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211)
“这是什么,是秦人的诅咒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离开?”
这是单纯的一条条横线,只是格外粗大醒目而已,巫否认了诅咒的说法,从来不会有这样简单的咒符。
但首领还是觉得不安,他决心带人撤退,可是这就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了。
十几个部落的首领推他为首,是因为他的部落最强大,能带领他们发财。可来了这一趟什么都没抢到就要走,谁会答应呢?
正犹豫间,很多人听见了奇怪的呼啸声,不由抬头看去。
天空掠过几道弧线,“那是抛石吗”的念头还没有完全散去,“抛石”已经落在了阵中,爆出巨大的声响和无数碎片,溅射出去,扎在人与马的身上。
“啊啊啊啊啊啊!”
无数惨叫响起,从来没有经受过训练的战马也开始不受控制的乱跑,许多人没有被炸死,却被感情深厚的马儿甩落在地,践踏至死。
王离满意地看着这一轮的成果,决定给那个提议在地面上作标记的什长记功。
虽然这支新军种都是挑出数算学得好的人组成的,但是成军太短,炮弹也有限,不能放开了练习,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测距计算这一套应用得很好的。
王离本来是准备让成绩最好的负责,所有人按他的调整,但又担心战时这人也掉链子,把责任放在一两个人身上让他不放心。
结果那个什长出了这主意,地面画了标记,计算时容易多了。这一轮炮击几乎没有人偏离目标,所有炮弹都没浪费,全部落在了匈奴阵中。
王离只略微做了调整,再度下令,第二轮炮击后,开门让骑兵追击。
不能再开炮了,炮弹可不便宜。再说这么多俘虏呢,都弄回去筑路多好。
费济在城中带人巡视,听见震天的轰鸣,知道是墙头上那几台被称为“大将军”的炮。但他只是听城里的炮兵吹嘘,大概知道一点,却从没见过它们的威力。
骑兵出城追击,他也只晓得大概是大势已定了。
倒是安心了,只是又有点沮丧,看来有“大将军”们在,他是没有立军功的希望了。
正这样想着,附近突然喧闹起来,费济还没下令,他手下的小卒已经兴奋地催他了:“署丞,定是有城里的匈奴内应闹事,我们快去吧!”
“走!”
果然,老牧民出首的那个部落来人是看管起来了,但他并不知道还有什么部落参与,那些被关押的匈奴人也不肯承认。所以现在看城外开战,这些不明白“大将军”威力的内应也开始行动起来。
但秦人早有准备,不但王离留了人,榷署自己也有榷尉,一处处都看牢了。费济只觉得天降大礼,他负责的区域竟然有人送人头!
一时间,刚才心头掠过的一点阴霾,因火炮的不明威力而对故国魏国的担心,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谁也别拦着他抢人头!
第69章 染料和肥料
嬴政在咸阳很快收到了战报。
火炮其实没有被封为大将军之类的名号, 嬴政就不是这种性格的人,他在书上看到后世给火炮封什么“神威大将军”、“神威无敌大将军”,只觉得尴尬之气外溢, 脚趾都要能抠出他的地宫来了。
他是绝对不会这样子起名的。他就简简单单的令人试铸。
资料齐全的情况下, 早期水平的火炮不难, 只是他不满意。现在秦军的水平吊打天下, 他用得着这个?让人再精进。
现在那个摆在城头上的炮已经有清朝中期的水平了,笨重但射程和威力都可观, 用的还是□□。
想带着它们去打仗不太可, 但是摆在城头上守城是一绝。若是以后攻打魏国大梁, 围起来再把炮运过去, 就不用围城再水淹大梁城了,几炮轰过去,大梁自败。
那为什么现在火炮还是被叫大将军呢?
这不是嬴政的问题, 是王翦的锅。
当试炮成功之后, 嬴政带王翦等军中宿将去看炮。一开始他们自然都不解这为何物, 待炮声一响, 当靶子的羊群七死八残一地血泊与零件的时候, 众将几乎扑到发烫的炮管上去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大宝贝。
王翦没有动,正当嬴政心中赞叹还是这个老将踏实稳重,怪不得能用六十万大军稳扎稳打为他灭楚的时候。王翦跟随他的脚步上前,轻轻抚摸着冷却下来的炮管, 赞道:“今后兵法俱要新作了。此物可抵一军, 真乃威武大将军是也。”
嬴政:????
嬴政:!!!!
不他拒绝,这就是火炮, 什么大将军也不是!
王翦没想到你是这么中二的王翦!
奈何他管得住正式的名称,却管不住因为王翦在军中威望和火炮威力双重加持下, 这个“威武大将军”名号的传扬。
他更不可能为这点破事专门下诏书不许人叫,结果就是眼看着除了正式的公文里之外,连奏对时都有人直接说“大将军”了。
被他纠正过一次总算没人在正式奏对时乱说话,但他也知道,恐怕军中还是这么称呼火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过来。回头枪和机枪要能弄出来得叫什么?叫国尉吗?
蘑菇弹那不得叫武安君才压得住。
不过这都是细节,嬴政就是觉得太尬了,一想到是王翦造成的就觉得更尬了,别的倒是也不在意什么。
这次战报十分喜人,王离明明提前得到情报,可以用骑兵战而胜之,但为了试验火炮的威力,也是为了给匈奴一个震慑,他只把骑兵放出去收拾残局,而用火炮奠定了胜局。
连三轮齐射都没有,第一次遭遇跨时代火炮打击的游牧民族在炮火中吓得懵掉了,有人鬼喊着乱跑,有人从马上摔下没死也不知道往回路,呆在原处完全傻掉了。