身份,顿时跟嬴政讨论起了利息问题。李世民听着他们搁那斤斤计较,也有点无语。
至于嘛至于嘛,大家互相串一串啊,大汉遇到灾年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借嘛,这时候卡这么死作啥哟。
总而方之,最后当然也没定下高利贷,只要了个合理的利息,嬴政过来用空间装了粮食回去,等开战后又及时运到前方,保住了这十万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